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钾肥对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铅及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钾肥(K2SO4)不同施用水平下小麦干重及小麦植株体内铅的积累与分布,从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铅形态分布的角度阐述了钾肥对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促进小麦干重增长,随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小麦植株不同部位铅的浓度逐渐降低,吸收系数逐渐降低,表明增施钾肥可降低铅的植物有效性。钾肥的施用使根际、非根际土交换态铅先略有上升而后下降,碳酸盐态铅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上升,对有机质硫化物态、残渣态铅的影响很小,由于钾肥对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影响并不显著,铅形态的上述变化并非由土壤pH变化所引起,而是K^+,SO4^2-与Pb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有些机理还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土施粉煤灰对水稻和小麦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粉煤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的含硒量,一次性施用粉煤灰20g/kg土(合每亩3000kg)时,水稻精米和小麦籽粒含硒量均达到0.5mg/kg以上,但不超过1.0mg/kg,一次性施用粉煤灰不超过40g/kg二(合每亩6000kg)时,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分别增加1.0%~17.1%和65%~14.5%,且水稻精米和小麦籽粒中Cd、Cr、Pb、As等重金属的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体有效磷含量、土壤养分自然供给力、吸磷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增加了土壤组分对有效磷的吸附固定作用,致使磷的有效性降低,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同时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对磷肥施用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1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H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差.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5.
农用稀土对我省各类大田作物有稳定的增产效果.油、豆、薯类施用稀土后,增产幅度在10%以上,麦类作物的增产幅度为5—8%.为提高小麦对稀土的利用率,设置了春小麦稀土与微肥配合施用试验.试验结果,稀土与锌或硼肥配合施用,小麦产量比单施稀土分别增加20.2%和14.7%,单施稀土比对照仅增产4.5%,表明稀土与锌、硼肥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稀土与锌、硼肥配施是挖掘稀土生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汪森富 《遵义科技》1999,27(4):29-31
研究表明:同一施肥水平在不同时期施用,能满足小麦各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明显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产量。采用基肥加苗肥加腊肥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达267kg/667m^2,比基肥加苗肥加根外肥、基肥加苗肥、基肥三种施肥方式667m^2依次增加23kg、36kg、57kg,增产9.4%、15.6%、27.1%。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壮丰安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在小麦上的喷施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壮丰安可有效控制基部间长度,从而提高了抗例伏能力;喷施壮丰安,能使叶绿素含量增加,剑叶面积增大,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促进了壮苗和防止后期早衰,增强了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木炭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木炭施用量对小麦幼苗叶片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炭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中蔗糖酶的活性;在试验所用剂量范围内,随着木炭添加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麦叶片中蔗糖酶活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施用木炭有利于促进小麦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对冬小麦施用奥普尔液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OPAL) 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和干物质积累。返青期施用奥普尔可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灌浆期施用奥普尔可促进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穗粒数,增加穗粒重。不同奥普尔施用方法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2-85% ~17 .29 % 。奥普尔在播前土施待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公倾增产833 .0 kg,增收784 .5 元。  相似文献   

10.
 在污泥有机肥长期农用土壤上种植伴矿景天,与常规的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处理比较,田间试验探讨了连续植物修复效率和污泥有机肥长期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泥农用土壤上农作物和超积累植物生长良好,与未施用污泥肥料处理相比,继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作物中Zn、Cd 浓度有所上升,且小麦、胡萝卜中Cd 浓度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种植Zn、Cd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吸取修复处理下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全量Cd 下降56.0%;继续施用污泥条件下土壤全量Cd 下降仍可达48.4%。证明在施用污泥条件下,种植伴矿景天和农作物,能够实现污泥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污染重金属高效吸取修复的3 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l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N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麦,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天津郭村蔬菜地土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小麦地土样(主要施用化学肥料)的pH、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蔬菜地土样除全氮含量比小麦地土样低33.23%外,其余所测指标均比小麦地土样高——含水率高18.46%,速效磷高0.0172g/kg,速效钾高0.054g/kg,有机质高30.89%;蔬菜地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溶磷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都高于小麦地,说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溶磷细菌、固氮菌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镉胁迫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重金属污染并在土壤中施用油菜、小麦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处理对水稻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和小麦秸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小麦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物量;油菜秸秆处理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淀粉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小麦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地上部的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了地下部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因此,秸秆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对重金属的抗性,不同秸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绿工”牌小麦专用生物有机肥在上马厂乡西山后村进行作物施用试验总结。文章指出:该种肥料 确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有利于小麦增产增收等作用。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2年施用重金属低污染和高污染污泥后,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玉米、小麦中重金属Zn、Cd的累积情况,利用内梅洛综合指数法对植物中Zn、Cd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添加重金属高污泥的处理中Zn、C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酸性土壤中添加污泥后植物中Zn、Cd要普遍高于石灰性土壤。污泥第一年施用后,玉米中Zn、Cd含量处于安全范围,第二年继续施加后,小麦中Zn、Cd含量属于轻度污染状况。连续大量地施用污泥,会产生农作物的重金属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大田施用含氯肥料不能增产,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施用含氯肥料不仅能使一些作物增产,而且能防治很多作物的病害。据试验,冬小麦施用氯化铵比施用硫酸铵每亩能增产54~134公斤麦子。迄今为止,已发现施用含氯肥料至少能使10种作物的15种不同的叶病和根病受到抑制。例如小麦的全桔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大麦的普通根腐病和斑点病,玉米的茎腐病,珍珠粟的霜霉  相似文献   

18.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及其对冬小麦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1号”植物助长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对冬小麦施用效果的研究,从农业与化学角度探讨了该制剂的控制机理.天津地区在冬小麦抽穗初期,每亩用3500倍稀释液30~40kg叶面喷施,一般增产10%~15%,每亩增产小麦30~40kg.  相似文献   

19.
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科学》2017,(11):1797-1800
在驻马店市砂姜黑土上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在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19.4%~41.7%;两个试验点产量达到最高的试验处理均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分别达到7 333.0 kg/hm~2和7 621.0 kg/hm~2,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76.5 kg/hm~2和249.0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郧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探讨氮磷钾肥料在不同土壤,不同区域条件下小麦测土施肥效果用增产效率和相对产量指标进行评判直观方便。我们总结全县两年度8点次小麦3414试验产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土壤种类小麦高低产顺序为黄棕壤中的黄沙土淹育型水稻土黄棕壤中的沙土潮土型中的泥沙土。增产效率为,施用磷钾肥比不施肥增产7.8%,施用氮钾肥比不施肥增产36.4%,施用氮磷肥比不施肥增产34.0%,氮磷钾肥全施比不施肥增产65.1%。单因子效率为,氮肥平均为11.4,磷肥为16.0,钾肥为9.4。协同(互作)效率为,磷钾肥协同效率是2.1,氮钾肥协同效率是5.3,氮磷肥协同效率是7.0,氮磷钾肥协同效率是7.5。相对产量,空白区为61.8%,不施氮肥为67.1%,不施磷肥为73.6%,不施钾肥为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