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焦炉的温度制度要测量的指标有:测温火道的标准温度,焦饼中心温度横墙温度炉头间谍、蓄热室温度小烟道废气温度,烟道温度和炉顶空间温度等,其中以测温火道的标准温度为主。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是规定在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焦饼中心温度是主人焦炭均匀成熟的指标,对于大型硅砖焦炉来说,要求最终的焦饼中心温度为950℃~1050℃。机、焦侧标准火道的温度差是保证沿炭化室长向焦饼均匀成熟的指标因为炭化室焦侧比机侧宽,为了使焦饼同时均匀成熟,因此焦侧火道的温度应比机侧的高上些,对于锥为50mm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煤粉燃烧试验装置模拟高炉富氧喷煤实际情况,对硅砖、高铝砖和黏土砖进行了热空气侵蚀试验,分析了侵蚀后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鼓风富氧率的提高,侵蚀后硅砖中玻璃质和隐晶质硅酸盐含量不断降低,气孔孔径扩大,气孔率不断升高;高铝砖中莫来石和方石英的含量不断升高,玻璃质硅酸盐和隐晶质铝硅酸盐的含量则不断下降,气孔孔径扩大,气孔率不断升高;黏土砖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甲呈哲 《科技信息》2010,(9):102-102
针对汽化冷却烟道中末段烟道频繁漏水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影响石英矿物释光灵敏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退火温度与辐照剂量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石英热释光灵敏度校正,往往依据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来源的多样性而存在多种校正方法,也常常因地域和沉积物特征而异,校正方法并不统一.在释光测年中,灵敏度的校正是必须考虑和涉及的问题,需要全面认识石英的灵敏度变化的机制、特征、监测和校正等因素.本文利用天然石英岩脉进行石英热释光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温度低于400℃时,反复的热释光实验,不能引起石英灵敏度的变化,温度达到500℃时,反复测试后热释光灵敏度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苏鲁地体榴辉岩形成过程中流体活动的氧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榴辉岩及其共生片麻岩内部石英脉进行了氧同位素研究。石英脉及其寄主岩石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的石英与其他矿物之间达到了的氧同位素平衡,计算得到的平衡温度分别为:石英脉660-840℃,榴辉岩595-725℃,片麻岩505-665℃,石英脉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7.5‰,与寄主岩石的δ^18O相似,指示变质流体与寄主岩石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同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期间或之后只存  相似文献   

6.
石英谐振器力灵敏度温度系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灵敏度温度系数是石英谐振器产生湿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温漂不能用差频方法消除,因此,它是影响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文中给出了测量误差与力灵敏度温度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得到实验验证。阐述了力灵敏度温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分析确定了标定温度的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的石英晶体谐振器,既要有一定的分辨率又要使其测量结果不受温度影响,为此提出了石英谐振器最佳取向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凹凸棒天然矿物作为隔热材料的应用潜力,采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了凹凸棒块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相组成、表面形貌、孔隙率以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凹凸棒块材由以700℃时的石英相为主,转变为800~900℃时的石英与顽火辉石两相共存以及1 000~1 200℃时的石英、顽火辉石和方石英三相共存;微观结构由疏松的纤维形态,转变为以SiO2为基体、MgO·SiO2为第二相的致密结构,孔隙率显著降低.凹凸棒块材的热导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700℃下烧结的凹凸棒块材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室温下热导率为0.16 W/(m·K),且几乎不随测试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凹凸棒天然矿物作为隔热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力灵敏度温度系数是石英谐振器产生温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温漂不能用差频方法消除,因此,它是影响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文中给出了测量误差与力灵敏度温度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得到实验验证.阐述了力灵敏度温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分析确定了标定温度的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的石英晶体谐振器,既要有一定的分辨率,又要使其测量结果不受温度影响,为此提出了石英谐振器最佳取向选取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找出了AT切型晶片用作力敏元件时的最佳施力方位角.为提高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降低临界粒度是解决硅砖制品在烧成中产生裂纹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将临界粒度控制在25 m m 时,制品中基本没有裂纹产生,如果合理地选择粒度系数和矿化剂加入量,就会得到具有较高性能指标的硅砖制品。  相似文献   

10.
方石英含量对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方石英含量对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中方石英含量的增加是造成材料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是适量方石英的存在对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有益.通过对材料中SiO_2组份含量的调整,可以改善材料强度与韧性的匹配,提高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独及复合加入添加物的方法 ,通过测定不烧砖的高温重烧线变化率来评价添加物对不烧砖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添加物都有望提高不烧砖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独及复合加入添加物的方法,通过测定不烧砖的高温重烧线变化率来评价添加物对不烧砖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添加物都有望提高不烧砖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雒文晋 《太原科技》2010,(12):78-79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石屑的配比对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应用逐步去除石粉的方法,分析了石屑中石粉的质量分数及细度对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探讨了石屑在粉煤灰砖中掺入量的最佳配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印度铬矿、西藏铬矿、中高档镁砂及电熔镁砂为原料,在200 MPa下制成50 mm×40 mm的圆柱形试样,于1 700~1 750℃烧成.通过测量试样烧成前后直径和高度的变化,从而获得其体积变化.根据体积变化讨论了不同原料及粒度配比对直接结合镁铬砖体积变化的影响,提出控制烧成体积变化的措施,即改变细颗粒中印度铬矿的加入量,同时调整细粉内中档镁砂与高纯镁砂的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印度铬矿与西藏铬矿的质量比大、细粉内中档镁砂与高纯镁砂的质量比小时,试样的体积变化率较小;反之,试样的体积变化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对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粉煤灰的品质、加气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堆放等环节上加以控制以防治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体裂缝,实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延长MgO-C砖在提钒转炉上的使用寿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MgO-Fe-C砖,通过与传统的MgO-C砖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这种新型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400℃的使用温度下,导致提钒转炉用MgO- C砖使用寿命短的原因是脱碳层的烧结性差,抗冲刷性不理想;而对于本研究所开发的MgO-Fe-C砖,铁粉在氧化层氧化及使用条件下原位形成MgO-FeOss,有效地改善脱碳层的烧结性能,并形成致密且高结合强度的脱碳层,显著地提高了耐火材料的抗熔渣侵蚀性和抗氧化性,有利于耐火材料寿命的提高,因此MgO-Fe-C砖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提钒转炉用MgO-C砖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6种城市下垫面热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下垫面(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荷兰砖地面、草地、嵌草砖地面、大理石地面)作为观测对象,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对其地表温度特征进行观测,系统分析不同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下垫面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标准差定量揭示城市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效应,结果如下。1)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一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形态,草地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波动差异较大。沥青的地表温度在全年均为最高,对热环境的影响较大;嵌草砖和大理石在全年的温度均较低,对热环境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在夏季最显著。2)不同下垫面地表日均温度全年均高于大气温度,表明城市下垫面对大气在一年中都有加热作用。3)气温、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对下垫面地表温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气温和太阳辐射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下垫面以增温作用为主;空气相对湿度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下垫面增温起抑制作用。4)嵌草砖的热环境稳定性较草地和大理石要好;沥青路面的温度变化特征最能代表本研究观测区域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了解城市不同下垫面热环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铁合金烟气治理及硅微粉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合金行业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烟尘中主要成份二氧化硅经收尘处理后称为硅微粉,有广泛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论证了采用正压式袋式除尘技术回收硅微粉,估算其治理回收的投资及效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采用相关大气预测模型预测了某工业硅项目烟气治理前后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