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金湘 《科技信息》2009,(26):147-148
伦理化是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基本表现为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渗透。这一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宗法制度的产生,而宗法制度又使得宗法伦理观念得以形成,并渗透至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中,从而使得传统军事法文化呈现出伦理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肖群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152-152,154
没有健全的企业家伦理精神,就没有健全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一种健全的企业家伦理精神。中国传统的儒商伦理精神不仅曾经对促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促成了现代海外华人企业辉煌的创造。同时,它与现代中国企业家伦理精神有着一种内在地契合性。正是这种契合性为现代企业家伦理精神继承传统儒商伦理精神提供了一种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宗族伦理与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创造了长期悠久的光辉历史文化,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和谐、稳定、凝聚、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宗法制度和宗族伦理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论述传统宗族的孝友礼义、亲亲尊尊等伦理在构建古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并探讨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伦理责任规范来源于政府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并将其贯穿于政府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而形成的规范、要求。政府伦理责任规范的理论价值表现在它的评判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价值;而实践价值表现在它既是建设责任政府,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需要,又是公共政策制定公开化、透明化,维护社会民主的需要,也是抑制行政腐败,建设道德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政府伦理责任规范来源于政府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并将其贯穿于政府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而形成的规范、要求.政府伦理责任规范的理论价值表现在它的评判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价值;而实践价值表现在它既是建设责任政府,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需要,又是公共政策制定公开化、透明化,维护社会民主的需要,也是抑制行政腐败,建设道德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费璠 《科技信息》2010,(12):I0048-I004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丰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教育等方方面面,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也滋长着一种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所滋长的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在如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后备生力军,其个性教育发展及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商人伦理是社会伦理在商事领域的特殊化体现,具有经济性、复杂性、地域性、稳定性、继承性、可移植性、自律性等特点.商人伦理与商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中国商法的现代化不仅要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优秀的商人伦理还要移植西方先进的商人伦理.  相似文献   

8.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一种重要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伦理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忠”在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伦理中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呢?尽管已有学者作过探讨,笔者以为仍有不够严谨之处,为此撰文讨论。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34页)中国传统伦理就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伦理观念和规范也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着它们的自身涵义,以及它们在中…  相似文献   

9.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0.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证人拒证权的伦理属性,认为它表现在起源的伦理性、权利本身的功利性和权利内容的人性关怀三方面。这使得从伦理的视野审视证人拒证权成为必要。在伦理的视野下,证人拒证权是法律对效率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必要的"恶";是宪法核心价值人性尊严原则在证据法中的体现;是对正义的守护。我国法律缺乏对证人拒证权的伦理审视,缺乏对拒证权必要的伦理规制,包括诚信规制和德性规制。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法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其独有的治世功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脱胎于封建社会的现代中国仍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编撰写的《温公家范》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纲常和道德礼义教育,是体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典范。从中国古代家庭的传统治家之道、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为人子女的孝敬之道等方面对《温公家范》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和道德伦理纲常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山西为大一统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发展随着王朝的治乱而兴衰。这一时期的礼法思想和礼法实践在中国古代礼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与法从秦朝的相对分离、对立逐渐演变为汉代的融合、协调,此后礼法结合成为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政治法律传统和社会控制模式,也成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山西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当今的生命伦理学,不仅高度关注医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发展,并接受这些领域中不断产生的伦理法律社会等问题的挑战,而且,它还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如何把一般伦理等加以更好的协调,以应对诸多的现实问题。生命伦理学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本身还提出了一些现代社会特征的根本性理念,并一再凸现了自古以来人类便提出的终极性命题。  相似文献   

19.
宗法伦理原则是在血缘关系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西汉统治者将其运用于刑法之中,形成了亲亲得相首匿、维护父权夫权、严惩乱伦行为以及维护“孝”伦理价值的法律原则。宗法伦理原则在汉律中的运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被其以后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视为法律圭臬而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居中心地位,是世界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奇葩.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明清等发展阶段,经过不断丰富、发展和实践,形成了较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