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2.
历史剧代表作《汉刘邦》以《史记》所载史实为依托,着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真实再现与艺术虚构的有机融合,参照借鉴《史记》的对比手法设置富于对比性的画面,对《史记》人物的传奇性予以淡化,塑造了刘邦与项羽的艺术形象,既凸显了真实性与创造性有机结合的美学思维,更体现出电视剧创作对《史记》历史素材汲取所表现出的较为科学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简洁 《科技信息》2010,(27):I0121-I0122,I0089
《红字》,一部关于爱情、清教、复仇的美国经典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巨作。小说的主题是"罪恶"。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净化"心灵的历程。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努力,主人公改变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将原来耻辱的、表示"通奸"的标志"A"字,变成了德行的象征,赢得人们的尊敬。在他的小说中,霍桑让各人物自由自在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而这些人物又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用最生动的形式演绎了人世的种种,于是形成了他文学手法最显著的写作特征,即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与共鸣。在此小说中,不同事物也有着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霍桑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也正是由于对此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之一。《红字》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霍桑在世界文学殿堂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项羽本纪》是《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最上乘之作,它代表了《史记》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从《项羽本纪》塑造项羽英雄形象的层面展开,分析、概括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叙述的三方面特色:据实而叙;详略有致;方法多变。  相似文献   

6.
悲剧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史记》杰出的写人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史记》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作家创作出了数量众多的史记戏。他们深知《史记》的巨大影响力,于是自觉地继承了《史记》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特点。然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剧作家无疑要用自身的观念审视历史,同时还要顾及观众的心理,应对严酷的法律,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对《史记》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的世界,但是受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大多数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很简略,这和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姬仅在项羽兵败时才出现,所占笔墨极少,但却给后世的文人及艺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虞姬短暂的形象展示和《虞美人》词所展现的艺术世界来解读虞姬们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来劲》是王蒙 19世纪 80年代末期运用后现代技巧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具有未定性 ,既没有人物形象也没有故事情节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化、多样化、大众化 ,民主化、宽容化的艺术。但王蒙的这篇小说 ,与后期先锋派以及晚生代的后现代作品有很大不同 ,那就是没有放弃对现实的关注、对时代的思考 ,对意义的追寻。《来劲》只是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邱蔚华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28-29,35
悲剧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史记》杰出的写人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史记》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历来论司马迁之文,莫不推崇《史记》的文气。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后人犹以《史记》和《汉书》相较,认为:“《史记》气勇,《汉书》气怯。”“《史记》之于《汉书》,气胜也。”可见历代论家,都非常重视对《史记》的文气的品评和总结。关于文气,清人刘大櫆论述道:“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按照刘大櫆的意思,气是指文章的气势,神则是统摄气而表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也就是说,所谓文气,就是文章的内容与作品的情感相统一,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度和气韵。文气导源于作者的个性感情,凝聚着作者的气质、才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征。作者性情富赡,精酣神足,胸中郁勃喷薄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从把握《史记》与《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的形象异同可以见出司马迁受辱不馁的人生观、尊重史实公平公正的史官精神及其在材料的增删改写方面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试图结合惊心动魄的气氛渲染和性格各异的人物塑造两大方面,再次感受一下《史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鸿门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是其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下中国传统妇女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的状况以及中国的社会矛盾。《祝福》中倒叙手法的运用、特定环境的描写以及多种人物刻画手法的使用等,凸显了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于其所征引的前人的著述一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或叙其书目篇卷,或录其作品全文,或具体,或概括,而对于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却只字未提。司马迁《史记》是否征引过《淮南子》,《史记》并没有做具体交代。近代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史料征引之一就是《淮南子》,然而,通过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史记》中无史料征引自《淮南子》。  相似文献   

17.
比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楚辞》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了比兴,这对于诗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引入了新的表现题材并加以扩大,其次发展到兴寄,进而发展到物我融一的艺术意境。可见,比兴不仅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还应该说是整个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诗歌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针暗度作为诗文谋篇布局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中金针暗度手法的运用曲尽人意而妙阐幽微,其审美意蕴表现为度人、度意、度事三种。  相似文献   

19.
筝曲《寒鸦戏水》是广东音乐的优秀曲目之一,在结构、变奏手法、调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复仇是《史记 》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 ,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