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审美心理学蓬勃发展,大有称雄于当代中国美学界之势.与此同时,过去曾经默默无闻的部门美学如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绘画美学、建筑美学、书法美学等也生机盎然,著述如林,一些崭新的部门美学如电视美学、商品美学、环境美学、广告美学、技术美学等也精神抖擞地迈进了美学的大雅之堂.相形之下,曾有过光彩夺目历史的、“形而上”的审美哲学却暗然失色了.从表面上看,审美哲学的衰微似乎是不可逆转的,以致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美学神秘主义的主要命题是:审美超越的形而上性,审美经验的“不可言说性”,审美经验与宗教经验的同一性。实践美学需要对这些美学神秘主义观点进行祛魅。实践美学将美看成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将美感视为可以理解的人的一种心理机制,反对过度夸大审美的功能,把审美当成拯救人类的新宗教而加以神秘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使人们遭受着审美上的贫乏,都市人将视野投向广漠的乡村,从而发现乡村的审美价值.通过论述乡村审美的发现和乡村审美的当代意义,指出乡村美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将美学的价值融入城乡规划中去,创造出适宜人类栖息的、真正人性化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嬗变的几个突出问题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撼广告审美文化的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灵恩 《科技信息》2008,(1):320-320
十七大报告勾勒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学习十七大报告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这些概念上,而要把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本文针对自己的工作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刚刚落幕,带给新时期的中国更多的思想动力和方向指引,其中不乏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本期专题即从学习十七大开始,系统将十七大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从"理论创新有深意、小康目标新要求、四位一体的事业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方面解读十七大报告,以便让我们的读者一册在手,对十七大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是"软实力",作为一个西方学者首创的观点,第一次被引入十七大报告中,且多有着墨,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了对前一阶段发展过程中暴露问题的反思,"硬实力"增强之后的下一步就是"软实力"的跟进,这正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对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召开,牵动着高校关注的目光,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做起了学习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的热潮,各大高校表示,“报告将教育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加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浅析体育中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平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24-225
体育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体育与美学共处于人类的生活当中,相互包容,相互促进.通过对体育与审美关系的分析,指出体育是审美创作的"生活源泉"和取材领域,同时,体育也要借助美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美学渗入体育,给体育运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体育具有审美价值.审美心理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审美心理素质、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思维.  相似文献   

12.
人之为人、审美之为审美、美学之为美学曾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在20世纪,这个神话已经破灭,并开始了人性自觉、审美自觉与美学自觉.这意味着美学的生命论的转向.美学开始了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且从对于主客关系的关注转向了对于超主客关系的关注,从知识论的美学转向了智慧型的美学.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灵魂,也是文学翻译的灵魂.原文的美学构成——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是判断美学价值的依据和传达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将作品的艺术意境忠实而通顺地传译出来需要按照原文不同的美学构成,以"形似"或"神似"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审美主体的再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 近些年来,由于美学研究的展开,许多领域的美学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劳动美学、生产美学、科学美学、工艺美学、建筑美学、生活美学、运动美学、人体美学、心理美学、审美教育(即美育)和文艺领域里的具体门类如电影美学、音乐美学等等都相继独立地发展起来。审美教育是研究人类自身美化的学科,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审美教育的研究能够有比较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美理论美学史写作范式的特点有三:强调逻辑推理论证,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美学历史材料的选取都限定在审美理论美学文献资料内;第一次按照西方学术的科学分类思想对中国美学思想进行划分.它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系统研究当代十七年文学的专著 ,《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深刻的历史意识 :表现在本书中 ,即是自觉地将一种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放在时代背景和历史坐标上加以审视 ,在其价值认定和审美评定上 ,紧密结合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进行自觉的思考 ,从而以许多创见性的成果弥补了此前的空白点 ;其次 ,鲜明的主体意识 :作者在深入历史的基础上 ,又能超越历史而立足于时代的审美制高点来建立自己的审视坐标 ,自觉地把十七年文学放在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进而作出富有时代前沿的独特审美判断。将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时期或一个文学单元 ,从多方面来分析其成败得失 ,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批评价值上说是超越时空的  相似文献   

17.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现,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和体育审美主体与体育运动美感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了体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鉴赏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客观世界产生了审美价值,同时使人具有了审美感受能力.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沃土中的生物学,无疑有着自身的美学价值.随着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深入和扩展,美学价值作为衡量一门科学的标准之一已成共识,因此用美学观点来感受生物学是必要的.本文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