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2’-二硫代二苯甲酸·乙腈化合物[(H2DTBB)·(CH3CN)]n(1),H2DTBB=2,2’-二硫代二苯甲酸],并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423(3)nm,b=1.2785(3)nm,c=2.1119(4)nm,β=109.12,V=4.1897(15)nm3,Z=4。该化合物是由邻巯基苯甲酸经原位合成H2DTBB与溶剂分子乙腈构成,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链接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同时还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  相似文献   

2.
在乙醇溶剂中,在马尿酸和4,4'-联吡啶2种配体共存的情况下,合成了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锌(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为Pc,晶胞参数:a=1.39761(14)nm,b=2.3998(2)nm,c=1.12395(12)nm,V=3.5007(6)nm3,Z=2,Mr=1552.18,Dc=1.473 g/cm3,T=298(2)K,F(000)=1620,μ(Mo Kα)=0.772cm-1,R=0.1734 andωR=0.0409,化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吡啶环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钴和铜异金属配合物[Cu(pn)2Co2 (BTA)4 (pn)2]·4H2O,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了该化合物是三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如下:a=8.657 1(2),b=13.666 7(3),c=18.516 7(3)A,β=100.783 0(10)°,Mr=1 154.47,V=2 152.10(8)(A)3,Z=2,Dc=1.782 g·cm-3,μ=1.343 mm-1,F(000)=1 190.0,R=0.044 4,wR =0.107 9(Ⅰ>2σ(Ⅰ)).在该化合物中,π-π作用和O-H…N,N-H…N和O-H...O氢键连接配合物单元和结晶水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报道了该化合物溶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标题化合物La2(m-MOBA)6(Phen)2(m-MOBA:间甲氧基苯甲酸;Phen:邻菲啉)(1)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化合物1中两个La^3+分别与来自配体m-MOBA羧基的7个0及1个邻菲啉的2个N配位构成9配位的畸变三帽三棱柱几何构型的LaO77N2中心.羧酸氧原子以螯合、桥联、螯合桥联三种形式与La^3+配位,邻菲啉的氮原子与La^3+螯合配位.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C—H…O氢键、C—H…π氢键和C—H…H—C二氢键分子间弱作用力。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49nm,b=1.1813nm,c=1.4518nm,a=108.9910(1)°,β=94.9630(1)°,γ=107.7130(1)°,V=1.5945nm^3,Z=1,Dc=1.609g.cm^-3,μ=1.400mm^-1,F(000)=776,R=0.0208,Rw=0.0544,Mr=1545.04.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新化合物[Mn(H2O)(2,2'-bipy)V2O6],且对化舍物进行了相应的红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空间群是Pca2(1),其晶胞参数为n=9.1702(2),b=10.4773(8),c=14.5231(3)A,V=l393.54(10)A^3且Z=4;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钒氧四面体[VO4]以共顶点构成的钒氧链,[MnMO4]八面体将钒氧链连成层;配体2,2’-联吡啶则分布于层的上下两侧,并以π-π相互作用将层与层之间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二维超分子网络,Mn(PIP)2(N3)Cl(PIP=2-苯基咪唑[4,5-f][1,10]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n空间群;晶胞参数:a=8.2864(6)A.b=9.7999(7)A,c=39.687(3)A,Z=4,V=3222.4(4)A^3,R1=0.0616,wR2=0.1847。每个Mn(II)与来自N3^-的一个N原子,一个Cl^-和来自两个PIP配体的四个N原子配位形成单核配合物。相邻的配合物单元通过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拓展成2D超分子网络。此外.该固态化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蓝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H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反式环己二醇二(吡咯-2-)羧酸酯,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处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1.8327(18)nm,b=0.8553(9)nm,c=1.0122(10)nm,a=γ=90°,β=106.037(12)°,V=1.525(3)nm^3,Z=4。在晶体结构中,环己烷部分采用了椅式构像,同时标题化舍物是G对称的;整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柱状结构,在C-H…π弱相互作用的帮助下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进一步表明分子间存在N-H…0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A,b=13.8468(9)A,c=7.0223(5)A,β=108.5340(10),y=1373.09(16)A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硫酸锌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颖配位聚合物.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Monoclinic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430(2)A,b=22.328(6)A,c=13.490(3)A,β=94.493(13)A,V=2531.5(11)A3,Z=4.每个锌离子分别与2个不同2,6-吡啶二羧酸配体上的吡啶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几何八面体构型.钠氧桥连以及相邻吡啶环存在的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位单元向三维方向展开,从而形成的三维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以对苯二乙酸、2,2'-联吡啶和氯化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x单晶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305(3)A,b:8.541(5)(2)A,c=11.034(3)A,a=83.252(5)A,β=81.823(3)A,y=67.601(4)A,V=714.5(5)A,Z=1.每个镉离子分别与对苯二乙酸配体分子上的两个氧原子,2,2'-联吡啶配体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以及一个氯离子配住,形成一个近似金字塔构型.相邻2,2’-联吡啶配体分子见的π-π堆积作用和其他超分子作用力使配合物形成了一个三雏的超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2-二氧-1,3-苯并二氧口恶茂(DCBZ),并用得到的DCBZ与对硝基酚反应得到2,2-二(对硝基苯氧基)-1,3-苯并二氧口恶茂(DPBZ).对DPBZ用IR、IHNMR进行表征并培养出单晶,经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R=0.0414,Rw=O.1044.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7093(4)nm,b=8.7799(2)nm,c=13.5336(3)nm,β=102.840(2)°,V=1819.96(7)nm^3,Z=4.化合物通过分子间的弱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形成超分子结构。分子中2个对硝基苯氧基分别处于胡椒环平面的两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运用临界点理论和Morse理论,得到一类六阶含参微分方程Dirichlet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结果,考虑的具体问题为:-u^(6)(t)+αu^(4)(t)-βu″(t)+γu(t)=λf(t,u(t)),t∈[0,1],u(0)=u(1)=u″(0)=u″(1)=u^(4)(0)=u^(4)(1)=0,其中f:[0,1]×R→R连续,α,β∈R,γ,λ∈R^+是参数,并满足条件α/π^2+β/π^4+γ/π^6〉-1,-3π^4-2απ^2〈β〈-3γ/π^2,α〉3γ/2π^4-3/2^π2,则当λ在某具体区间内时,上述边值问题有多个解.  相似文献   

16.
以吡啶-2-甲醛缩N,N'-二甲基乙二胺和CuCl2·6H2O为原料反应制得配合物[Cu(pic)2]·2CH3OH·2H2O(pic-H,吡啶-2-甲酸),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2260(5)nm,b=1.4126(6)nm,c=0.8789(4)nm,β=99.761(7)°.配合物为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构型,铜离子与甲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存在着弱相互作用,因此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也可以描述为拉长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E)5-[8-(十六烷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通过IR、UV-Vis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398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7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以312nm光激发下,在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8.
借助函数fk(x)=π/2x^k(0≤x≤π)的余弦级数,给出了当p为偶数时p-级数∑∞n=1/n^p及∑∞n=(-1)^n-1/n^p的两个求和公式,从而解决了这一类p-级数的求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下列Duffing方程组两点边值问题的解{u″+g(t,u)=e(t), u(0)=a,u(2π)=b,其中t∈[0,2π],u:[0,2π]→Rn,g:[0,2π]×Rn→Rn是势Carathéodory向量值函数,e:[0,2π]→Rn是L2[0,2π]中给定的向量值函数,a=(a1,a2,…,anT和b=(b1,b2,…,bnT是两个给定的向量.利用L2空间中的一个minimax定理讨论了Duffing方程组边值问题的解,获得了这一边值问题的一个存在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20.
用聚并苯同系物的电子极化率和同序系数分别表征其导电性和结构参数,经研究发现,聚并苯同系物的全价电子极化率(α)和π电子极化率(α∧π),以及π电子极化率占全价电子极化率的比例(α∧π/α),与同系系数(N)之间满足不列相关方程:Y=aN∧β b,R≥0.999(Y=α和α∧π)α∧π/α=α′N∧β′ b′,R≈1.000N=2n 1,n为结构单元数,β和β′受同系物的对称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全价电子极化率和π电子极化率均随同序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率逐渐降低;π电子极化率的增率高于全价电子;当N→∝时,增率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