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双碳”目标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选取西北地区2011-2019年的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能源消费碳排放,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研究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构建Tapio脱钩模型,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数进行测度,并分析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陕西省是西北地区碳排放量最大的省份,其次是新疆、甘肃、宁夏和青海. 2)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会促进碳排放,与经济产出相比,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能源强度会促进碳减排;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两面性. 3)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均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陕西、甘肃、新疆和青海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了强脱钩.这些结果丰富了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的相关研究,为西北地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削减碳排放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安徽省及其分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方法 通过整理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并折算农业碳排放量,利用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及分析2010-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和效率。结果 (1)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14年起逐年递减,农业碳排放量分区由大到小依次为皖北、皖中、皖南;(2)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但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且皆不理想,其中皖南地区效率最高,皖北地区效率最低;(3)安徽省全要素生产率几乎全部达到有效水平,说明安徽省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持续努力效果显著。结论 安徽省对发展低碳农业积极性很高,但基础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方法】应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农业产业化效率水平实施评价;然后从财政支农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交通便利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5个维度构建以农业产业化总体效率为被解释变量的Tobit回归模型,利用重庆区县2007—2017年数据测度农业产业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因素方面除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余4个变量均对其农业产业化效率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对外开放水平在统计上不显著。【结论】应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表明,为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可靠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交通能源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2000-2013年陕西省交通能源消费数据,探讨影响陕西省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及其贡献率,为实现低碳交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算分析交通碳排放量,运用LMDI分解方法构建交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对陕西省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交通能源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在2013年实现负增长;(2)2000-2013年间除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累积效应为正值外,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的累积效应均为负值;(3)从逐年效应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交通碳排放增加有最大的拉动作用,能源强度效应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可以通过保持交通运输业合理的经济份额,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来减少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集聚地,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工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体系,并测度分析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总体较高,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2003—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低效率城市数量减少,中效率、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高效率集聚区由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南、浙北以及粤东、粤西转向两广交界、龙岩—丽水一线;(3)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类型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低效率低碳排放量为主,2019年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中效率中碳排放量为主;(4)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工业集聚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规模、工业所有制结构和工业结构。东部沿海各地区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工业发展特征各异,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核算了江苏省2000—2019年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活动效应及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增量的影响,同时结合Tapio脱钩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碳排放总体脱钩弹性和分解因素脱钩弹性。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促进和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2)能源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的抑制作用;(3)产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作用在发生转变;(4)人口规模效应贡献很小。江苏省总体由弱脱钩向强脱钩状态发展,经济活动是影响碳排放脱钩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对促进碳排放脱钩作用明显。因此,可以从鼓励发展新能源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着手江苏省碳减排。  相似文献   

7.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平  周倩倩 《河南科学》2012,(10):1549-1553
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城镇化水平、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GDP)、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变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各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另外,碳排放弹性系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各因素在具体年份对碳排放的影响带有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痕迹.最后依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和STIRPAT模型、Tapio脱钩模型,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旨在摸清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找到农业减排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9.
“30 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和 STIRPAT 模 型、Tapio 脱钩模型 基于 2000—2019 年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 31 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 旨在摸清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的 时空变化规律 探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 找到农业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量从 2000 年的 27 795.18 万 t 增长到 2019 年的 28 396.16 万 t 增长 2.16% (2)得益于农业生产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大 从 2000 年到 2019 年 下降了 79.47% (3)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城镇化率、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人均 GDP 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显 著影响 (4)2001—2019 年 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 并从弱脱钩逐渐向 强脱钩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碳排放系数估算法与旅游剥离系数法,估算2011-2021年中国省级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零售邮电业与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模型解析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活动碳排放是旅游碳排放主要来源;旅游消费水平与游客规模是旅游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因素;旅游能源结构与旅游能源强度对旅游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重庆市1999—2012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变化,比较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方法建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以及29个细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1999—2012年,重庆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在29个分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制造业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影响因素中,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来说,产业规模促进碳排放的作用较明显;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的能源强度对降低碳排放量效果显著;而行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强度严重约束了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LMDI模型,将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的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但是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能源结构对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驱动效应最大,贡献率达61.48%,能源强度的贡献率为38...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9~2017年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并不稳定,且地区差异显著,仅有36%的省(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2)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村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政府支持力度、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深化市场改革,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市场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提高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交通部门是继能源部门和工业部门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部门,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了2007—2013年贵阳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对交通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交通能源碳排放结构及碳排放强度进行动态分析,并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对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交通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能源强度效应交通碳排放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而经济产出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对交通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8年湖南省各类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测算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能力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规律及五类影响因子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水域、未利用地用地面积小幅度增加,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小幅度减少;(2)耕地、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要碳汇,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城郊递减规律;(3)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经济发展因子及人口因子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单位GDP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2000年—2017年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不佳,说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态欠佳;2) 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时间上表现为稳步提升,空间上,县域分异格局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于鄂中和鄂北岗地,传统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板块分异格局表现为咸宁板块〉孝荆板块〉襄随板块〉黄鄂黄板块〉宜荆板块;3) 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地形和土壤;人文因素则包括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8—2018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自下而上"法测度其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并建立旅游交通碳排放的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揭示不同驱动因素对旅游交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关于时序变化趋势,长江经济带旅游交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态势,大体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2007—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分布不均衡,北京的碳排放效率居全国首位.全国整体碳排放效率自2007年起小幅度下降,2015年后略有提升.从四大区域来看,居碳排...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的碳排放总量中,工业排放所占的比重超过80%.选取1997-2017年安徽省工业行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寻求安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论为工业经济发展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首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技术强度和新产品的技术投入对碳减排的作用最大.建议增加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充分利用技术投入所带来的减排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