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计算了RFe3(R:稀土元素)、R2Fe14B和RFe10V2化合物的HR(T)/MFe(T)在不同温度下的数值。计算表明,HR(T)/MFe(T)的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减小(Sm除外)。并给出了HR(T)/MFe(T)的温度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INSITUCOMBINEDTEMPERATUREPROGRAMMEDREDUCTION┐MOSSBAUERSPECTROSCOPICTECHNIQUESTUDYOFTHEINTERMEDIATESFORMEDDURINGTHEREDUCTIONOF...  相似文献   

4.
密切圆的推广──密切椭球CIRCLEOFCURVATURETOELLIPSOIDOFCURVATURE石益祥ShiYixiang(浙江水产学院基础课部,舟山316101)(DepartmentofBasicCourses,ZFC,Zhoushan31...  相似文献   

5.
QWF-1型汽车尾气分析仪配装自动记录仪的研制DEVELOPMENTONTHEATTACHEDAUTOMATICRECORDDIALOFMODELQWF-1AUTOTAIL-GASANALYSISAPPARATUSLiLiangerChenJianb...  相似文献   

6.
本文意在通过混合编程的方法,利用TSR程序和TURBOC快速而丰富的图形功能函数,提供为Foxbase/Foxpro for dos扩充图形功能的一种方法,探讨混合编程不同语言间参数传递的技巧及用TURBOC编制TSR程序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PLC控制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能量自动调节ONENERGYAUTOMATICREGULATIONOFDOUBLE-EFFECTLITHIUMBROMIDEREFRIGERATINGMACHINEBYMEANSOFPROGRAMMABLELOGIC...  相似文献   

8.
用两亚点阵MFT分析了R2Fe17-xMx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RR、nRF和nFF,计算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HR(T)、HFe(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R2Fe17中用Al、Ga替代部分Fe离子后,分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除Pr2Fe17的HR(T)外,分子场强度在很大温度范围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用两亚点阵MFT分析了R2Fe17-xMx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RR、nRF和nFF,计算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HR(T)、HFe(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R2Fe17中用Al、Ga替代部分Fe离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除Pr2Fe17的HR(T)外,分子场强度在很大温度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MAGNETICRELAXATIONATEARLYTIMESANDFLUXDIFFUSIONBARRIERV(J,B,T)FORTi-1223DOPEDWITHPbANDBaBYCOMPLEXACSUSCEPTIBILITYMEASUREMENTSD...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律,并采用2口井的稀油对3口井的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比例和稠、稀油黏度差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稀油以体积比1:1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黏率一般大于95%.现场试验表明,各种掺稀降黏工艺管柱及工艺均能适用于塔河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含水情况下油井的正常生产,工艺的普适性较好.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掺稀降黏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7.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层建筑中的锅炉房|制冷站的重油燃烧系统的工艺原理,以及重油供油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设计要求方法,并简要介绍了重油储油罐、日用油箱、油泵及其管道的布置。对工民建中重油系统的设计、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油藏的分类治理与分类开发——以东辛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辛油田有各种油藏五大类十余种,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油难度与日俱增.本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尤其是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细分层开采技术、完善井网技术、不稳定注水等四大开发技术分类进行治理,使油藏的各项开发指标都有明显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放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17.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咏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49-50,137
介绍了利用石油产品闭口闪点测定仪测定润滑油中所含轻质油料多少的一种试验方法。根据润滑油闭口闪点温度的不同,判断润滑油中是否混入轻质油料以及轻质油料在润滑油中所占的比例。试验证明:在油品使用过程中,从闪点的下降程度可以判断混入轻质油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三种植物绝缘油的理化与电气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植物绝缘油是一种闪点高、环保型的液体电介质,是矿物绝缘油优良的替代品.试验采用转基因菜籽油、转基因花生油和棉籽油等3种基础植物油制取植物绝缘油,研究了植物绝缘油制取方法,深入分析了植物绝缘油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工频击穿电压、介损、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等电气性能.通过对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比较,认为三种植物绝缘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支链含量最高的菜籽绝缘油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