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鹤群 《科技潮》2001,(10):92-93
印度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客观地认识、了解印度,对我们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印度与我国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近代史上,都曾因落后而挨打,沦为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大国。然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印度在一些领域正大步流星地前进,有些发展指标赶上甚至超过了我们。印度的崛起对我们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试论暹罗近代外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侵略东亚的狂潮.暹罗位于英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上扩张的缓冲地带.它对内进行现代化改革,对外采取灵活外交,充分利用欧美大国之间的矛盾,以领土换取生存.务实、灵活的外交为维护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经济上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必先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的主权。剥夺中国关税的自主权,是破坏中国主权的一个方面,而海关税则制定权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列强首先在中国攫取了这个特权,继而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获得了大量侵华特权。大体说来,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取得,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基本上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文化和制度.列强侵华中所攫取的领事裁判权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领事裁判制度之下,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冲击了中国原有的法律运行模式.在这种背景之下,近代的开明之士纷纷开始了对新的法律运行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七年战争(1756——1763年)实际上是欧洲列强“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就战前的欧洲国际关系、战争的特点和战后列强的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等问题进行评述。一、战前欧洲国际关系的改组马克思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日本取得了巨大权益,幕府软弱无力,不能保证列强在日本的利益顺利实现,列强希望日本出现更友好、更有力的政权.倒幕派既有实力,又主张开国,他们掌权符合列强的愿望.因此,在倒幕运动中,西方列强采取了"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7.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之一。19世纪中叶至世纪末,伴随武力侵略,列强在华攫取的领事裁判权由发端、扩展到制度化,租界内中国司法主权也逐步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列强政治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扩展与中国半殖民化过程相一致,是半殖民化的明咖显标志之一。列强“允诺”取消这一特权是为了攫取更多权益,其对中国法制的影响既具有微弱的控化又有显的半殖民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抓住大陆政策的实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近代日本的历史是由“血与火”的战争线条勾勒而成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①其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尤为残酷,危害是直接的。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陈赓与贺衷寒,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由于同一时代的影响,加上两人自身情况有些相同之处,使得他们的政治理想中都含有打倒帝国主义列强、铲除军阀祸害,重视武装力量和青年团体组织的内容.并且两人都以各自的革命实践为他们的政治理想而努力过,因此他们两人与蒋先云并称为"黄埔三杰".但是,由于两人人生经历的许多方面不同,因而在革命前途和革命途径等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最终对两人以后的政治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13.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14.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集团战胜奉系军阀集团,北京政权开始由直系独自把持,形成“直系即中央”的局面,一直到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结束。这一时期,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之间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衡量帝国主义列强与军阀政权关系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列强  相似文献   

15.
1900年7月至9月正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李鸿章奉诏北上,却在上海以病为由停留不前.其目的并非完全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做好一切准备:其中对内要求清廷镇压义和团并明确自己的权力地位;对外则在列强中周旋,打通外交关节.  相似文献   

16.
重评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评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袁成毅1919年上半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虽然是一次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然而以战胜国资格与会的中国在和会上所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废除二十一条及七项希望条件则完成代表了中国人民争取国家权益的正义要求和...  相似文献   

17.
求解全局优化问题的算法通常是在求解区域是有界的假设下进行 ,这仅仅出于实际计算上的考虑[1] ,而在无界区域上求解全局优化问题的算法很少见到[2 ] .非线性方程 (组 )问题已得到大量的研究[3] ,但非线性方程 (组 )问题往往只有局部或半局部收敛算法 ,而具有全局收敛性质的算法则尚未见到 .本文从可计算性角度给出负面的结果 ,阐明无界区域上的整数规划问题 ,非线性方程 (组 )问题 ,连续全局优化问题不是算法可解的 ,即不存在求解这三类问题的算法 .  命题 1 多项式整数规划问题不是算法可解的证明 注意到判定 ( 1 )式是否有整数解等价…  相似文献   

18.
当乾隆年间西方列强出现在中国时,中国士人坚守“华夏中心”说,将西方列强视作未曾开化的蛮夷,把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成果当作“雕虫小技”。这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方有所改变。此时中国知识界开始正视西方列强的工业成就,但仍然秉持着文化上的优越感,并以“中体西用”指导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备受刺激的中国知识界方才开始正视西方文化,意识到它是有体有用,堪与中国文化并肩的文化,并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到五四时期,在内外因素刺激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激烈批判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至此“华夏中心”说被摒弃。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沿海对外开放较早的省份之一的福建省,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趋突出.研究目的:借助于加权变异系数和Theil系数2种分析方法,以人均GDP为指标,从部门和空间上探讨福建省1995年~2005年的经济差距变化.结果表明:从三次产业上看,第二产业是主要引起福建省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因素,而第三产业起次要作用,其对区域总体差距的贡献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对全省差距扩大的作用微乎其微;从空间上看,设区市之间的差距正成为福建省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东南沿海地区与闽西北内陆地区的差距也呈扩大的趋势.最后探讨了引起福建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人物.身处晚清政府走向衰落时期,他用自己的才识捍卫清王朝统治,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优秀人物;而血腥镇压了太平军,也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忠诚卫士.在外国列强紧逼的情况下,能看清形势,倡导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远远超过他的主观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