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诗人亨利特·海涅是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极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本文具体分析了他创作的爱情诗、爱国诗和亲情诗 ,从而引导读者领略其诗歌的独特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晓雪还小     
前天晚上,晓雪同志打电话,问我身体情况,我说:“不能算好,也还可以,虽够不上“三名”,但已达到了“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他笑了,告诉我中国作家协会准备在“文采阁”开他的作品研讨会,希望我能参加,我毫无犹豫地欣然答应说:“你的事,一定去!”晓雪是老朋友了,十多年前去云南,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晓雪,他请我们吃“过桥米线”,那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独到的认识,展示了人们古朴自由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率直及“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給后人以教育、启迪,激励我们追求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其爱情诗创作却并不发达,本从化角度入手探讨中国传统化对古代人爱情诗创作的制约,中国传统化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诗教传统抑制了纯粹爱情诗的发展,诗人们为逃避道德审判,对诗中的情爱表达进行了遮蔽,从而使大部分爱情诗失却了爱情的光泽。  相似文献   

7.
爱情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抒情,表达爱情诉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分为六大类进行平行比较,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情趣和风格。英诗中的爱情诉求多热烈奔放,真挚昂扬,如江河奔流,具有阳刚之美;中诗中的爱情诉求多婉约含蓄,缠绵幽怨,如清泉静流,极具阴柔之美。赏读这两类不同类型的爱情诉求,读者不但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而且对于中英两个民族情感世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异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从朦胧诗到校园诗再到各种新奇怪异的诗歌群体的出现,中国新时期诗歌以不断发展的多元势态,冲击和拓展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然而,由于在根本上缺少诗歌精神的理性内核,时至今日,在校园诗、农业诗、工业诗、爱情诗、女性诗等创作倾向中,可以显而易见价值迷惘、浮泛浅薄等通病。  相似文献   

9.
晓雪,原名杨文翰,1935年生,白族,云南大理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毕业论文《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艾青的专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现代作家论。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26部和《晓雪选集》6卷。论文《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长诗《大黑天神》、诗论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诗美的采撷》先后在全国获奖。1986年《晓雪诗选》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周代的聘婚礼和婚制的特点。《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聘婚礼的六个步骤,这六个步骤在《诗经》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由这些爱情诗亦可反映出周代婚制的诸如重视门第、同姓不婚、夫家专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灵新  张瑜珊 《科技信息》2013,(6):225-225,226
约翰.邓恩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抒情,独辟蹊径地通过思辨来表达情感,用冷静的头脑分析爱情。本文试图以邓恩的爱情诗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邓恩另类爱情诗中思辨与情感交织这一重要特征。邓恩常常把情感隐藏于思辨之中,通过一波三折的理性运作,使情感得以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邓恩爱情诗的思维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和近代缺小爱情诗。20世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推动下,中国爱情诗出现两个丰收期:1917—1937与1979—1989。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爱情诗的时代特性与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 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周代的聘婚礼和婚制的特点.《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聘婚礼的六个步骤, 这六个步骤在《诗经》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由这些爱情诗亦可反映出周代婚制的诸如重视门第、同姓不婚、夫家专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晓雪的诗     
热烈祝贺晓雪同志作品研讨会的召开。我认为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晓雪同志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创作历程,总结实践经验,以利于新的出征,而且会对当前我国诗歌,特别是少数民族诗歌的繁荣和发展,都会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严肃文学,特别是高雅的诗歌艺术比较沉寂的处境下,今天有这么多文艺界、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进大花牵牛的七个品种:晓舞、矮性朝颜、晓雪、晓红、晓紫、晓春、晓海进行引种栽培,期间对其物候、生长量、开花量、生态适应性等一系列生态因子进行观测。在正确、合理的养护管理后根据每个品种所表现出来的生长状况,综合评价出这七个大花牵牛品种在本地的生长适应力。由观测所得数据和各种指标分析得出:晓紫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极强,晓雪、晓春、晓舞其次,晓海、晓红和矮性朝颜一般。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存在两极化倾向:尤物化与神化,尤物化是儒家传统化根植于诗人心中女祸亡国思想的具体体现;神化倾向是士大夫隐密难言的爱情生活的抒写策略,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影响了诗人审美旨趣及艺术技巧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诗歌的风格:女性形象尤物化使女祸亡国题旨得到鲜明发现,而女性形象神化倾向则使其爱情诗风格晦僻精深。  相似文献   

17.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午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末代诗人”的灵光──试论徐志摩爱情诗创作的基本动因王建军“爱情诗”是徐志摩生前新诗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徐志摩创作爱情诗的基本动因,对我们重新认识新诗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些考察。“诗人徐志摩始终是‘一个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现在评说的对象,苍山赋予他开阔的胸襟,洱海赋予他清丽的才情,大理赋予他晶亮的心灵。在我国诗歌界,晓雪是介于创作与研究之间、两面开弓的诗人,缪司的左子弹琴为诗,缪司的右手搦管为文,诗作与诗评在他那里合于一身。我赞成谢冕教授的判断:晓雪“是一位能从大的方面认同于当日诗风,而又能以自有的  相似文献   

20.
晓雪同密是白族的著名诗人和诗评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热情的歌手。他在我国当代诗坛上从事诗歌创作和评论已四十余年。出版过《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诗选》等多种诗集和《生活的牧歌》、《浅谈集》等评论集。在我们的同辈人中,象晓霄这样长期作文艺界的行政组织工作,又勤奋地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并获得如此多的成果的作家实在不多。仅此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