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为洁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18(4):98-102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探讨了翻译主体性因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身体体验、认知和再现的过程,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并强调了体验和认知对译者的制约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译者主体性是创造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性这一双重属性,方能更好地理解对译者的隐身和显身这一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是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说,认知语言学是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兴起的语言学学说。两者虽然形成的时代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但是有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修辞学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我们要吸收国外新兴的理论,继承中国传统的理论,发展修辞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它揭示了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有效利用认知语言学原理,将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四级考试成绩,同时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邬彤妮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80-81
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本文试着从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两个方面 :基本范畴词和隐喻来阐述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更加形象、灵活、轻松地掌握更多词汇。 相似文献
5.
李遐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6):112-117
在新疆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没有介词这一词类,介词向来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介词习得问题,以有标记与无标记、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等概念为切入点,以认知为最终的解释,以期对学生的一些偏误现象做出合理的概括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中外译界各流派有关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新视角,对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不同策略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说明在受到现实体验和主体认知活动的双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文学翻译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可行性,以期给异化与归化之争带来一个更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现已成为国内外语言研究的前沿,也给予日语教学以新的启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语义理论出发,将其应用于日语听力教学实践,试图找出一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以求培养学生听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是对于语义问题的研究,而以语义为研究核心的语言学流派首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本文首先介绍了两个语言学流派的语言观,通过比较从中找到两大流派的共同性及其在语义研究上的互补点. 相似文献
9.
严玉培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5):110-113
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论基础是以语言服务的相关功能和因素的结合来解释语言现象。认知语法包括功能主义、语用功能主义和认知功能主义语法;对语言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表明,认知语法的核心观点是:语法不是自足的,语法功能体现在语言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育工作者对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现状,着重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性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五年(2005-2009)国内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并追溯了各语言学流派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试图厘清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现状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现行普通高校音体美专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试行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还是以培养英语能力为目标。对于音体美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基础语法,如虚拟语气和倒装句等仍然是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旨在通过畅行的新兴语言学研究的视角——认知句法学的相关理论,即图形——背景、视角、选择,及突显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传统语法书上定义的倒装句的特点,分类和理解,对倒装句进行多思维诠释,以期在教学与研究中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认知功能教学法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学能发展"的假设并对其验证,进而论证"语能发展观"。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教学法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学能",尤其是"语言分析能力"的发展;语言学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以提高;语言学能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结合而生的新兴语言学科,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欧美,90年代初开始引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引入、发展、扩展应用阶段,已成为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基于文献调查研究,对1994—2007年国内期刊上认知语言学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回顾认知语言学在中国13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中国语言学家在该领域的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掌握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即认知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象似性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哲学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2)
形式语言学家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 ,重点在于对语言能力的研究 ,同时对语言运用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并将其上升到语用能力的高度 ,认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研究是互相支持的 ;认知语言学强调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构建语法模型 ,这是对形式语言学的一个补充 ,但从根本上说 ,认知语言学没有构成对形式语言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谢福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79-82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学,这就决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具有模糊性。因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是解释性而不是或对或错的那种传统的规则的描写。它认为界限是区间而不是边线。所有这些模糊思想也体现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主要基本观念上,如隐喻,转喻,范畴,基本范畴,原型,概念等。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80年代末将其引入国内。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积极地探索外语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本文分析了这种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教学中的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改进翻译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55-58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