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州为案例分析其“人文山水”的经典意义和独特个性,以对当今“人文山水”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骚人墨客,或因崇尚自然而好游胜迹,或因失意宦途商寄情山水,或“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而跋涉烟霞,或“不第娱耳目,必欲证其见闻”而步履榛莽,于是就产生了记山川之胜,状景物之形,抒爱恶之情,发褒贬之议,揭生活之理的游记文学。它是我国散文中的重要一体,是多彩的文苑中富有诗情画意的奇葩。我国的游记文学滥觞于南北朝。魏晋以后,“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以描写山水为主要对  相似文献   

3.
去杭州灵隐,走进大雄宝殿,迎面就能见到一副醒目的绿底金字的隶书楹联,全文是:古德此安禅,似(山狱)镇西湖,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纳僧莫道闲机境;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任师子嚬呻,象王蹴踏,游人只认好溪山。这副楹联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大殿时制作的,为当代国学大师马一浮所撰、所书。楹联集中反映了马一浮在文学、佛学、书法上的极高造诣。楹联可作这样解译:  相似文献   

4.
刘浩 《当代地方科技》2011,(16):138-139
人文山水是现代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徐州云龙湖具有优美的山水景观,但相对缺乏人文精神的内核;本文通过云龙湖与杭州西湖比较分析,找出具体的差距所在,提出在云龙湖景区开发中提高人文内涵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张鹏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59-160
许艳文的散文随笔集《子夜独语》用细腻的笔触对普通生活的真情进行描摹,对世事如风的感叹,对人间大道的体悟,对自然美景的深情透视,对山水胜迹的追怀流连,对友情亲情的分外珍惜,对心路历程的精细巡检,彰显出人文精神的温情,真实的细节巧妙地嵌合在独特的心路历程中,发散出温馨的光辉,表现了一位人文学者博大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楹联是久经岁月沉淀的思想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将其翻译成英文,对任何一位翻译家都是一种挑战。古诗词楹联翻译是艺术,是再创作。本文根据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摘取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中的诗词楹联,与布莱克(ShirleyM.Black)的译法以及白伦(LeonardPratt)和江素惠的译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中国的古诗词楹联是怎样在译文中再现其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8.
杭州模式是由政府总结和倡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杭州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民外合璧和以民引外,二是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三是创业精神和文化经济。杭州模式的价值在于,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驱动模式,还是生态现代化的模式。在“综合现代化”的背景下,杭州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应秉持和谐的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桃渚古城堡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渚古城既是抗倭的胜迹,又是英雄的古堡。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分析桃渚古城堡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古城堡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溪,虽然被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称之为西湖的“副湖”,但其山水文化品质却是与西湖截然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才使之产生卓而不群的自然文化价值。而认识西溪湿地不同于西湖的山水文化品质,应当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基础。为此,笔者特对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品质作一初步探索,以利西溪工程。西溪是自然与人工的妙造。千百年来,人们依据西溪山水的特性,尊重自然,巧妙地强化了其独特的山水文化品质,使之与西湖既拉开了距离,又并美于世,互为补充,难能可贵。具体地说,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具有如下个性:1.原始质朴,野趣横生的美学品…  相似文献   

11.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华古典园林发展的历程,虽历史悠久,但全盛期却始于中唐以后,经五代而入两宋,才促成园林体系的独特风格——写意山水园林的基本格局。杭州园林的繁盛正好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是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之产物,也可视为中华古典园林的代表。一、杭州园林的特色⒈造园兼重自然美和人工美。依天然的地貌、地质、掇山理水、适度加以人工装点。注重植物的种植配置,配合铺地、修路、筑墙、架桥、建亭、构舍相协调。在整体构思基础上:按一定的体型、体量、线条、色彩、肌理等要素组合,表达主题思想。杭州园林以美化城市湖泊西湖为主题,自白苏治…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楹联艺术亦俗亦雅的特征,认为由于雅俗共赏,因而常常为专业学者所忽略,对其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提出没有准确的文体定位,是研究者忽略楹联的重要因素。指出楹联不是诗词对句的衍化物,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道和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在传统"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符号性作用的特殊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秦汉园林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具有开拓之功.其主要特征为: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园林情趣多元化.它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催生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绪,山水怡情成为文人永远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式独特。发展至今,楹联因其特有的审美效应和积极意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楹联教育逐渐成为各级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中文系与南昌楹联家协会合作,率先在全国高校建立楹联教育示范基地,并在全校多个专业开设楹联课程,于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开展楹联创作、研究和各种竞赛活动,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16,(4):7-12
正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依托历史文化、山水资源,发挥科教资源、民营经济和大众创业优势,构建了以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在自主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独树一帜。目标:世界级创业创新影响力到2020年,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源头创新和知识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在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社会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在创作理论上,梁氏明确地提出了楹联创作的三种方式及从事楹联创作应遵循的四个法则;在批评理论上,梁氏认为楹联批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符合。创作理论与批评理论不是断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18.
陈玉发 《科技信息》2007,(21):195-195
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湖文化和茶文化的分析,杭州茶楼发展历史与茶楼设计特点的论述,阐述了作为地域性的杭州茶楼设计所具有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一、杭州女装发展现状分析 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是改革开放,杭州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延伸分析,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明显呈现“十年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并经历品牌孕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