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储层微粒运移预测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在油田注采过程中,经常由于忽略注采速度的影响而导致地层发生微粒运移,从而堵塞地层孔隙,使油气井产量急剧降低。尤其对于低渗油层,地层伤害程度更大。在岩心速敏实验基础上,应用渗流力学和采油工艺等基本原理,将室内临界流速与油田开发相结合,建立了微粒运移堵塞预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大庆龙虎泡油田几口油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金191、金393井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粒运移损害,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该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油田注采过程中 ,经常由于忽略注采速度的影响而导致地层发生微粒运移 ,从而堵塞地层孔隙 ,使油气井产量急剧降低 .尤其对于低渗油层 ,地层伤害程度更大 .在岩心速敏实验基础上 ,应用渗流力学和采油工艺等基本原理 ,将室内临界流速与油田开发相结合 ,建立了微粒运移堵塞预测数学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大庆龙虎泡油田几口油井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 :金 1 91、金393井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粒运移损害 ,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从而证实该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龙台油田出砂特点,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确定了油井固砂后地层临界流速。以实验得出的地层临界流速为依据计算油井临界产量,同时结合地层砂粒径分布特点计算出携砂生产条件,进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参数。此防砂后生产参数优化方法的确立,对巩固油井防砂效果,延长防砂有效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晶界非平衡偏聚的临界时间和临界冷却速度的新方法。通过径迹显微照相(PTA),确定出含硼的Fe-30wt%Ni奥氏体合金中硼的晶界非平衡偏聚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时间t_0和从不同温度冷却时的临界冷却速度Q_c。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确定环锭纺锭速和纺纱断面尺寸的一种新方法。从力学观点看,气圈纱线可视作纺纱机构上一柔性构件,当气圈纱线发生共振时,会引起断纱、质量下降而不能正常纺纱。为此,从纱线动力学和气圈的共振现象出发,对环锭纺锭子的临界速度和气圈的临界尺寸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给出了确定锭速、气圈尺寸的合理工作值的方法。指出,在确定锭子工作速度及纺纱工艺参数时,除应考虑锭子的振动特性外,还应考虑气圈纱线的振动特性,使工作锭速、工艺参数避开其临界值。经分析气圈纱线的第一阶临界速度有可能落在锭子本身的第一阶和第二阶临界速度之间,工作锭速可以避开锭子本身的临界速度,但却有可能与气圈纱线的临界速度接近;始纺气圈的高度最大,气圈的临界速度最低,采用气圈环可提高始纺气圈的临界速度,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可用于指导设计合理工作锭速和纺纱断面尺寸,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精细积分法用于分析输液管的临界流速.先将输液管的控制方程写成状态向量的形式,通过精细积分法高精度地计算传递矩阵,再由边界条件得到输液管临界流速问题的特征方程,解此方程就可确定临界流速,应用表明,该方法处理此类问题原理简单,实施容易,易于处理各种支承情况,而且由于最终只须求解一个二阶矩阵方程,因此计算量小,精度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颗粒尺度下砂岩出砂几何约束条件及毛管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出砂问题进行研究,从细观尺度分析了砂岩颗粒的受力状态,明确了出砂的力学条件,提出砂岩出砂的3 个几何约束条件。分析认为,力学条件及几何条件同时约束砂粒的运移。将地层孔隙用毛管束表示,通过分析流体和砂岩颗粒在毛管束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砂岩出砂毛管束模型,推导出砂岩出砂临界流速公式。研究表明,砂粒直径、孔隙度和岩石颗粒摩擦角增大,临界流速增大;流体黏度增大,临界流速变小。建立的临界流速公式与实验结果对比,平均误差为15.9%,符合较好。砂岩出砂几何约束条件丰富了砂岩出砂机理,建立的临界流速公式简明,可方便应用于矿场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高温平板滞止区内饱和水喷流冲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根据气液两相流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气泡层下最大液膜底层厚度,并由最大液膜底层厚度和液膜平均流速,建立了一个预示临界热流密度的半理论方程。方程系数由稳态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研究结果证明,临界热流密度取决于滞止冲击速度和喷流直径,半理论半经验式能较好地预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气井在气体开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压力的降低,硫微粒在气相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在达到临界饱和态后将从气相中析出,当井筒中硫析出位置处的气流速度小于微粒临界悬浮流速时,析出的硫微粒在井筒中沉积,堵塞气体的流动通道,从而导致气井产量降低,影响气井的产能和经济效益,严重时造成气井停产。将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与硫溶解度模型耦合,结合井筒中微粒临界悬浮流速模型建立了高含硫气井井筒硫沉积预测综合模型,并对L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硫气井产量降低至临界产量后,随着气井产量的降低,井筒中气流速度逐渐减小,硫沉积区域沿井筒向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高速细长流管的临界流速,以避免失稳造成振动和噪音.本文利用单元体模型受力分析列出定解方程,根据4种典型边界约束条件讨论了高速流管不失稳的液体流速最小临界值,并用数值算例给出了6种材质流管在3种典型约束条件下的最小不失稳理论流速,本文计算方法对于高速流管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海流花油田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后出现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下降以及达不到配注要求等问题。为此,通过对该油田注水层段储层特征分析以及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找出注水过程中潜在的损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储层保护措施建议。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蒙脱石为主;储层物性良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地层原油性质较好,属于轻质原油,地层水型为Na HCO3水型。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储层临界流速为5 m L·min-1,具有弱速敏;临界矿化度为4 480 mg·L-1,储层具有强水敏;储层不存在盐酸敏感性,存在弱土酸敏;临界p H为13,储层具有弱碱敏。在油田后续注水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水速度、控制入井流体的矿化度和p H,采取合适的酸化处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刘海成  王相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5):14988-14993
制定科学合理的注采方案是水驱油藏的一项核心任务,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储层和开发的动静态非均质特征,影响因素多,量化决策难。为此,从油藏开发基本理论出发,以减小驱替不均衡为目的,推导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在定液量和定压差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的注采参数设计公式,分析了储层动、静态参数对注采参数设计的影响规律,形成了非均质油藏均衡注采设计新方法。利用算例对比分析了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差异,最后开展了矿场应用分析。研究明确了油水井注采设计受井距、孔隙度、渗透率、当前含水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指出高含水期油藏注采设计对于当前含水饱和度的敏感性显著提升;同等条件下,均衡注采设计新方法要优于传统方法。矿场应用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的注采方案,目标井组日增油0.9 t,含水下降0.3%,日无效注水减少37.5m 3,井组吨油耗水量和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有效支撑了油藏经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条件逐年变差,如何有效动用低渗储层已成为油田开发的瓶颈.常规压裂增产工艺已无法满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复合膜剂可提高油井压裂效果.对于提高老油田注水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A 油田在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
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
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为手段,根据A 油田均质模型进行了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
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该油田切实可行的开发技
术方案、提出了指导类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拟合氧化实验的压力降、产出气体含量,建立了注空气低温氧化(LTO)模拟模型,评价了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对比了注空气与注N2的驱油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行;胜利油田渤南罗36断块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注气速度、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油藏倾角、射孔位置等;注空气相对于注N2而言成本低,驱油效果好。为胜利油田低渗油藏注空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式开发是最合理的开采方式。对于衰竭式开采,在制定开发方案时,确定合理采油速度尤为重要。研究中根据其他相同类型油田的成功开采实例,选取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个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早期合理采油速度模型。此模型包含了流体性质和地层参数,与关于固有地质情况对采油速度影响的物理概念并不矛盾,并且适应面广,可对衰竭式开发早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做出初步结论。用数值模拟方法证明,这个模型可用于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17.
断层在卫星油田葡萄花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断层既是油运移通道,又是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本文以卫星油田为例,从断层与成藏的同期性、断层发育的规模性、断层发育的方向性、断层发育的期次性、断层与储层发育的相关性、断层对油藏类型的控制性等六个角度,详细论述了断层在卫星油田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合理印证。并以此为依据,预测出卫星油田有利区块,经实际布井验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单井潜能分析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实际地质特征与油藏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压裂缝是影响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储层渗透率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区块高产井往往不是油层厚的井,而是存在高渗油层的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区块合理的单井产能判识公式。对今后该区块的产能建设部署和开发井的措施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杂储层条件下,尤其是在薄层、低孔渗、缝洞型等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采是油田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后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实践证明,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正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川渝地区复杂的地质对象,从复杂储层地质特点、地质导向难点入手,梳理了现场地质导向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总结了技术对策,提出了针对此类储层在实际地质导向中要解决好的技术要点。以重庆气矿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带云安XX井为例,综合运用测井、钻井、地质、地震等资料进行钻前设计、地质建模、实时导向,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提高了储层钻遇率,最终试油产气55×104 m3/d,为该区域产量最高井,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