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蔡元培等学术界领袖利用他们在国民政府中的特殊地位促成了直隶于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的成立。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了化学研究所。在抗战前,由于国家相对统一,经济相对繁荣,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在政府的资助下基本上创建成功。首先,研究所的各种设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其次,研究所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梯队,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生的尝试,从而促进了研究所体制的完善。第三,研究所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绩得到国内外化学共同体的认可。其研究工作的特点是纯粹化学与实用化学并重。国民政府没有干涉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总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创建是由政府资助的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蔡元培等学术界领袖利用他们在国民政府中的特殊地位促成了直隶于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的成立。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了化学研究所。在抗战前,由于国家相对统一,经济相对繁荣,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在政府的资助下基本上创建成功。首先,研究所的各种设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其次,研究所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梯队,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生的尝试,从而促进了研究所体制的完善。第三,研究所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绩得到国内外化学共同体的认可。其研究工作的特点是纯粹化学与实用化学并重。国民政府没有干涉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总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创建是由政府资助的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1948年9月在南京举行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的重要史事之一。在梳理与分析档案的基础上,论述这次会议的始末经过,探讨会议本身及院士提案的意义。研究表明,这次会议的举行标志着中央研究院院士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研究院的学术奖励体制基本形成。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对会议的筹备起到关键作用。会议以严格的民主程序选举了中央研究院第三届聘任评议员;讨论通过的提案有利于内战时期中国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免受社会政治干扰和经费支绌等现实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中央研究院在完成体制后的发展方向与中国博士学位制度的建立。会议之后中国的政局发生变化,会议提案及计划几乎皆未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1928—1937年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与1949—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为个案,对比分析了两者间的科研工作.结果表明.从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所的发展过程中,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它们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说明中央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具有不同的科学价值观,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1948年3月27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公布院士选举结果,翌日见81位当选院士的名单刊载于各大报纸.到9月23日在南京第一次院士会议开幕,摄有与会院士合影两幅,本文述说对合影人物识别的经过. 我之始知有"院士"一名称,应是"发蒙"于少年.时倡"一边倒",科学成就方面的宣传,处处是"俄罗斯第一",有如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和李森科等等,皆以"院士"大名灌耳,那时以为这顶桂冠是专门出产于苏联老大哥那疙瘩的. 我之始知中国也曾有过院士,应是懵懂于青年.从大字报中,从批判会上,知某某反动学术权威曾为院士.这名称的前面皆须冠以"伪中央研究院",学者被难于"文化"之革命,"院士"一称毫无光彩可言,只有罪受.  相似文献   

6.
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其前身是1929年1月开始筹备、1930年1月正式成立于南京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7月改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抗战开始后,该所一再搬迁,最后迁至重庆北碚,1944年,中研院评议会决议将动植物研究所分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抗战结束后,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复员迁至上海.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期,该馆的工作以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分类研究为主,在动植物研究所时期以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及实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为主要任务,抗战期间还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了许多战时应用生物学问题的研究.1944年分为两所之后,动物研究所仍然继续以前的研究方向,植物研究所开始注重生理学、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国际常微分方程学术会议于1994年8月26-30日在福州大学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埃及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台湾清华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香港和国内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会议采用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和文字。共收到论文80多篇,就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李锦芳西由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安邦先生主编的《情、欲与文化》2003年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出版。本书收入的8篇不同作者的论文,其内容均与本书的主题———情、欲与文化———有关。第一篇是蔡铮云的文章《情欲的吊诡与反思:表达的解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16~19日,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宗教与医疗研究计划、亚洲医学史学会主办的“宗教与医疗”学术研讨会暨亚洲医学史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台北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及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王汎森、亚洲医学史学会会长酒井静先后致词。  相似文献   

10.
《海峡科学》2007,(10):28-29
(一)2006年11月12日星期天,在南港中央研究院的活动中心,有一个三天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分子生物学:传承、整合和展望”。这个研讨会的举行,是为配合中研院分子生物所设立二十年庆,也回顾台湾在分子生物科学发展的过往和瞻望未来。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