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日本对虾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加深和丰富对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分析了日本对虾一个野生地理种群(台湾海峡北部)及其移植到北方水域进行繁育的养殖群体各2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实验选取OPK组20个10bp随机引物中的17个产生效果稳定的扩增结果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155个位点,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比例分别为85.14%和78.62%.用经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量化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214和0.201;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94.20%,遗传距离为0.058.  相似文献   

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下游苏州段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的2个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6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13个位点,多态位点47个.鳡鱼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13.42%、8.31%,0.0544、0.032 O;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 和Shannon's指数分析均显示2个鳡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鱼UPGMA系统树有分支出现且依据群体分别聚类,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鲢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2个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的鱼免状黄姑鱼 (N ibeamiichthioides)人工苗养殖群体和取自广东饶平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检测的 14种同工酶的 2 2个基因座位中 ,野生群体在 SUDH和 ODH基因座位上发现多态性 ,而养殖群体则只在 SUDH上具有多态位点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9.0 9%和 4 .5 5 % ,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的平均数 N e分别为 1.14和 1.0 5 ,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 o为 0 .0 12和 0 .0 0 3,预期值 H e为 0 .0 111和 0 .0 0 2 9,Hardy- 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 (D)分别为0 .0 91和 0 .0 34,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d为 0 .0 0 0 16 .与其他鱼类相比较说明了不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群体的鱼免状黄姑鱼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野生群体更低 ,主要是小群体亲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产生的“瓶颈”效应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体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深和丰富对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对虾类之一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分析了日本对虾一个野生地理种群(台湾海峡北部)及其移植到北方水域进行繁育的养殖群体各2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实验选取OPK组20个10bp随机引物中的17个产生效果稳定的扩增结果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155个位点。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比例分别为85.14%和78.62%。用经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量化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214和0.201;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94.20%,遗传距离为0.058。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分子标记技术对太平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运用18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产生96个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3.3,Sla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0.243 0,群体平均杂合度H 0.192 6;在SSRs分析中筛选出10个SSRs引物,多态座位比例为100%,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1.162 2,群体平均杂合度0.648 6.多态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7 1~0.818 7.平均0.546 2,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野生和人工选育黄河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长垣天然文岩渠(野生群体)、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品系Ⅰ群体)、小浪底水库(野生群体)、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豫选黄河鲤群体)的4个群体黄河鲤的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8个ISSR引物共获得6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8.44%.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4.06%,32.81%,34.38%和20.31%,遗传距离分别为0.0576、0.1657、0.1674和0.0800,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0538、0.1099、0.1308和0.072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784、0.1669、0.1923和0.1072.文岩渠群体与黄河品系Ⅰ群体遗传距离最远(0.1717),与小浪底水库群体遗传距离最近(0.0558).表明这些群体间发生了较弱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结果为文岩渠群体与小浪底群体先聚在一起,其次是与豫选黄河鲤,最后与黄河鲤品系Ⅰ相聚.用AMOVA进行遗传变异方差分析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Φst=0.0179,P0.05),显示黄河鲤大部分变异(98.21%)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变异较小(1.79%).说明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野生与养殖Mian状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的Mian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人工苗养殖群体和取自广东平的野生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4种同工酶的22个基因座位中,野生群体在SUDH和ODH基因座位上发现多态性,而养殖群体则只在SUDH上具有多态位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9.09%和4.55%,基因座位有效基因的平均数Ne分别为1.14和1.05,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炎0.012和0.003,预期值He为0.0111和0.0029,Hardy-Weingerg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091和0.034,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00016,与其他鱼类相比较说明了不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群体的Mian状黄姑鱼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野生群体更低,主要是小群体亲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产生的“瓶颈”效应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分析西藏野生石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野生石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13对SSR引物对3个自然群体共42份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材料DNA进行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使用GenAlEx和Arlequin等软件对SS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平均3.385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1.971、0.771、0.481和0.393。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867、0.646和0.421,林芝b(LZ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2个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高达88.4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6。种质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果与种质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联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西藏野生石榴有4个可能的基因库来源。【结论】13对SSR引物可用于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林芝b(LZb)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复杂,且含有最多的野生种质采样点,可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
利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长江刀鲚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长汀南京潜州江段捕获的野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扩增片段多、条带清晰的3对EcoR I/Mse I引物组合,在34尾个体中共扩增出118条清晰的片段,分子量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67个,多态性比例为56.78%.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8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04;种群内遗传距离在0.1263~0.4012之间,显示目前长江刀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部沿海条纹斑竹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南部沿海闽东(MD)、闽南(MN)、粤西(YX)3个条纹斑竹鲨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34个随机引物在这3个群体中共检测出316个位点,各群体检测出的位点数分别为308、308、303,其中多态位点数分别为49、52、42,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5.90%、16.88%、13.86%.3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99 8、0.105 5、0.093 6;表明条纹斑竹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条纹斑竹鲨的基因交流模式属于沿海岸线的距离隔离模式,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044 04,p<0.05),显示大部分变异(95.60%)发生在群体内部,群体间变异较小(4.40%).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金华地区野生大豆小种群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阐明小地区范围内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浙江金华地区5个一年生野生大豆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根据RAPD数据计算得 Shannon指数估计了5个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野生大豆种群间,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柽柳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主要优势树种之一柽柳(Tamarix chinensis)3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2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5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40.07%,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406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91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07,基因流值为9.356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7.17%,群体内占92.83%。说明柽柳物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2个随机引物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共检测出248个位点,其中有104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1.9%;其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L为0.0657,平均相似系数S为0.9343,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0.2829.通过与其他一些鱼类的RAPD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估,文中同时就人工繁育及鱼类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lsia ordosica 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6%,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84.6%~90.9%之间.(2)油蒿的种群间分化较小Gat=0.1364,86.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的遗传一致度都在96%以上(3)聚类分析显示,地理分布近的种群被聚到了一起,反映了油蒿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8个居群空心莲子草Agasicles hygrophila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进行分析。10条随机引物扩增出99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为36.3%。POPOGENE分析发现,空心莲子草居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6.2%,Nei’s基因多样度为0.090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60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比例为30.88%,居群内遗传分化占69.12%;居群间基因流为1.1189。结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镇江及南京地区是空心莲子草遗传变异程度最高的中心区,应该作为外来种空心莲子草防治及根除的重点地带,防治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对其无性繁殖体临近传播、蔓延和扩散途径的阻断。  相似文献   

18.
1MATERIALS AND METHODS1.1PLANT MATERIAL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IN2004,WE TRAVELED EX-TENSIVEL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OOKING FOR THE WILD LOTUS.THE WILD LOTUS WAS FOUND AT40LOCALITIES AND49ACCESSIONS O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SE LOCALITIES(FI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