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报道了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斑鱼狗(Ceryle rudis)、绿鹦嘴鸭(Spizixos semitorque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长耳鸟(Asio otus) 的核型,其中白胸苦恶鸟、斑鱼狗、红嘴蓝鹊、长耳鸟等4种的核型系首次报道。绿鹦嘴鹎的核型前人已有报道,作者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有一定的差别,反映了不同地理分布类群的分化情况。斑鱼狗核型分析的结果支持了Sibley(1988)根据DNA差异对传统分类中翠鸟科 的重新划分。其他3种鸟与已报道的近缘各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间及属间的核型差异不大,这些差异主要由臂间倒位导致着丝点位置的改变而形成的。从而支持了鸟类核型进化过程中有较强的保守性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2005年1 ̄4月,在玉林市东郊挂榜山及其周围4公里范围内进行了鸟类调查,发现一定数量白喉红臀鹎,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征及其食性.研究表明,在一天中不同的天气段或者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捕获的白喉红臀鹎胃标本中发现,白喉红臀鹎所摄食的无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的食物成分、重量都有所不同,初步表明白喉红臀鹎是春季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5~2007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发现当地两种鸟类新记录: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和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保护区共有鸟类162种,隶属16目50科,占江西省鸟类的45.25%,其中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a ellioti)、画眉(Garrulax canorus)、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和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是中国特有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鸳鸯(Aix galericulat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区有19种鸟类列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40种.这些表明井冈山鸟类资源丰富,但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了当地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有9种鸟类在上海市内首次被发现,分别是:白眶鹟莺Seicercus affinis、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claudiae、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褐胸鹟Muscicapa muttu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漠Oenanthe deserti、灰翅鸥Larus glaucescens和蛇雕Spilornis cheela;另有3种此前已被记录到但未记入上海鸟类名录的鸟类再次被发现,分别是:赤嘴潜鸭Netta rufin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这12种鸟类均被确定为上海市鸟类新记录,目前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计20目70科457种.  相似文献   

5.
两种野生鸟类染色体组型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骨髓或羽髓细胞为材料,分析了两种鸟的染色体组型,其结果锡嘴雀2n=78±,AN=88±;白头鹎2n=80±,AN=88±。两个种均具有典型的鸟类两型性核型,即核型中有7对大型染色体和32—33对微小染色体。白头鹎的核型尚属首次报道。与已经报道的本属另一物种——黑喉红臀鹎的核型相比较,讨论了它们的演化关系。白头鹎可能属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食果鸟类对植物果实的取食和传播在植物种群的更新和扩散中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并借助Safari 10×26变焦双筒望远镜,观察鸟类对校园内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果实的取食行为,详细记录鸟类种类、取食基质、访问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秋枫母树的特征(结实量、郁闭度和高度)和鸟类的体型特征(喙长、体长和体质量)对鸟类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观察到5种鸟类取食秋枫植物的果实,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等4种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秋枫种子,属于种子潜在传播者。不同种鸟类对秋枫果实的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秋枫结实量与访问母树的鸟类数量、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母树郁闭度和高度均与访问母树的鸟类数量呈正相关;鸟类的体长、体质量和喙长与平均取食量...  相似文献   

7.
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嘴白鹭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建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Pst I/Mse I AFLP分子标记方法.采用黄嘴白鹭13个样品作为一个种群的池DNA,通过对AFLP方法中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和银染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黄嘴白鹭的AFLP技术优化体系,为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嘴白鹭是一种珍稀水禽,由于分布区域狭窄,数量较少,因而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人们的关注之下,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9.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  相似文献   

10.
康国文 《大自然》2012,(1):78-79
鹦鹉是鸟纲鹦形目鸟类的通称。其种类繁多,据郑光美院士2002年版《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统计,可达84属353种。鹦鹉高雅别致、色彩各异、绚丽多姿,尤其是头部轮廓特别鲜明,非常易于辨识:上嘴后端与头骨连接,犹如铰链,可自由活动,与其他鸟类显著不同;前端向下弯曲成钩状,与猛禽相似;嘴钩内具有锉状构造,舌多肉而柔软并具一个角质匙状端;对趾足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适于攀附树木。在任何一种生境中,鹦鹉都是一种不易被误认的鸟类。  相似文献   

11.
以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卵壳为材料,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能谱分析其元素组成,并与其它鹭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嘴白鹭卵壳的基本结构与其它鹭科鸟类相似,包括壳膜、锥体层、柱状层和表层;但是,黄嘴白鹭卵壳的超微结构和组成元素与其它鹭科鸟类有所不同;黄嘴白鹭卵壳厚度为159.6μm±0.282 8(n=3),薄于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夜鹭(Nyctycoraz nyctycoraz);黄嘴白鹭卵壳的主要元素由钙(17.49%±1.621)(n=3)、碳(21.95%±1.712)(n=3)、氧(60.81%士1.601)(n=3)组成;壳膜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钙(4.765%士0.261 6)(n=3)、氧(50.50%±0.487 9)(n=3)、碳(38.77%±0.459 6)(n=3)、硫(0.950 0%士0.056 6)(n=3)、镁(0.215%士0.212)(n=3).  相似文献   

12.
毛夷仙  程松林  刘江南  卢建红 《江西科学》2013,31(2):179-180,184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类269种,其中有繁殖鸟206种,是中国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最重要的森林鸟类栖息、繁殖地之一。2005年以来的野外工作中,对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栗腹矶鸫(Monticola rufiventris)、棕褐短翅莺(Bradypterus luteoventris)、栗耳凤鹛(Yuhina castaniceps)、白腰文鸟(Lonchurastriata)等12种雀形目鸟种的繁殖参数进行了记录。  相似文献   

13.
以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卵壳为材料,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能谱分析其元素组成,并与其它鹭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嘴白鹭卵壳的基本结构与其它鹭科鸟类相似,包括壳膜、锥体层、柱状层和表层;但是,黄嘴白鹭卵壳的超微结构和组成元素与其它鹭科鸟类有所不同;黄嘴白鹭卵壳厚度为159.6μm±0.282 8(n=3),薄于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夜鹭(Nyctycoraz nyctycoraz);黄嘴白鹭卵壳的主要元素由钙(17.49%±1.621)(n=3)、碳(21.95%±1.712)(n=3)、氧(60.81%±1.601)(n=3)组成;壳膜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钙(4.765%±0.261 6)(n=3)、氧(50.50%±0.487 9)(n=3)、碳(38.77%±0.459 6)(n=3)、硫(0.950 0%±0.056 6)(n=3)、镁(0.215%±0.212)(n=3).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鸟类多样性的情况,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其进行每月2次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鸟类总数3 006只,隶属10目30科44种。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三有鸟类33种;留鸟34种,冬候鸟4种,夏候鸟6种,雀形目所含种数及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另外,从优势度分析中得知该湿地景观内的优势种有小(Podiceps ruficollis)、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白颊噪鹛(Pterorhinus sannio)等,对比鸟类多样性,该湿地景观内十里河滩地段在鸟类多样性、物种优势度和均匀度均高于花溪公园。从生境类型看,鸟类多样性、物种优势度和均匀度树林最高,村落较低。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常见城市林鸟夜栖树景观因子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夜栖树的景观差异,对于营造鸟类栖息条件、人工招引鸟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云南省昆明市12种鸟类栖息的189棵夜栖树的28个景观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通过前后两次主成分分析,发现黄臀鹎偏好选择西方近距离内有高大建筑物的树木夜栖;黑头金翅雀和麻雀偏好选择日照时间短、郁蔽度好、林地面积大的树木,其中黑头金翅雀所在区域的噪音大,而麻雀夜栖树所在区域的噪音小。作为城市中常见的鸟类,它们在选择夜栖树时对城市噪音和光有很大程度的适应。其余9种鸟类偏好选择西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郁蔽度相对较差、但日照时间长的树木夜栖(日照时间长有助于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夜间保温是昆明鸟类择树夜栖的主要选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韦娜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3):102-104
洛阳传统年画,以人物画为主,取材于喜闻乐见的神话、历史和民间故事,反映了百姓的愿望和追求.其构图不受“学院派”画像元素的约束,讲究均衡、对称、和谐、充盈,大量吸收传统戏剧脸谱和着装艺术的优点.在色彩运用方面以红、黄、绿、紫、白、黑诸色为主,多采用木刻水印,以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且与广大百姓的爱憎交融.因此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从而使传统年画充满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绿豆品种苗期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个不同绿豆品种在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其苗期进行抗旱性进行分析〔1〕.结果表明 :不同绿豆品种的电解质外渗率、伤害率、株高下降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 .大明绿的抗旱性显著优于鹦歌绿的抗旱性 ,通过试验还发现 ,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来分析绿豆幼苗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可行性〔2〕.  相似文献   

18.
涠洲岛珊瑚礁最早形成于约7 000年前的末次海侵,是中国大陆沿海成礁珊瑚分布最北缘的典型边缘珊瑚礁(Marginal Coral Reefs),与区域内其他珊瑚礁缺少生态关联,其特征不同于热带珊瑚礁,即块状珊瑚占优势。20多年来,涠洲岛珊瑚礁持续退化,枝状珊瑚大量死亡,石珊瑚盖度急剧降低,反映珊瑚礁良好状况的指标生物如鹦嘴鱼、蝴蝶鱼等的数量大幅减少。近10年来,珊瑚虽未出现异常死亡现象,但珊瑚自然修复不明显,表明珊瑚补充不足。功能性植食性鱼类的缺乏,显示珊瑚礁恢复力不足。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立,体现了保护涠洲岛珊瑚礁的政治意愿。只有恢复鹦嘴鱼等功能性植食性鱼类的数量,才能恢复和增强珊瑚礁固有恢复力,进而促进涠洲岛珊瑚礁的自然恢复。人为修复可采取移植珊瑚断枝的方式,并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增益为目标,构建能应对人为干预且能持续演化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19.
白晶梅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6):185-186,45
黄疸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身黄、目黄、小便黄,尤其以目白睛发黄最为突出,中医称之为黄疸。病因主要为湿浊之邪。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温化为主。马一乾主任是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马老师在治疗黄疸性肝炎时强调脾胃辩证,通过对他临床验案的分析和讨论,总结马老师用药经验,以及如何运用茵陈蒿汤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实现尽早退黄,保护肝功能的方法,掌握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等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黄釉和绿釉琉璃瓦腐蚀行为的差异并探究其腐蚀过程,采用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分别对黄釉和绿釉琉璃瓦进行了腐蚀实验,对腐蚀后黄釉和绿釉琉璃瓦釉面的形貌、色差值、光泽度和粗糙度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对腐蚀产物的成分、微观形貌、腐蚀溶液中Pb及着色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绿釉比黄釉更容易受到腐蚀,原因是绿釉中Cu与Pb的协同作用促进了酸性条件下Cu和Pb的浸出;绿釉琉璃瓦经腐蚀后釉面的色差值升高、光泽度降低、粗糙度升高,并且其变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釉琉璃瓦;在pH=1的腐蚀溶液中黄釉表面的裂缝处生成了不规则柱型硫酸铅,但整体上腐蚀现象不明显,绿釉表面生成了疏松的层片状、颗粒状及规则多面体型硫酸铅并且覆盖在釉层表面及裂纹处;在pH=3的腐蚀溶液中,黄釉表面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现象,绿釉表面生成黏附性较强的层片状、颗粒状腐蚀产物层;绿釉腐蚀后存在外层的腐蚀产物覆盖层、Pb和Cu元素流失后形成的褪色富硅层及未腐蚀的釉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