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性格及其采取的策略等方面分析了项羽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史家著史都追求实录精神,力求还原历史真实。但历朝历代不同的历史学家在叙述同一事件,描写同一人物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史记》和《汉书》中的项羽形象便是一例。总体说来,从《史记》到《汉书》,项羽的形象由一位性格复杂鲜明的悲情英雄,演变为一个个性简单面目单一的失败者。但是,这种演化变迁并不是后人对前人所述历史的简单怀疑和否定,而是不同时代社会思潮以及不同史学家史学思想、叙述风格的碰撞与交锋。  相似文献   

3.
历史剧代表作《汉刘邦》以《史记》所载史实为依托,着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真实再现与艺术虚构的有机融合,参照借鉴《史记》的对比手法设置富于对比性的画面,对《史记》人物的传奇性予以淡化,塑造了刘邦与项羽的艺术形象,既凸显了真实性与创造性有机结合的美学思维,更体现出电视剧创作对《史记》历史素材汲取所表现出的较为科学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刻画了一群社会地位低下,但能言善辩、诙谐幽默的滑稽人物群像。这些滑稽人物常采用以隐喻显、欲擒故纵、优孟衣冠的方式,用微言婉语来进谏,表现出了非凡的讽谏才能。比喻、反语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滑稽人物讽谏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的回末评点,虽然不过万言,但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贡献,就是着重于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与艺术成就的理论概括,特别是对全书艺术运筹的独到关注,不论是艺术主题的融化贯通,还是艺术结构的总揽制导,或是性格形象的生动塑造,都作了较深刻独到的探索与阐述,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且较少人股味、迂腐气,耐人琢磨,发人品味,值得研究借鉴。抓住“此书之大主脑”:“功名富贵”,作为“第一着眼处”,统揽全局——主题的运筹卧评把《儒林外史》的艺术运筹,首先看作是艺术主题的运筹,并把这称之为“此书之…  相似文献   

7.
从引用形式上来分析,《史记》中的引用修辞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从文学方面来探讨,《史记》中的引用修辞,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抒情性,更使论据坚实有力,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两汉侠文化较先秦有了大发展。《史纪》有关于侠之道德,社会背景,地域气质的记载和评价,《汉书》则提供了有关游侠的全面描述。《史记》之后,侠的道德评价体系基本确立,《汉书》之后,侠的基本行为模式大致形成。故《史记》《汉书》对中国游侠史的建立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任何人物的文本展现都一定有着叙事学中的存在意义,这种意义在情节的放大下,往往可以达到影响全局的效果。《金瓶梅》中婴儿的出现及其遭遇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文本附属物,他们牵制着李瓶儿、潘金莲等人的命运,在情节发展特别是情节转折上作用显著,同时又为人物个性的塑造服务,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0.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支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连续分三次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学界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先秦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语》、《左传》和《孟子》及成书于西汉的《史记》四部文献,对其限定性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数量方面,这一时期限定性范围副词呈增长态势,但不稳定,更替频繁,有些只在专书中出现;单音词占优势,复音词也已出现。  相似文献   

12.
对于<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明清以来多有批评和辩护,但未对其成因予以深入的探析,且所据例证并不详尽,这有碍于对此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恰当的评判.在以陆抄本为中心梳理<琵琶记>各版本的情节纰漏基础上加以判析,可发现造成这些情节纰漏的原因有三: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遗留;高则诚改创过程所致;明人抄改过程所致.<琵琶记>的情节纰漏问题反映出民间南戏向文人南戏过渡、发展过程中带有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战国策》是《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从把握《史记》与《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的形象异同可以见出司马迁受辱不馁的人生观、尊重史实公平公正的史官精神及其在材料的增删改写方面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俄国形式主义关于文学性的定义出发,从语言文字、情节结构以及陌生化等角度对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艺术之美进行分析与论证,并指出《麦克白》的艺术之美和悲剧性与其文学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和伟大的文学名著.它的五体结构形式是前无古人的。本文试图以文化的视角,从古代哲学、天文学、古代典籍、历法、政治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等方面,探寻司马迁继承古代文化,创造性地构建《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体结构,解释五体结构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西方美学史上一般将审美意识形态分为美与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文艺理论家朗加纳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已经勾勒了崇高不同于美的特征。本文由朗加纳斯关于崇高的论述出发,对司马迁的《史记》作一分析,认为《史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它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对于西汉以前历代帝、王、诸、侯世系的编排,基本上均从《世本》之说,即以黄帝为各族的共同始祖;从而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并密切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和睦的生活准则,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随着这种民族平等和睦思想的深入人心,我国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了更加巩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