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模糊逻辑控制系统,能实时处理ATM网络中的流量问题。文中使用峰值速率和突发时间长度来描述业务源特性,并据此动态地调节令牌速率。与传统的漏桶算法相比,该系统能透明传输符合流量协议的业务源,并能对业务源的违约行为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受竞争失效的机械产品其突发失效过程中冲击存在衰减的现象,根据冲击信号的衰减特性,提出了基于衰减冲击模型的竞争失效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考察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特点的两类衰减冲击过程,利用指数函数描述其衰减规律,探讨冲击作用时所产生的冲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冲击所造成的损伤与冲量之间的量化模型,通过Wiener过程对连续退化进行描述,进一步推导产品在失效相关模式下的竞争失效可靠性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比较研究了考虑冲击衰减与否对可靠性评估的差异,为产品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IP DiffServe已经被IETF标准化,并由于其实现简单和易于扩展被作为IP QoS的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提出 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支持IP DiffServe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DS-OBS并给出了网络结构、边缘节点和核心 节点的功能模型、控制包格式、入口节点的会聚算法和核心节点的调度算法。与目前基于offset time的OBS QoS 结构不同,提出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入口边缘路由器执行业务区分的突发会聚,在核心节点对不同类的控制包执 行不同的每一跳行为(PHB)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区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能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和IP分 组丢失等对EF类AF类和BE类提供很好的业务区分。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IP DiffServ over OBS网络体系结构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IP DiffServ已经被IETF标准化,并由于其实现简单和易于扩展被作为IP QoS的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支持IP DiffServ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DS-OBS,并给出了网络结构、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功能模型、控制包格式、入口节点的会聚算法和核心节点的调度算法。与目前基于offset time的OBS QoS结构不同,提出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入口边缘路由器执行业务区分的突发会聚,在核心节点对不同类的控制包执行不同的每一跳行为(PHB)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区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能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和IP分组丢失等对EF类、AF类和BE类提供很好的业务区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实时性高的多媒体应用对网络提出更高的QoS需求.在分析加权公平排队WFQ算法在链路拥堵时不能保证低速率实时业务流要求及突发业务流时延迟加大,信号吞吐量低和误码率高等缺陷情况下,提出SRWFQ算法,引入优先级带宽保证和权值调整两项因子,经过NS-2网络仿真器在时延、网络吞吐量和丢包率QoS参数方面对两种算法进行仿真比较,通过仿真分析表明,SRWFQ改进算法能很好地支持实时业务流.  相似文献   

6.
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是下一代IP-over-DWDM光网络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之一。TCP在OBS网络中的传输性能越来越引起重视。利用基于NS2的光突发交换仿真平台。研究了在不同的负载下,突发粒度对TCP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传输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它们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TCP吞吐量及平均附加时延。  相似文献   

7.
业务量的自相似特性对ATM缓存溢出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在广域网(WAN)、局域网(LA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传输的业务以及可变速率(VBR)业务等多种通信业务中普遍存在着自相似特性(长相关),叙述了自相似流量的数学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描述了异步传输模式(ATM)缓存的排队模型和一个具有自相似特性的业务量模型,给出了在自相似业务量下的ATM缓存溢出概率的下界,并与传统模型作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传统模型对ATM缓存性能的估计过于乐观.因此在分析ATM网络性能的时候必需充分考虑业务量的自相似特性.  相似文献   

8.
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是下一代IP-over-DWDM光网络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之一.TCP在OBS网络中的传输性能越来越引起重视.利用基于NS2的光突发交换仿真平台,研究了在不同的负载下,突发粒度对TCP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传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它们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TCP吞吐量及平均附加时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业务模型大多基于Poisson模型或其改进形式,假定业务突发长度显负指数分布,近期真实网络流量分析表明很多信息源会产生在多时间尺度下具有自相似特性的信息流,该性质显地影响宽带网的流量控制及其排队分析,本综合地介绍了自相似的数学描述和性质,五种自相似业务流的产生方法,其中有两种给出了具体的算法,还总结了几种主要的估计Hurst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34-6138
为了改进6LoWPAN网络吞吐量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帧睡眠期的信道接入方法,基于该方法对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推导。然后对网络非饱和吞吐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研究了参数λ、minBE和NB对网络吞吐量性能的影响。数学分析表明,该模型较好的描述了网络信道竞争接入算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基于睡眠机制的信道吞吐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业务特性设立四种优先级进行管理,采用轮询方式进行各优先级队列信元的发送处理。设计了ATM网络中突发业务处理模型。用M/M/1/N数学模型对突发业务的信元丢失情况进行分析。该模型使突发业务得以公平传输,同时确保服务质量并适用于ATM网络节点的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HFC网络中3种QoS业务调度方式的优劣,并对基于业务类调度方式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性能模型的平均时延和吞吐量进行了计算和仿真,最终得出此调度方式是以牺牲数据业务性能为代价来保证实时业务实时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Data gener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ould be bursty as it is dictat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vents of interest that generate these data. While conventional sensor nodes possessed only one radio interface, next generation sensor nodes are expected to have two (possibly more) radio interfaces, each with different ranges, capacities, and power consumptions. Equipping sensor nodes with dual radios has its own benefits and can be quite useful in handling bursty traffic while at the same time satisfying the application’s delivery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daptive interface switch agent that intelligently selects the interface to be use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t a sensor node based on the data burst length or end-to-end delay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and throughput. The proposed work generalizes earlier works in this area to enable both the source nodes and intermediate data forwarding nodes to initiate the activation of high power radios so that they can be utilized to a higher degree for converge-cast communication. We have performed extensive simulations with sensor nodes containing both IEEE 802.15.4 and IEEE 802.11 compatible radios. Ou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witch agent yields throughput, delay, and packet delivery ratio comparable to the higher bandwidth interface alone, without incurring much energy wastage.  相似文献   

14.
ATM网络中的用法/网络参数控制(UPC/NPC)通过阻止有意或无意的用户滥用速率进入网络,以保护网络资源和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因而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ATM网络为多种业务提供服务,而各种业务类型的特征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关差很大,因此对ATM网络的UPC/NPC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多业务UPC/NPC结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包括ABR在内的全部现有的ATM服务类型,由于要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负载全局优化问题,受生物界群集运动的启发,以实现当前分布式全网状态感知、全局优化目标、区域自主协同为目标,研究了基于群集运动智能的SDN业务传输优化技术。为满足上层业务对网络传输性能的需求,根据传输时延、网络吞吐量等性能指标,在多目标优化约束条件下,通过业务聚类定义针对各业务的平稳流,并将平稳流内共同协作的节点相结合定义为平稳流协作场。协作场内的节点通过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在协作场内共享,实现网络状态的快速感知及决策。协作场之间各个平稳流以不同的带宽、时延等网络传输需求运行,使得平稳流获得了确定的资源抢占成功率,从而以稳定速率传输。针对基于平稳流的业务传输优化技术,给出了基于群集运动协同方式的流量工程处理体系和业务优化方案,并对该体系下群智节点的感知认知、业务聚类分析、平稳流协作场构建、协同智能决策优化方法、优化流程、节点架构等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元数据和CORBA服务的地图数据网络分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地图数据(SMD)的海量特征、多尺度、广泛性和其离散分布适合于网络环境分布、共享、异构和可扩展的应用特点,提出了SMD远程分发的地图数据网络分发(MDND)系统.首先定义了SMD、元数据和以图论的方式描述的网络资源节点,建立了SMD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关系,然后给出了MDND的形式化定义和基于CORBA的SMD分发架构及其系列分布服务,创建了基于元数据的查询条件输入方法,并在元数据集查询服务和地理信息路由指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MDND.经CORBA服务、FTP和直接拷贝等模式的性能比较表明,所提系统可以有效完成SMD分发,在CORBA服务模式下的传输性能与直接拷贝模式相当却明显优于FTP模式,能快速达到最大传输速率且对数据量的依赖性不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刻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数量不同,安全智能无线网络资源分配处于动态变化中。当前资源分配方法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环境,导致整个无线网络吞吐量高、资源利用率低下、整体效用差。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安全智能无线网络资源动态分配方法,给出选择的虚拟现实架构,对虚拟现实架构进行分析。在对安全智能无线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时,将增强网络吞吐量,减少延迟,保证系统稳定和用户的服务质量看作分配原则;将整体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实现资源分配。通过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安全智能无线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不仅能够保证网络吞吐量,而且资源利用率高,整体效用强。  相似文献   

18.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现存接入算法对网络高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接入算法.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环境中用户数量及带宽使用情况,估计接入阻塞率、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从而自适应地选择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可用带宽,计算出用户的最大传输速率;根据网络中已分配带宽、用户所需带宽,推导出网络剩余容纳用户数;根据新到达用户数、剩余容纳用户数估计用户接入阻塞率;结合最大传输速率和接入阻塞率,提出一种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目标的自适应接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降低用户接入阻塞率,增加接入用户数,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高动态性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IEEE 802.16-2004标准中Mesh模式缺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机制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支持QoS保证的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Mesh网络架构。该架构使用原标准已有业务分类,定义了动态业务流建立的协议流程。通过拓展分布式管理消息实现了动态业务管理消息在WiMAX Mesh中的传递。改进Mesh模式下数据子帧分配方法,提供了不同业务的数据调度。改进的分布式调度消息可以快速地`完成业务流建立,数据子帧的分配方法则对不同级别业务提供了吞吐量和时延方面的支持。该架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WiMAX Mesh网络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0.
A new cooperative diversity algorithm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waren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protocol, cooperation is invoked only if a direct transmission cannot meet user-specific QoS requirements. If cooperation is implemented, partner choice depends on who can achieve the minimum data rate required to have a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system throughput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are provid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QoS-aware cooperative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roughput and energy efficiency by avoiding negative effect of uncondit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