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传真     
未来十年我国最有可能的十大科技突破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在去年完成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中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医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研究有望在未来5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纳米级芯片技术的发展将使计算机在其核心技术领域产生新的革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我国居世界领先水平;人…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讯     
中国未来十年十大科技突破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经过为期一年多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报告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十大科学和技术突破,它们是: 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医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国先进科学协会最近发表报告预测,由现在至二○○○年的未来十五年,世界科技将出现一连串重大突破。该协会介绍的部分科技突破项目有: 电脑化移植手术。电脑将按病人的需要,设计适合病人使用的人造器官,然后由机器人制造,最后由电脑操纵的机器人进行移植手术。由于人造器官是由电脑设计,植入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讯     
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十大科技突破最近完成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指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医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未来10 年我国最有可能的科技突破。北京有了学生科技节       北京学生熟悉的中小学生爱科学月去年10月改变称谓,成为北京学生科技节,活动时间也延长为两个月。安庆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为激励科技创新、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推动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来,拥有最新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程序一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这种事情很快就要发生改变。根据专家们的预测,2015年将成为‘反科技年',人们将开始抛弃电子设备、社交网站以及其他科技产品,转而追求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伦敦通讯机构Hotwire 的《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告诉我们:"科技产品人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应用程序、网站和其他屏幕上的广告不断增多。"就是说,科技产品带来广告泛滥这一消极后果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这一报道看似耸人听闻,其实它所涉及的是以下3 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珍闻     
《科技潮》2009,(7)
风向标》》》我国公布未来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在京发布。报告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能源、人口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布了《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Global Trends 2030:AlternativeWorlds)》[1]研究报告,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与美国总统选期同步发布的全球趋势预测报告是NIC自1996年以来,每4年一次的最为重要的情报产品.报告汇聚了全美以及近20个国家的专家智慧和来自互联网的意见,对2030年前可能出现的世界性趋势进行预测,为美国总统及政府提供未来全球战略的评估框架. 《全球趋势2030》分为3大部分:一是"大趋势";二是"改变游戏者",即一些"轨迹远未确定"的关键变量;三是2030年可能出现的4种世界情景.报告在第二章"改变游戏者"中,将新技术的影响力列为决定世界未来的6大关键变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图书推介     
正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定价:98.00元。《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  相似文献   

9.
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人们纷纷猜测3G将会产生何种新的业务模式。但是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如比尔·盖茨在1985年Quantum公司的新硬盘上市时,就做出了权威预测“:10MB的硬盘,对任何计算机都足够大了!”而在今天,半个巴掌大的iPod就装了4G的硬盘。互联网过去10年  相似文献   

10.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是一些推崇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者坚信不疑的判断。很多专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谁能有效地垄断数据,谁就有可能成为世界霸主。2009年爆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时,谷歌公司就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在流感爆发几周前,就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大数据及其分析,将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根据麦肯锡预测,如果具备相关的IT设施、数据库投资和分析能力等条件,大数据将在未来10年,使美国医疗市场获得每年3 000亿美元的新价值。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称将斥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以应对大数据革命正在带来的大机遇。据美国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从现在起到2015年,大数据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创造440万个工作岗位。"大数据",这一新兴概念,正在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并被寄予特别巨大的希望……大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寻找对策,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高山 《信息化建设》2013,(10):49-49
据未来学家预测,3D打印机、传感器网络、虚拟人以及正在研发中的其他技术将在未来10年内戏剧性地改变我们的世界。技术进步在未来10年带来的变化,要远超过去的10年。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07,(11):52-53
前两页介绍了世界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有可能上升多少的最新预测。 不过,到目前为止,不同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其实是很不相同的。同样,未来气温上升的幅度也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比较大的差异。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也预测了世界不同地区各自气温可能上升的幅度。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1996,17(3):30-30
从现在起的10年是新旧两个世纪交替更迭的时期,这10年里科技的进展将会为下个世纪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未来10年科技发展的重点在哪里?科学家们在哪些领域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这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科学家们的预测,生物技术、新型材料、高性能能源、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抗衰老研究、新的药物和医疗方法以及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等,在今后10年里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 科学家们早就预言,下个世纪是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4.
科技部技术前瞻研究组项目执行组组长程家瑜最近向媒体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技术前瞻报告》。课题组上千名专家近3年来深入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系统调查了信息、生物、新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以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最新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提供科技信息。"研究论文"栏目专门发表  相似文献   

16.
由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资助并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年初完成的名为“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未来1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主要对科技产生10大需求,制造业、农业、国际贸易、城市化、公共卫生安全、老龄化社会、就业压力,以及来自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问题将提出更加紧迫的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以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最新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提供科技信息。"研究论文"栏目专门发表自然科学、工程技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17日,IBM公司连续第7年发《7IBM 5 in 5》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将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的5大创新。今年的报告预言,计算领域将进入认知系统时代,5年后的新一代电子产品将能够学习、适应、感知并体验周遭世界,它们将像人类一样具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功能。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一年一度的《IBM 5 in 5》报告自2006年起开始发布,是基于市场和社会趋势以及IBM公司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为社会经济预测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和维度,但是也带来伪回归、过度拟合等预测风险,使得实际应用中“测不准”问题频繁出现。本文系统梳理“测不准”问题的定义和内涵,总结社会经济领域中“测不准”问题的形成机理,发现其主要原因是预测对象会受到预测结果的影响而改变行为决策,最新文献尝试从去噪和因果分析等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大数据预测理论框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68-68
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在一颗红巨星周围首次捕获到奇异的螺旋结构图像,这一发现将帮助人类了解太阳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