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羧酸和环氧化合物加成酯化催化剂:聚氯乙烯保护的三氯化铝·硫酸铁。该催化剂具有性能稳定、催化活性高,易分离等特点。在该催化剂作用下饱和羧酸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酯化产率在30~9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羟丙基-β-环糊精的高水溶性、适宜的疏水性空腔等特性,比较分析了低温合成法、常温合成法和高温合成法3种常用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羟丙基-β-环糊精在医药、食品、环境治理、纺织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青霉素酶后酶活力的变化;荧光分析法检测不同温度下HP-β-CD对青霉素酶内在荧光的影响;将HP-β-CD与青霉素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青霉素酶与HP-β-CD相互作用的位点及作用方式;测定青霉素酶被HP-β-CD包合后对青霉素钠的分解速率.结果发现:HP-β-CD作用后的青霉素酶复合物的活力提高了2.12倍.荧光光谱研究发现:HP-β-CD对酶蛋白荧光有增敏作用,HP-β-CD包合青霉素酶的包合比为1∶1,包合反应自发进行.同步荧光结果显示:HP-β-CD与青霉素酶复合物同步荧光比青霉素酶强,酶蛋白荧光主要源于酪氨酸(Tyr)残基.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HP-β-CD与青霉素酶之间共形成了3对氢键,VAL39、ASN180和ASP183参与了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羧酸正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利用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丙酸正丙酯的条件,并利用它催化合成了甲酸正丙酯、乙酸正丙酯、丙酸正丙酯、丁酸正丙酯和异戊酸正丙酯。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β-CD)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浓浆,并利用无水乙醇对其除盐,常压下(101.3kPa)采用丙烯酰胺类高吸水树脂对浓浆进行循环脱水以取代原有减压除水设备,干燥后得到HP-β-CD固体,产率为65.23%。对HP-β-CD进行1H-NMR、FT-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与β-CD相比,常压脱水所得产物的氢化学位移发生了明显移动,出现了甲基氢的化学位移,且在FT-IR谱图上出现甲基反对称振动吸收峰,对比标准FT-IR谱图,可确认产物为HP-β-CD;由于羟烷基的引入,打开了β-CD原有的分子内氢键,分子结构从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增大了HP-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羧酸环己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硫酸铁铵能够代替硫酸用作酯化催化剂。研究了 NH4 Fe(SO4 ) 2 · 1 2 H2 O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的反应条件 ,当乙酸、环己醇和硫酸铁铵的摩尔比为 1∶ 0 .44∶ 0 .0 2 ,以环己烷为溶剂 ,回流分水 6 0min,乙酸环己酯收率达 87.2 %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合成了甲酸环己酯 (收率为 6 8.5 % )、丙酸环己酯(收率为 5 9.4% )和丁酸环己酯 (收率为 2 1 .6 % )。  相似文献   

7.
在硫酸铁催化下由β-芳甲酰丙酸与醇反应合成了21个β-芳甲酰丙酸酯,其中有16个化合物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六个三烃基锡α-呋喃基羧酸酯R3SnO2R′(R=-C4H9-n,-CH2Ph,R′=O,OCHCH,OBut).利用元素分析,IR以及1HNM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用丙烯酸-β-羟丙酯作改性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种子聚合"、"分段加料"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丙烯酸-β-羟丙酯共聚乳胶,探讨了改性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测试了共聚乳胶所配制的粘合剂的剥离强度,测试结果及卷烟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由该共聚乳胶所配制的卷烟粘合剂能满足8000支/分钟高速卷烟机卷烟粘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丙烯酸-β-羟丙酯作改性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种子聚合"、"分段加料"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丙烯酸-β-羟丙酯共聚乳胶,探讨了改性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测试了共聚乳胶所配制的粘合剂的剥离强度,测试结果及卷烟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由该共聚乳胶所配制的卷烟粘合剂能满足8 000支/分钟高速卷烟机卷烟粘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用包合物增加白藜芦醇的水溶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将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藜芦醇/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条件。【结果】在投料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为50 min,搅拌速率为865 r·min-1,最终测得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8.78%,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验证了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形成。【结论】经过包合的白藜芦醇在水中溶解度由0.03 g·L-1提高到27.85 g·L-1。  相似文献   

12.
十八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十八胺(ODA)为客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具有超分子结构的ODA/HP-β-CD包合物。考察了研磨时间、主客体物质的量比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确定了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磨时间15min,主客体物质的量比2:1,热处理温度75℃。1H NMR和XRD衍射结果表明,ODA成功包合入HP-β-CD空腔中。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了HP-β-CD在水中对ODA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HP-β-CD在水中对ODA增溶效果显著;经计算确定其包合常数为7877.69L/mol,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考察所制备的丁苯酞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TLC,UV,IR,DSC,TGA可以表征包合物的形...  相似文献   

14.
合成芳香族羧酸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860~#催化剂作用下,各种芳香族羧酸和不同的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了相应的芳香族羧酸酯,并获较好的收率。  相似文献   

15.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右旋龙脑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右旋龙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右旋龙脑含量为指标,分别对包合物进行挥发性、热稳定性、抗光解性和相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光和热的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右旋龙脑的含量明显高于混合物,这表明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解性和热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的右旋龙脑,便于长久贮存而不改变疗效;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为0 ~8 mol/L时,右旋龙脑的浓度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右旋龙脑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β 环糊精(β CD)和单 [2 氧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HPCD)水溶液中芘的I1/I3值的变化、芘与上述两种环糊精结合常数的大小,以及pH值对两种环糊精水溶液中芘的I1/I3影响的不同,研究了芘/β CD、芘/HPCD作用方式的差别.结果表明芘与β CD形成1∶2夹心式的包络物后,两个β CD分子大端口羟基间形成氢键,使芘与β CD形成的包络物更加稳定.而HPCD由于二位上取代基的位阻效应,与芘只能形成1∶1的包络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溶和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增强三氟氯氰菊酯的水溶性,在20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下,三氟氯氰菊酯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提高了20.77倍,且其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光敏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法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分别采用差热分析法(DS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Chem3D程序初步探讨包合物的形成机制.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氟苯尼考与HP-β-CD投料比(mol/mol)为2.5∶1,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h.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为82.82%,包合率为91.88%.同时经DSC、FT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通过Chem3D和红外数据初步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之间形成氢键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溶解度法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蕨麻苷的增溶作用.在水溶液中,蕨麻苷的浓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  相似文献   

20.
将X-5树脂磺化制得了一种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并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甲酸环己酯,乙酸环己酯和丙酸环己酯。结果证明该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时的产品收率比文献中使用其他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时的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