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忆 《科学大观园》2012,(21):28-29
海蛇与陆地上的眼镜蛇曾是一家人,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在距今7千万至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这种两栖类动物中的一部分终于彻底告别水乡,完全在陆上定居了,从  相似文献   

2.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3):28-29
数千万年之前的马曾经和蛇一样小,而蛇却和马一样大。而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样的情景还有可能再现。这是一项新研究的成果.该研究认为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洛奇表示:“你可以看到+这些生物的体型随着气候的变迁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它可能由陆生蜥蜴、穴居蜥蜴或海洋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从解剖学上看,蛇以前应该是长腿的.不仅蛇化石证明了这一点,现存少数蟒蛇中依然可以找到髋骨和后腿的痕迹.那么,蛇腿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骨骼染色技术,对不同爬行动物的胚胎展开研究,并对其家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爬行动物进化过程中,骨骼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这在蛇的胚胎中体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地理学家发现,相隔遥远的两地存在类似的物种,并不只是大陆漂移的功劳,也是由于这些动植物确实具备"漂洋过海"的本领。新书《猴儿旅行记》以作者阿兰·迪·奎洛斯在墨西哥沙滇早谷中的一场搏斗开始。时值2000年6月,他和女友塔拉想把一条蛇从洞里弄出来,塔拉紧握蛇的七寸,而他伸手进洞抓住蛇身合力将这只爬行动物拽出了窝。"那是一段令人筋疲力尽的  相似文献   

5.
远古时代的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脊椎动物开始全面繁荣并出现了一些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物种。爬行动物在海、陆、空都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生代亦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中生代可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自2亿3千万年前左右三叠纪中期出现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灭绝,共经历了将近1亿7千万年的时间,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为成功的物种之一。重回恐龙时代@吴言  相似文献   

6.
陈鸣 《科学大观园》2011,(16):64-65
据美国《发现》杂志报道,一些鱼类对海边浅水里的安逸生活不屑一顾,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深海里度过,所以不被多数人所熟悉。传说中的皇带鱼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所著的《动物史》中写道:"在利比亚,海蛇都很巨大。沿岸航行的水手说在航海途中,也曾经遇到过海蛇袭击。"其实这种传说中的巨兽并不是什么海蛇,而是一种深海巨型带鱼,科学家叫它"皇带鱼"——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因为这种长达18米的巨型带鱼一直生活在深海水域,人们很难捕捉和观测到  相似文献   

7.
动物趣闻9     
奇特的眼珠“避役”,这两字乍一听来,很难将它与一种动物联系起来。但是,避役却实实在在是一种树栖爬行动物的名字,又名变色龙。在爬行动物中避役科动物是机体最为完善的一种。据统计,世界上共有85种避役科动物。它们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仅有一种普通避役栖息在欧洲的西班牙南部。避役的眼睛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即两个眼球能“各自为政”,互不牵制地朝不同的方向转动。避役这种独到的功力;使它们能够在身体纹丝不动的前提下眼观六路,尽收八方蛛丝马迹和风吹草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捕食昆虫的成功率。细心观察的人不难…  相似文献   

8.
你可能无法想像,蛇既没有翅膀,也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它们怎么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蛇不仅会飞,而且还是飞行高手。飞蛇摇动肋骨产生动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杰克·索卡8年来一直在对蛇的飞行能力进行研究。近日,索卡在一份专业杂志上揭示了飞蛇擅长飞行的原因。他说:“尽管飞蛇缺乏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们仍是技艺高深的飞行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牛被红色激怒斗牛时用的披风应该是红色的或者色彩要鲜艳,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一种定论。牛更容易被红色激怒吗?绝对错误。使用红色披风同白色或绿色披风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牛的眼睛对颜色几乎缺乏辨别能力。脊椎动物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都比较差。但是牛对披风在斗牛士手中来回挥舞却十分敏感。印度的耍蛇把戏也是同样的情况,耍蛇人吹奏的笛声并不能使蛇高兴得跳起舞来,因为它们是聋子。它们的主要感官是嗅觉器官,但是笛子在耍蛇人手中的来回摆动却使它们兴奋起来,于是便翩翩起舞。人的嗅觉很不灵敏这种说法不对。人的嗅觉相当发达,我们的鼻子能…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但不久前出版的《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一文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该研究首次找到了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证据,重塑了科学家对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演化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胎生和后代性别基因决定机制两者结合,使得爬行动物得以成为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俊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国家地质公园发现的一具约有2.45亿年历史的恐头龙化石中找到了其胎生的证据。刘俊博士介绍,初龙型  相似文献   

11.
<正>摄影师用微距镜头拍摄了体色艳丽的颊窝毒蛇,这些毒蛇在他的镜头下鳞片清晰可见。而这些十分吓人的毒蛇被人类所养,为了防止在拍摄中被咬,他们事先用长铁钩将毒蛇控制住。可以说有颊窝的蛇都是毒蛇,它们的面部都有两处特征性的颊窝,这也是此类蛇为何被称为颊窝蛇的原因。而且这些颊窝蛇都喜欢吃老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它们都是靠埋伏猎取这种哺乳动物的。  相似文献   

12.
<正>你印象中的翼龙是什么样的?如果告诉你它们并不是恐龙,你会不会很吃惊?其实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身上还有"羽毛"呢!在各种恐龙大片中,翼龙(Pterosaur)作为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上镜率很高。它们是恐龙的"旁系近亲",与恐龙一起生活在约2.3亿至6600万年前。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恐龙是最早具有羽毛状结构的生物。但就在最近,南京大学教授姜宝玉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两块蛙嘴龙  相似文献   

13.
印度耍蛇人     
<正>舞蛇是一种在印度当地流传千百年的古老行业。时至今日仍然可以看到浑身缠满了蛇的印度艺人以及舞蛇人。他们身上的蛇能伴随着笛子发出的乐声翩翩起舞,为主人带来收入  相似文献   

14.
存适应自然界各种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很多动物的嗅觉在漫长的岁月中发育得相当灵敏,其中有的敏锐程度令人惊奇不已。大海中的鲨鱼可于血液在水中的浓度仅有亿分之一的情况下嗅出受伤动物的血腥味,从而捕捉到猎物。爬行动物中的尼罗鳄靠嗅觉来觅食,它是生活在非洲的食腐动物,几乎所有漂浮在水中的动物尸体都会将它们吸引过来,甚至几千米以外一只死去的河马也可以满足一群“闻讯而来”的尼罗鳄的食欲。鸟类中的海燕、暴风鹱和信天翁等海鸟可在3千米的距离外感觉到鱼的气味。它们的鼻孔象一条管子,所以被人们称做管鼻鸟。  相似文献   

15.
渝北区统景镇胜利村的农家女晏华是远近闻名的捕蛇能手,有着一手捉蛇如逮黄蟮的绝活,更奇的是,她被毒蛇咬后竟能伤口不肿,堪称“捕蛇奇人”近日记者专程前往统景山区,亲眼目睹了这位与蛇打交道的女人。其十多年练就的捕蛇本领让人佩服和惊叹。初识蛇女  相似文献   

16.
唐荔 《科学大观园》2010,(16):61-61
“热血动物”亦称恒温动物,其体温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研究人员一项新研究发现,史前海洋食肉动物或能调节它们的体温,令其可以向猎物展开进攻、深潜以及长距离快速游泳。法国克洛德-贝尔纳大学(又名里昂第一大学)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夫-莱库耶参说:这些史前海洋爬行动物可以维持很高的体温,  相似文献   

17.
提起科莫多巨蜥,映入人们头脑的是丑陋、危险可怖的庞然大物形象。然而新的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巨大爬行动物新的可怖之处,它能产生剧毒毒液,瞬间致猎物昏迷、死亡。这一科学发现推翻了先前人们所认为的是科莫多巨蜥唾液中的大量细菌导致猎物死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名印度女了爱上了一条眼镜蛇,并嫁给它当老婆。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动物,仙足对印度人来说,它们却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爱人”!日前,一名印度女子就声称与一条眼镜蛇坠入爱河,而且按照印度教礼仪与这条蛇举行了盛大婚礼。  相似文献   

19.
速死的物种     
<正>科学家发现,目前全球物种的消失速度比正常灭亡快了大约100倍,它们的加速灭绝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最新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称,全世界70%的植物、35%的无脊椎动物、37%的淡水鱼类、30%的两栖动物、28%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20.
蛇图腾     
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着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会围上来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而且,不仅喜欢蛇的人要饱览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带着恐惧的心情远远地瞧着它。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蛇总还有几分害怕,也难免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