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类脱离地球而从太空观测地球(Earth Observation from Space)的夙愿,使人类能够将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观测和研究,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地观测技术已成为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实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对地观测卫星从研制、升空、在轨运行到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卫星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通常将整个卫星系统工程分为六大部分:卫星、火箭、发射场、卫星测控、地面部分和应用部分。在轨运行的卫星、地面数据接收系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了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位于整个数据流程的中间环节,既是卫星遥感数据的归宿,也是应用系统卫星遥感数据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2-42
“城市机载对地观测生产应用体系”[863-308-13-02(5)]是“九五”国家863计划重点示范工程——“对地观测技术用于城市规划示范工程”的技术集成创新课题。课题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先后组织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0余个科研单位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在项目负责人陈燕申的带领下进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成果在实践中检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45-45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2BA104A)通过国际合作,以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开展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国际化研究与开发,形成一颗在轨运行的实用型对地观测小卫星,同时通过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建立星地一体的运行与数据服务系统;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卫星运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6-27
该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要求,旨在开展针对InSAR、IR、EM等多种空间对地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识别与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探索地震位移场、热状态、空间电磁效应等相互关系。通过应用示范,突破InSAR、IR、EM等空间对地观测信息源应用于地震日常监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将数据置于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同等的地位,提出数据-理论-观察-现象(DTOP)的四元论模型,以数据为中心,研究数据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出数据渗透理论、数据的主观介入、数据-现象的洋葱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数据置于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同等的地位,提出数据-理论-观察-现象(DTOP)的四元论模型,以数据为中心,研究数据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出数据渗透理论、数据的主观介入、数据-现象的洋葱模型。  相似文献   

8.
多抗、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康庄974”由甘肃省临洮县康庄育种研究所杂交培育而成,通过各种试验后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年3月27日审定为推广品种,又于2011年6月17日由甘肃省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认定为水川区及二阴山旱地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