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虽然美洲海狸和河狸目前都没有濒临灭绝,但是从20世纪以来这两个物种的数量就开始锐减。海狸拥有柔软而厚实的皮毛——每一块邮票大小的皮肤上有多达12.6万根毛发,因而受到制帽者青睐。猎人捕杀了成千上万的海狸以攫取它们宝贵的皮毛。被大肆捕猎后,海狸和"海狸坝"几乎在整个美洲范围内消失。海狸坝不仅仅是阻  相似文献   

2.
正它们为何如此巨大又温顺?它们为何那么喜欢吃自己的粪便?它们身上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何方"神圣"?有这么一种会游泳的动物,它们的样子像河马,像驴,像狍子,还像超大型的豚鼠。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水豚",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个物种之一。水豚生活在除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是海狸、豚鼠和刺豚鼠等啮齿目动物的近亲,也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生活,在一些稀树草原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水豚看起来憨态可掬,它们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啮齿目动物:成年水豚的体长可达150厘米,肩高可达64厘米,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通过时间测算分析,揭穿了一些古老寓言中的“谎言”:蚂蚁、蜜蜂、海狸等动物拥有所谓的毫不松懈的勤奋精神,其实都是错误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生物在大部分时间内什么也不干,它们想吃就吃、能睡就睡。  相似文献   

4.
据考古学发现,人类从事农业耕作活动之前,地球上复盖着大片原始森林.大约在距今5,000年以前,北欧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一直认为,那里大片丰富的森林资源.被原始人从事农业生产时所破坏。但是,最近英国二位考古学家却意外地发现:破坏原始森林者并非原始人,而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动物——海狸(leaver)。这种以树木和树皮为生的  相似文献   

5.
<正>乌贼是海洋中的智者,它们除了会在遭遇危险时喷射墨汁外,还拥有其他很多令我们称奇的高超本领。顶级"易容大师"头足类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因这类动物的足均着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触手,故被称为"头足类动物"。乌贼及章鱼、鱿鱼等都是头足类动物。它们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共有4000多种哺乳动物,它们大都是胎生的。仅有两种哺乳动物例外,它们先生蛋、孵卵后哺乳,这就是鸭嘴兽和针鼹,它们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鸭嘴兽 1798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第一次收到寄自澳大利亚的一张保存十分完好的鸭嘴兽皮。几位动物学家见后,都认为这是有人将鸭嘴缝在海狸皮上制成的。大约过了4年,一张又一张鸭嘴兽皮运到欧洲,经苏格兰著名的解剖学家霍姆检查,认为毫无缝合的迹象,肯定是一种新发现的野生动物。那么这种动物,是属于兽,还是属于鸭呢?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观察研究和反复讨论,科学家们才达成共识,把鸭嘴兽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正式确定下来,他们根据它浑身披毛,用乳汁喂养后代等特点,确定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因为它的嘴与鸭嘴相似,就取名为鸭嘴兽;由于它排便和生蛋由一个共同的开口排出体外,所以属单孔目。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还在惊叹于动物机器人的高仿真度和高灵敏度时,一群微型机器人却已开始融入昆虫、鱼类和鸟类之中,试图控制这些动物的行为,甚至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儿年前,一群美国蟑螂发现,在它们群体中突然出现了4个"陌生人"。小过这些闯入者的模样与它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就连气味也差不多。因此,嶂螂群体选择接受了这些"陌生人",并欢迎它们加入自己的家庭中。然而,新来者并不满足于只是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相反,它们开始积极地影响并改变着这个群体的行为。作为在夜间活动的生物,蟑螂通常喜暗避光,但当这群"陌生人"带头向亮处走去时,其余的蟑螂竟然也开  相似文献   

8.
<正>当你来往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间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其中,有一类独特的建筑,不仅有的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努力地适应环境。它们本身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无时无刻不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和生命的渴望。它们就是"仿生建筑"。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630万世界上唯一一支机器人乐队——德国金属乐队"压缩机头"在莫斯科举办的机器人舞会中亮相。这些机器人全部由废弃的金属打造,由电动气体力学装置控制并具有MIDI信号控制功能。"压缩机头"乐队共有3名成员,其中包括长着4条手臂的鼓手"棍子男孩"、长着79根指头的吉他手"手指头"以及有史以来最精确的贝斯手"骨头"。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金属乐队,在视频网站You Tube上,它们演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着太多神兽。其中有一个名为"饕餮"的神兽,它是龙的孩子,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活活撑死。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宇宙中也存在着一群饕餮,它们是疯狂的物质"绞肉机",以各类气体云、恒星为食,来者不拒。它们就像是处于发育期的男生,永远不知道"饱"是什么概念,它们就是黑洞。其实,严格说来,黑洞只是一个空间区域,并非天体。不过,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当然,关于黑洞的误解还不止于此(比如,黑洞会发光,也并非是永恒的)。也许,正因为人们至今还没能直接发现"黑洞天体",所以才会让这种怪兽一直撩拨着科学家的神经。其中,也包括霍金。  相似文献   

11.
蓝莓不是莓     
<正>蓝莓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它们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则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的,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  相似文献   

12.
阿俊  肖夏 《科学之友》2010,(2):76-77
<正>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横行着一种叫做军团蚁的肉食蚂蚁。这种蚂蚁早在1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起源年代跟恐龙相似,极有研究价值。但是,这种蚂蚁喜欢组成数量在百万以上的大军过游猎生活,所到之处"遇谁灭谁",摧毁一切能够被它们捉住或敢于和它们作对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正>数亿年以来,它们在黑暗中一直保持着当初的模样,是现代机器和科学家们将它"吵醒"。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成为研究所又一个镇馆之宝,一张白净的纸片上写着:三维立体翼龙蛋,发现地——哈密。科学家们在新疆发现了世界最大翼龙化石群——天山哈密翼龙化石以及首次发现的三维翼龙蛋。三维翼龙蛋虽然仅长约6.5 cm,约一枚鸡蛋大小,但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眼里,它却有独特的美丽,是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4.
徐娜 《科学之友》2010,(1):61-61
<正>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冷海域中,生活着一种轻盈美丽的浮游动物,它们的名字是"冰海小精灵"。最近,这种可爱的动物却现身于日本兵库县附近相对温暖的海域中。这种小生物"盲流到非居住地",说明海洋环境出现了问题,环保人士对这种不明原因的迁徙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5.
鼻行怪物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岛上,生息着一种奇妙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形态如此奇特,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脑袋朝下,尾巴朝上,倒着走路。这就是"鼻行类动物"。如今这种奇异的动物早已因人类的过错而灭绝,我们只能从早年科学家的记述中去一睹它们的"尊容"。  相似文献   

16.
正并非只有人类在怀孕时才对食物有强烈的渴望。一种鸟类的雌鸟在孵卵的同时似乎也渴求着某些特定的食物,而它们的"丈夫"则百般迎合着"妻子"时时变化的口味。新西兰的科学家正在野外进行研究:雄鸟是否去满足以及如何去满足它们配偶的特定食物渴求。他们跟踪研究了16对新西兰知更鸟,他们把黄粉虫和两种昆虫的幼虫提供给正在孵卵的雌鸟。雄鸟有  相似文献   

17.
汪洋 《科学之友》2010,(7):46-49
<正>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拥有"河流之王"的美誉,其流域内生长着繁茂的热带雨林。这片神秘的热带雨林人迹罕至,是地球上最凶险的地方之一,生活于此的动物艰难重重。在危机四伏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不幸勇士"的亚马孙蝌蚪,生存得尤为艰难。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它们,从雌蛙腹中孵化成卵那一刻  相似文献   

18.
多情的蚂蚁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蚁是一种生性好斗的蚂蚁,奇怪的是这种沙蚁和人类一样,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送葬。它们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战死者送往它们固定的墓地,用沙子掩埋尸体,并时常带上几棵有根的小草栽在墓前,以作纪念。凶猛的蚂蚁在非洲北部的丛林里,生活着一种比狮子还要凶猛的蚂蚁。这种蚂蚁比一般蚂蚁要大几十倍,身上长着黑绒绒的长毛,  相似文献   

19.
古秘鲁之谜     
在秘鲁,有人类生存已一万多年了。大约公元前300年,在秘鲁南部纳斯卡镇居住着叫纳斯卡的人,这些人称雄近一千年。下面的谜就是关于他们的,或者说是关于在这里居住的先人们的。在纳斯卡附近的地面上有些直线,这些直线就像长长的路一样,穿过这炎热、干燥的国家,绵延数英里。它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纳斯卡"街。但是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年代和目的。一些人相信它们是一千年前的杰作;两另一些人则不同意,他们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正>光棍节到来之际,广大没有"脱单"的同志们仍在努力。不过光棍可不仅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在动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种面临着找不到异性甚至是不存在异性的窘境。但是无论如何,动物们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伟大使命,于是它们另辟蹊径,开创了单性生殖的另类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