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破碎围岩隧道开挖小导管高压注浆机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导管高压注浆法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施工采用的一种超前支护技术.本文以河北张石高速黑石岭隧道出口浅埋破碎段为例,对小导管高压注浆法在软弱破碎围岩开挖中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FLAC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导管施做过程中受力机理和注浆时围岩的塑性区、位移场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小导管注浆法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采用小导管高压注浆法能显著抑制软弱破碎围岩的变形,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避免浅埋软弱破碎围岩开挖中塌方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肖旭 《科技信息》2007,(22):83-83,141
由于软岩自身的一些特性,隧道施工时将对稳定和安全产生影响,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等,因此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支护具有不同的特点。软弱围岩隧道由于自身的地质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身稳定性很差。若选择不好开挖支护方式或开挖后支护不足,支护质量达不到要求,忽视重点薄弱部位的加固,都会影响隧道围岩稳定,造成塌方。因此,合理的施工过程对维护围岩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缩短工期和节约投资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龙池隧道工程实际,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及其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治理方法,以临吉高速公路松卜岭隧道洞口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洞口段处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对处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所处地层围岩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加之地形浅埋偏压,导致进洞施工下沉量过大。临时仰拱和设置双液注浆小导管共同作用连接纵向钢拱架,可有效改善围岩变形提高支护能力,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并为同类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云南玉磨铁路曼勒1号隧道浅埋段为依托,结合现场施工中遇邻近断层破碎带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研究了西南地区软岩浅埋隧道冒顶防治措施.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邻近断层破碎带的浅埋隧道模型,依据隧道冒顶机理分析及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提出浅埋隧道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化支护措施后浅埋隧道拱顶沉降及拱腰收敛均在允许变形量范围内;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拱顶两侧及拱腰处,右侧塑性区范围较大,产生塑性破坏的风险较大.围岩最大主应力及初支最大主应力显示,隧道右侧拱腰处初支出现应力集中的风险较大,围岩出现应力集中后会导致受压破坏区和受剪破坏区逐渐增加,当两种破坏区域逐渐重合后围岩会产生塑性破坏,最终导致塌方冒顶.根据模拟计算及现场实际工况,本文提出在隧道塌方冒顶段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组合、洞内全环I18型钢钢架附加临时横撑的支护防治方案,为了提高围岩稳定性对断层破碎带进行注浆加固,经现场施作后防治效果良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蒋海鹏 《广东科技》2014,(8):100-101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进步,公路建设中要面临更多的隧道项目。公路隧道是修建在地下供汽车行驶的专用通道,通常还兼作管线和行人通道。公路隧道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比较大。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松散的土层或破损的围岩带,一旦发生塌方,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稳定的围岩结构通常出现在隧道洞口处,目前采用超长管棚施工技术作为软弱围岩部位的支护,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铂 《甘肃科技》2014,(3):97-99,83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塌方机理的分析,总结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技术措施及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以及坍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龙开口输水隧洞工程15号隧洞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隧洞的整体支护方案以及塌方段的支护方案.15号隧洞地质条件处于破碎围岩带,因此在穿越复杂地层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是锚喷法支护方案.本文从锚喷法在支护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加固机理出发,分析了加固结构对围岩的治理效果,并对施工中坍塌地段具体支护方式做了详细说明.该隧洞中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塌方治理方法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围岩支护加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单洞四车道隧道开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韩家岭单洞四车道超大跨公路隧道,拟采用台阶法开挖方案进行施工.通过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对台阶法开挖方案进行研究,揭示了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为判定该开挖方案的可行性、防止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等事故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拱顶下沉应作为围岩稳定判据的关键因素;如果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长度,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台阶法开挖能够满足隧道快速、安全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遇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地层,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土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常会遇到小塌方,塌方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会费工费时,造成安全事故、经济损失,进度延误。笔者通过亲身参加石方隧道浅埋偏压段小塌方处理,简要谈一下石方隧道浅埋偏压段小塌方处理过程、方案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以某长大软弱围岩隧道的一处坍方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坍方的原因,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浅埋富水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方法。针对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SMA13标曹源隧道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的特点,特别是浅埋、富水、软弱地段隧道施工更是隧道施中的一大技术难题。施工中通过对围岩监控量测、开挖方法、支护措施、循环进尺、工序衔接等工艺研究,效果明显,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杨雨达 《科技信息》2009,(10):268-268
本文主要论述了公路隧道施工准备阶段的原材料及配比、测量控制、人员设备、施工方案的审查和确认,施工过程中洞口开挖、洞身钻爆、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技术要点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断层、软弱围岩、小塌方、涌淋水等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介武建 《科技资讯》2011,(8):117-117
结合金竹山隧道隧道软弱围岩涌水段的塌方处理,详细阐述了塌方发生过程、塌方原因和塌方处治措施,采用本文措施,最终成功的渡过了坍方段,为该类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同时该隧道发生了多次坍方,为软弱围岩涌水段塌方处治提供了可以借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对隧道施工中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公路隧道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叙述了该隧道使用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施工步骤和施工控制要点,并通过施工监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兴乡隧道塌方为例,分析了冲水破碎带地质突泥涌水的原因,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隧道结构断面,隧道支护结构,探讨冲水破碎带地质突泥涌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吕伟 《科技信息》2011,(5):I0280-I0280
本文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项目B17合同段侨梨湾隧道塌方为例,从加固措施、塌方段千刀期支护施工、泵注混凝土填充、小导管注浆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一般隧道塌方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定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杏花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施工,净空收敛最大值为21.6mm,沉降最大值为22.7mm,沉降最大值远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150mm;杏花村2号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初期支护净空收敛和沉降,保证了浅埋偏压段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支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施工技术是隧道顺利通过断层及破碎带的重要保证,以杜家山隧道信息化施工为例,采用现场高精度的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反馈到隧道开挖支护的设计及施工中去,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整和修改设计支护参数提供技术支撑,保证了杜家山隧道的顺利贯通,为以后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案,然后结合齐岳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应用,通过预报掌子面前方最少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包括隧道前方岩性的变化、破碎带和软弱层的位置宽度、是否含水、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等,为隧道工程以及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保证了施工安全、加快了工程进度,同时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