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美红  封百涛 《科技信息》2009,(33):I0075-I0076
多点无线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下位机主要负责各监测点的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本地显示.同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指令的要求通过无线与上位机进行远程温湿度数据的交互。上位机实现数据的显示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粮仓温度监控系统采用电缆传输采集数据存在布线繁多、易损坏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无线粮仓温度语音监控系统.系统中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现温湿度采集,借助无线收发芯片nRF24L01进行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选用单片机STC12C5410作为核心控制器,进行采集信号的处理、传输.通过液晶触摸显示屏JM320240F显示采集的温湿度,采用语音模块XF-S4240进行语音播报及报警信号,实现了粮仓的温湿度无线语音监控.  相似文献   

3.
本设计利用ZigBee协议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传感器节点采集各位置的温湿度数值,通过ZigBee协议经无线网络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可以实时显示各传感器节点的温湿度值,并根据各监控点不同的温湿度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湿度报警值。  相似文献   

4.
赵晓东 《科技信息》2011,(26):391-391
设计制作了配合罗卓尼克HC2-P05探头使用的温湿度显示系统。本文中使用单片机AT89S52通过UART接口对探头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使用1602字符液晶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DHT21温湿度传感器及1602字符型液晶屏模块构成温湿度的采集和实时显示系统,并且通过设置上下限,进行超值报警,用GSM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检测手机,实现对野外环境的温湿度精确测量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AT89C52单片机搭建的粮库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一体化DHT11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温湿度检测,将采集到的温湿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AT89C52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通过LED数码管进行显示。经实验验证表明,该温湿度监控系统成本低、操作方便、线路简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LabVIEW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试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湿度,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先进的测试手段.测试系统分为下位机温湿度采集端与上位机数据处理端.数据采集端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外围温湿度传感器负责温湿度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端以LabVIEW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实现了与下位机(单片机)的串口传输,温湿度数据的图形化显示,文件存储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表内微气候测试系统测试准确,工作可靠,可用于服装热湿舒适性测量及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决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中遇到拓扑结构固定、节点延展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构建了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监测网络,给出了网络中节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ZigBee协调器的组网过程。该系统利用PIC18F4620单片机控制CC2420无线收发器模块收发数据、驱动温湿度传感器(SHT11),通过I2C总线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的温湿度经ZigBee网络传输到监测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节点灵活、功耗低等优点,实现了在无线环境下对温室中温湿度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袁易君 《科技信息》2008,(35):60-61
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氡浓度温湿度监测仪的系统组成和电路原理,采用ATmega16单片机为仪器的控制器,通过温湿度采集电路、氡浓度探测、时钟、存储电路和显示电路等对氡浓度进行监测,并通过串口把数据传送给PC机,为环境中氡浓度随温湿度变换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人群密度的监测效能, 利用人体的体温和呼吸出的气体对封闭空间中的温湿度有较大影响的特点,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封闭空间温湿度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将采集的温湿度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标定出封闭空间人群密度等级, 对实际监测的数据与标定数据进行比较, 并通过曲线拟合人数和温湿度矢量模的线性关系, 可有效估计当前空间人群密度情况。利用Labview 虚拟器编辑监管平台, 对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 并通过设定人群密度等级阈值, 可实现闪灯及响声听视觉双重报警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设计合理且实用性强,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的湿度值,提出了基于PIC单片机的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现场的湿度采集使用湿度传感器.从测试现场采集到的湿度经A/D转换送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接口芯片与上位机相连,进行串行通信,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精度实现了现场湿度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一套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将该系统部署到环境中,节点自发组网通信,终端采集节点可将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发送给协调器汇聚,再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实时显示;协调器搭配联网模块可以连接云平台,客户端小程序订阅相关主题后也可以接收到协调器上报的数据,并查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该系统不仅能应用于家庭环境监测,还可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一套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将该系统部署到环境中,节点自发组网通信,终端采集节点可将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发送给协调器汇聚,再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实时显示;协调器搭配联网模块可以连接云平台,客户端小程序订阅相关主题后也可以接收到协调器上报的数据,并查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该系统不仅能应用于家庭环境监测,还可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由PIC单片机实现的温湿度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IC单片机,由模糊控制器来实现温度控制,采用Bang-Bang控制湿度,满足了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的场合.系统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充分利用PIC单片机的各种资源,软硬件设计简化,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PIC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环境调控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 设计了基于 PIC16F877 单片机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温室控制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软件流程图.该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温室的主要环境因子,如湿度、温度、光照度及CO2气体等进行智能控制,且可通过串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提高了温室控制的自动化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1961—2013年宁波鄞州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宁波地区高温期水热变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1961年以来,宁波地区高温期温度和降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温度上升是导致该地区相对湿度下降的主要因素;2)相对湿度变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突变,突变后相对湿度下降更加明显,有明显向"暖干"气候转变的趋势;3)2000—2013年,高温天气下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温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值0.633.高温天气成为近10年来相对湿度明显下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济南市气象站195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济南市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对济南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济南市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18.
邵鸿翔 《科技信息》2010,(19):I0064-I0064,I0102
本文介绍了基于AD590温度传感器和电阻式湿度传感器设计的四点温度检测控制电路,通过对大棚四个位置温湿度信息的提取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与要求温湿度参数设定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进而综合处理个点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农作物数据监测局限性较大、架设线路困难和耗费人力物力等问题, 设计了一种农作物远程化, 智能化的低空观测系统。该系统以树莓派为核心, 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农作物低空和地面联合观测。低空部分由树莓派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搭建温湿度、光照强度采集电路, 并通过树莓派IP(Internet Protocol)摄像头实现农作物低空长势拍照, 将数据及图像存储在树莓派。地面部分采用STC89C51 单片机,外接温湿度传感器,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nRF24L01 无线射频系统传输给树莓派。电脑端通过无线Wi鄄Fi 网络远程登陆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er)界面, 实现低空和地面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农作物温湿度、光照强度和长势等指标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实现了数据远程化、智能化的传输与监控。系统采用无人机、卡片式电脑树莓派、无线网络等新技术, 解决了传统方法架线耗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一种应用于气冷式高温工业电视的以 P I C16 C54 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双联气泵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