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的关系。方法: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妨碍行为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67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1)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彼此存在显著相关;(2)自我妨碍和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都显著(R2=0.181,p〈0.05;R2=0.201,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妨碍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运动领域完美主义量表》和《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20名贵州省优秀射击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与完美主义、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射击运动员较女性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更为严重,国家一级运动员较健将级和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情况更为严重;完美主义的关注错误维度与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心理疲劳各维度及其总分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心理疲劳的各维度及总分都呈显著的负相关,能够对心理疲劳各维度及其总分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排球运动员为调研对象,探究教练员自主性支持行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基本心理需求作为中介变量.结论表明:基本心理需求在教练员自主性支持和内部动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3种基本心理需求中,归属感对内部动机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胜任力,而自主感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CEPS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在对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层特征进行控制基础上探讨青少年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参与课外体育运动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60-120分钟内影响不显著、超过120分钟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课外体育运动对数学等理科成绩影响幅度大于对语文和英语等文科成绩的影响幅度;在控制学校层面差异后,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影响幅度有所增强;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能在课外体育与学业成绩提升之间产生显著中介效应,其中环境适应能力中介效应最大,其次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成就动机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父亲在位的大部分分量表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父亲在位对其成就动机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文化认同;(3)旅游者满意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民俗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丰富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理论研究,推动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对82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文化依恋与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文化适应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依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能显著正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文化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3)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影响,并且个体通过将文化作为依恋对象,可以激活其安全基地图式,产生心理安全感,通过保持较高的心理安全感,降低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从而减少个体的文化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竞技动机量表(Competitive Motive Inventory)对28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运动员在娱乐动机追求和努力取向上的分数明显高于男性;运动年限十年以上的在娱乐动机上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10年以下的运动员;努力取向可以对正性情绪进行预测,而运动年限10年以下和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竞技水平提高动机和性别变量可以对努力取向进行预测,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努力取向可以对竞技水平提高动机进行预测,且运动员二级有调节作用;运动年限可以对娱乐动机进行预测。无变量可以对社会认可动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自主动机、基本心理需要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在自主支持与自主动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归属需要、能力需要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动机有着紧密关系,自主支持通过满足基本心理需要对自主动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单招录取的203名省级和国家级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努力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运动员的工具型动机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信息媒介和个人发展动机;而成绩动机和内在兴趣动机对运动员英语学习的影响最弱;(2)成绩动机与努力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对英语学习的投入没有积极的影响作用;(3)内在兴趣、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动机强度均与努力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其中仅内在兴趣动机达到中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自杀意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其中维度——父母期望、条理性和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动员如何控制消极自我暗示进而转化为积极自我暗示。方法利用文献资料研究与讨论法对自我暗示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思维阻断和引证辩驳等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和转化消极暗示语为积极暗示语。结论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对消极暗示语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转化更有利于运动员参与比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对江苏省专业运动员体育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专业运动员体育道德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专业运动员对道德知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更新体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转变体育道德教育方式、发挥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运动员的自我教育等方面来提高江苏省专业运动员体育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11名理工科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探讨了学习动机各因子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时间控制、学习结果监控、学习环境的选择、师生关系、学习材料的选择等各因子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的回归效应显著。男生和女生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某设计院在职建筑设计师203名,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版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进行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完美主义的错误在意维度与工作倦怠负相关显著;完美主义秩序维度与工作倦怠正相关显著。回避应对在错误在意和工作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高秩序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的适应维度与非适应维度不同于其他样本。  相似文献   

16.
社会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结果方面的内在动机上的个体差异。亲社会型个体偏好共同利益最大化,而亲自我型个体偏好自我利益最大化。研究发现,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在“个人/积极+社会/消极”的联结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亲自我型个体比亲社会型个体具有更强的“个人/积极”联结,前者对“个人/积极”联结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亲社会型个体。这些结果表明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都持有对社会的积极态度,但与亲社会型个体相比,亲自我型个体对个人持有更积极的内隐态度;社会价值取向本身无法有效地预测经济博弈中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