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存关系到每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死亡,所以学会如何生存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安全意识等方面谈学生目前的生存现状及需要提高以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现企业生存时间属于删失数据,并运用Kaplan-Meier估计描绘了企业的生存曲线.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注册资本、产业类别、企业类别和企业类型对企业生存存在显著影响.注册资本越高,企业生存时间越长;第三产业生存时间更长;农专生存时间比私营企业和内资企业更长;国有企业比其它4种企业生存时间更长.提出重点关注存在"瓶颈期"的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等政策建议,旨在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死亡率,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王欣 《科技信息》2008,(3):558-559
居住是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环境不但要满足人类生存本能,更要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观念、审美观念和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山东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详细描述了其识别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其分布原因、应用价值及生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藏族女作家梅卓以平和的姿态,从容书写自己在游历过程中所经之处的所见、所思、所想.其散文创作聚焦地域文化,观照生态发展前景,关切藏地女性生存状况.无论是对地域文化进行的知识化表达,还是对生态环境和女性生存的深切关怀,都蕴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动.梅卓用朴实的散文书写,传达自己对乡亲故土的爱.  相似文献   

8.
周逢科的耙耧世界,是典型的对于乡土中国的荒野想象;而生存主体为反抗生存困境,采取了诸种手段,包括肉身、权力、知识、流浪等,由于自身以及外在的种种因素,反抗不免归于失败.面对内中体现的人物的悲哀、无奈、奋起以及无路可走,作家传达的是情感的复杂.  相似文献   

9.
本事批评是时间上的历史哲学批评范式,亦是空间中人类本体生存方式.鲁迅本事批评"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断裂,致使鲁迅时间汰变"感旧",空间侧身"碰壁",从而铸就了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鲁迅本事批评观念不仅成就了鲁迅生存论的特异诗学,而且还典出了"故事新编"的文本诗学.  相似文献   

10.
定义了系统的生存域和多系统的共生存域,给出了具有凹增长生存函数的多个系统在资源稀缺的共生存域中的生存冲突定理.在生存函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以共生存函数和边际共生存函数为目标,以微分包含为动态系统约束的多系统微分生存博弈模型,导出了对应的最优生存博弈求解方程.所得结论可用于人类经济组织的各种系统.  相似文献   

11.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历来被推为“婉约之宗”,其自婚后的词作因其身处不堪境遇而抒发出悲愁的情感,这种情感所蕴涵的悲愁美皆体现在情感底质深挚真切、表述方式含蓄婉转、创设情境意蕴深远方面。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母亲为保全年幼的女儿免遭奴隶主侵犯而“卖女为奴”的故事,然而这份浓烈的母爱对女儿弗洛伦斯而言是份缺失的母爱;母爱的缺失给弗洛伦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在成长中无从了解黑人文化,无法建构黑人身份、建立和谐两性关系以及尽到“为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散文对日常生活有着深刻而又精细的体悟。在这里,她建构了一个日常态的凡俗生活空间。同时。她睿智的思想,超越的心态又让她能够不拘泥于浅显的生活层面,在建构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解构,试图探究深层的人性,理性地看待人生。这使得她的散文在精神层面上有着丰厚的文化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委婉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只有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英语委婉语。只有对英语委婉语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有了了解和掌握,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彩虹  韦红茹 《科技信息》2007,(26):148-149
Shakespeare,the colossus in English literature,writes thirty-seven world-famous plays as well as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universally appreciatedsonnets during English Renaissance period.His sonnet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is deep thought and his perfect art.Sonnets127-154 are addressed to a dark-skinnedwoman.This woman is not a fashionable beauty,but she is very attractive.Also she is dissolute in nature and experienced in loving affairs.The sonnets are focused o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poet and her.His point of view towards the woman is contradictory:he praises his deeply loving girl,and at the same time he blames her disloyalty.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要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深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相似文献   

18.
垒球投手是一个队中的核心人物,她所处的位置和担负的任务,具有独立作战和协同作战的特点,把球投好是投手首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而投球后的防守则是投手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使林黛玉成为最富有诗意也最凄美的生命,使《红楼梦》成为一曲女性生命的挽歌,一出旷世未有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三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用她的作品重新解构了男女爱情和伟大的母爱,证明这一切在金钱的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同时通过对女子人生三个重要阶段--少女、婚龄女子、已婚妇女的描述,显示了作家本人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