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深D平12井是位于吉林油田长深气田的一口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设计井深5322m,水平段长1500m。该井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邻井二开井段青山口—泉头组无法使用PDC钻头,以及三开水平段无法使用PDC钻头等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对二开部分层位PDC钻头先期损坏和三开PDC钻头卡钻现象的关键细节进行研究;通过降低二开的钻井液失水增强了井壁的稳定,为PDC钻头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分析得出了三开PDC钻头卡钻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PDC钻头在三开井段顺利使用;并将"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科学规律"作为指导下部施工的依据。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圆满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任务,创造了该地区多项钻井记录,降低了该井二开、三开井段的钻头使用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提高硬地层钻井速度的钻井难题,以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整个工艺流程为依据,论述了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其破岩机理。该方法改变了传统钻头切削地层的方式,提高了钻越硬地层的速度,但是地面设备和井下钻头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它代表着高效钻越硬地层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着广泛的基岩为火成岩的沉积盆地,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有可能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深井硬地层钻井的新方法。该技术经历了室内实验阶段和现场试验阶段,目前正在迈入商业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PDC钻头选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DC钻头是随着PDC复合材料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钻井工具。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钻进效率,降低成本,对PDC钻头进行选型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PDC钻头分析目标层,影响因素准则层以及钻头型号方案层的关系,构造判断矩阵,建立优选模型。结合大庆中深井的钻井实际情况,基于中深井钻头数据库,进行钻头优选,得出大庆油田某地区中深井PDC钻头选型方案,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川东高陡地质构造复杂,钻井中深井、超深井机械钻速低,建井周期长,钻井成本过高的问题,分析了川东地区钻井速度低的原因,介绍了岩石的各种性质,钻头选型依据以及如何评判钻头井下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合理使用钻头的方法,提出了在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地层中提高钻井速度的三种措施:(1) 采用以偏轴-钟摆钻具组合为主的钻井方式进行钻进;(2) 开展喷射钻井,促进机械钻速提高;(3) 开展水力加压器的应用。以期不断优化和强化钻进技术来提高钻井速度确保井身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庆徐家围子深井具有地层硬、倾角大(最大可以达30?)等特点易井斜,采取轻压吊打的方法严重影响钻进效率,延长钻井周期。为了提高效率,该地区采用了光钻铤大钻压防斜打快技术,实践证明,光钻铤钻具组合在大庆徐家围子深井钻井中可提高机械钻速20%以上、延长钻头寿命30%以上、纠正井斜。本文通过对光钻铤钻具组合防斜打快机理进行分析,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推导出钻头侧向力求解公式,得出光钻铤大钻压防斜打快技术的原理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胡珩 《科技信息》2012,(9):140-140,146
PDC钻头是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钻井工具,这种钻头使用时间长,能显著提高钻井效率。但是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性能制约了PDC钻头的使用范围,使其在钻软到中硬地层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目前个性化PDC的发展现状、最新的设计理论下的个性化PDC产品。最后对PDC钻头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邱巍 《科技信息》2011,(4):317-317
长庆气田的开发建设速度受到钻井速度的制约,每年需要增加钻井队伍来完成任务。自2005年率先在长庆气田靖中北区块试验成功后,PDC钻头以其破岩效率高、钻速快、进尺多、寿命长的优点,连续三年提高了天然气井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和建井周期,加快气田的开发建设速度,提高钻井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鱼石区块井斜控制问题,考虑钻头与地层互作用、地层倾角、井斜角、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自然造斜力、钻头侧向力,综合建立了钻头侧向力模型,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井斜变化规律,通过实钻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常规钻井方式相比,空气钻井条件下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随着地层倾角增加,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随着井斜角的增大,钻头综合侧向力减小,在空气钻井中和常规泥浆钻井中,钻头综合侧向力均存在零值平衡点。随着地层各向异性指数的增加,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增大导致井斜角增大。结合理论研究,通过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优选提出井斜控制措施,将该区块深层易斜地层井斜角降低至0.50°~1.15°,机械钻速提高了40%~85%。研究结果可为超深层井斜规律的研究和高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根据钻头数据库统计资料,应用动态规划及多阶段决策理论,建立了全井段钻头序列优化的多阶段决策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机应用程序。运用此程序即可给出一口井的钻头序列选型和配合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钻井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PDC钻头受到广泛地应用,PDC钻头在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由于钻屑细小而给岩屑录井、钻时卡层等带来诸多困难。笔者根据在川西气田十余口井PDC钻头钻井的岩屑录井经验,总结出根据不同钻井参数条件下的PDC钻头使用期法来识别细小真实岩屑,从而提高PDC钻头钻进中的地层剖面恢复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番禺地区珠江组快速钻进中出现的PDC钻头泥包问题,在实体PDC钻头计算模型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标准 两方程模型对主喷嘴和辅助喷嘴不同喷射倾角组合进行井底流场特性研究,最优化喷嘴角度组合。结果表明:主刀翼1号喷嘴喷射倾角20°、3号喷嘴喷射倾角15°能使井底流场分布最优;远离主刀翼的4号和5号喷嘴喷射倾角变化对井底流场影响较大,适当增加这两个喷嘴喷射倾角有利于井底岩屑快速排出;2号喷嘴喷射倾角在限定范围内变化,对井底流场影响有限。最后,1-5号喷嘴喷射倾角分别按照20°、25°、15°、25°和25°组合布置,应用于个性化215.9mm五刀翼PDC钻头设计中,在实钻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尺和机械钻速,成功解决钻头泥包。  相似文献   

12.
在牙轮钻头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之上,将钻头在井底作纵向往复运动的位移作为钻柱纵向振动的下端边界条件,在适当简化的条件下,利用弹性杆理论和单元法建立了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头与岩石互作用及钻柱的弹性变形而导致钻柱产生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钻柱纵振模型。为进一步弄清钻头、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实际运动规律和动力学性能,改进钻头、钻柱的设计方法,预防钻头、钻柱早期失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了新型组合齿试验装置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在模拟钻头实际工作方式的条件下,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钻头结构参数及布齿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侧转角、切削深度及岩性的关系建立了钻头上切削齿受力的综合计算模式,从而为PDC钻头的受力分析、布齿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分析PDC钻头的性能提供了方便可靠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按最低成本原则确定单只钻头进尺的实用方法。可用于正在钻进钻头的预测,也可用于对用过的钻头进行事后分析。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钻头。  相似文献   

15.
定向井轴向振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定向井钻井施工中钻柱受力是很复杂的.仅钻柱振动就存在轴向振动、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其中钻柱轴向振动是导致钻柱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定向井轴向振动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钻柱轴向振动规律.首先根据定向井特点建立全井钻柱模型,然后以钻柱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井钻柱轴向振动的力学模型,采用线性代数方法,通过计算机分析获得了钻柱轴向振动的共振频率分布规律.钻柱轴向共振,其共振频率取决于钻柱的材料性能及形态特性,与钻柱的长度关系不大.在达到轴向共振状态时,钻柱与井壁激烈地碰撞,使钻柱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破坏,同时还会造成井塌事件,给钻井施工带来经济损失.该问题的研究对指导钻井施工,减少跳钻、避免钻柱失效等情况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从软地层钻入硬地层前后,钻头上产生弯矩的原因及计算方法。根据软硬地层的可钻性不同,钻速及相应的地层对钻头的反作用力也不同的原理,推导了在钻过交界面前后钻头的转角、钻具的反力矩及软硬地层中不同钻速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微分方程,给出了方程的解。求解结果表明,钻头的转角和弯矩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在全部钻完交界面时达到最大值;钻头弯矩与交错层的可钻性、下部钻具的结构和钻头的几何尺寸有关,并且与所加的钻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个微型计算机通用钻头数据库管理系统,确立了一套选择PDC钻头类型的方法和步骤.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能进行常规的数据检索,还实现了快速、可靠的PDC钻头选型,为钻头设计和制造人员提供大量可不的数据及正确进行PDC钻头选择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郑立锋 《科技信息》2011,(5):I0368-I0368,I0172
在扼要介绍了近年来钻井法凿井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钻进效率,研究实施了全断面一次钻进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其钻进效率并不高,本文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对全断面一次钻进钻头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牙轮钻头几何学和运动学原理,分析了钻头齿在井底的运动轨迹和井底轮廓线,提出了确定钻头牙齿与井底接触过程起止点的方法,并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包建立了确定牙齿与井底接触角的计算机图解法,给出了牙轮钻头设计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