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就表意系统而言,汉字字形能直接显示字义。因而重新审视传统“六书”对识字教学的作用,以字形分析为识字教学的基础,重视汉字正音,加强部首辨析,是被传统实践证明并且行之有效的,杜绝错别字产生的识字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小学识字教学注重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的理论依据,综述了以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为基础的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提出了以汉字的字形结构及其认知规律为基础的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3.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高考题中考查的常考点.巧记字形有五种方法:形近字,区细别微、形声字,推形断义、同音字,识字记义、并列结构,由此及彼、引申寻根,故事找源.  相似文献   

4.
中师与幼师要教学生以后怎样去教小学生与幼儿识字,培养中师与幼师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因此必需对识字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里针对语文识字教学的三个瓶颈似的“窄峡”的开拓讨论一下“三峡识字教学新系统”.这“三峡”的开拓是指(一)用64音法培养儿童尽早自学识字能力提前读写;(二)超过外文查字速度的汉字新查法;(三)电脑输入汉字.(一)三种识字教学法汉语拼音方案三张表有上百个教学记忆单位:一是50几个大小写字母名称读音表;二是20几个声母发音表;三是30几个单复韵母表.起始教学难度较大,三、四个音素字母拼一个字音对幼儿也较难.万县师专在万县市一些小学实验过以字注字的直音法,一些省也在这样作,有一定优点.但四百多个用来注音的字教学记忆量也不小,前期教学过程较长.另一种方法是“64音法”,吸收了前两种的某些优点又避开了二者的某些缺点,既降低了起始难度又可缩短前期教学过程,因为开头只教64个常用字,其它汉字都可用这64音中的一个或两个拼注.不但比用三、四个音素拼的汉语拼音简易,也比台湾通用的声介韵三拼的注音字母简易.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把游戏引进课堂,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在汉字识字教学中,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在说话写话教学中,活动激趣,丰富素材。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考工记》所载“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溃之.三入为缣,五入为鲰,七入为缁”这段记文,古代和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根据所收集文献材料并参考现代染色相关原理,对原有诸多解释进行辨析,其中重点对于记文中的“钟”、“羽”、“朱”、“秫”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钟”为“锺”之假借字;“羽”不是特指羽毛,而为多彩之意;“朱”为植物红豆杉;“秫”为谷物红高粱,并据此以新的观点阐述了这段记文所述从撩色至缁色的染色过程.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字国,学术界将其拆分为“ 、九、殳”三部分而释为“ ”,认为它是殷商之傩。这种解释不能解决同一甲骨文献中,既有以武力驱逐,又有用牺牲献祭以祈神、媚神这一温和的方式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将此甲骨文拆为两部分即“ 、 ”或“一、役”,字形释如“”,这个矛盾可迎刃而解。甲骨文中有“伇”字,其字形与国字下方的字形相同,其义有三种,笔者倾向于“疾患”的释义,则喻之义可释为“室中人患病”。那么,国就不必释读为寓而释为殷商之傩。至于其与“寝”字连用,可释为于寝庙中祭祖,以借先祖之力消除疾患,而不必用周代傩之索室驱疫来附会之。  相似文献   

8.
王义忠 《科技信息》2012,(36):389-389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也可以用来推断似层状矿体的出露位置,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对于似层状矿体、产状较稳定的断裂构造,利用已知出露点,运用“V”字形法则作图确定可能出露线,然后填图或揭露,是有的放矢的作法,具有快速、高效、节约,找矿效果显著等优点,应积极使用;“V”字形法则的应用有前提备件,仅适用于产状较稳定的似层状地质体,应慎重使用;“V”字形法则作图时,地形图的精度一定要高、已知点定位一定要准确,产状一定要有代表性,投影方向不能反,应准确使用一  相似文献   

9.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庆方言中,"高"可以用来表"周遍"意义,其主要放在句中作谓语的补助语。文章通过考察认为,"周遍"义并非存在于字形"高"的词义演进轨迹之中;表"周遍"义的本字,不应是"高"而当是字形"交"字。只因为方音变读的缘故才被读作"gāo",然后在记词时又将其写作了同音字"高"。重庆方言表"周遍"义的"gāo",当与普通话"高"的字形、词义无任何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他们把教科书中的生字大量集中,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寻找汉字的规律。用同音归类和形近字归类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些学校模仿这种方法,效果相反。学生在集中识字之后,回生及写错别字的现象相当严重。问题究竟在那里呢?同音归类和形近字归类的教学方法,优  相似文献   

12.
古籍中表“率领”义的“以”字以往均释为介词。本文从甲骨文“以”字字形所示本义及用法、词义引申、语法分布、与矾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以及“以”字同动词同义连文诸方面 ,论证了其动词性炙 ,否定了以往的介词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认识到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巨大作用,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双边活动。其显著成果是把过去课堂教学以“讲”为主的“满堂灌”发展为当前占主要地位的二段式教学:第一段引出问题并以“学新知”为主,第二段则以“练、记、用”为主,这种二段式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以一个知识段为准进行的,把一堂课中学生单纯“听”,变成有听、有读、有议、有练、有记,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这就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抓了备课和课堂讲课以后,同样的教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为什么效果差别那么大?讲课时除了组织教学业务信息之处,还有什  相似文献   

14.
化难为易的汉字信息库──简介《快速识字字典》由徐州彭城大学副教授杨洪清、朱新兰编著的《快速识字字典》,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它是化难为易的汉字信息库。“字典”以解释字形为本。对于独体字,先列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形象直观,视而可识,变机械...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土肥系,为了解决水稻丰产栽培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肥料用得多,利用率少;分蘖多,有效分蘖少;总苗较多,穗数少;枝梗颖花退化和空壳多,结实率少),更好地发挥现有肥料的增产效益,去年采取攻中、顾两头的“山”字形施肥法,取得良好效果。“山”字形施肥法,就是按一般施肥水平施用有机肥作基肥,适量少施面肥和蘖肥,重施、巧施穗肥,补施粒肥,以确保幼穗分化和抽穗后同化器官对氮素的需要,防  相似文献   

16.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走“轻松识字”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六书”不是造字法,是“保氏教国子”辩认字形、说解汉字所记写的语素或词的意义的方法。实际上是汉字的写调方法。汉字的造字法只有两种,一是“依类象形”,即错画物象之本的方法;二是“形声相益”,即利用已有的符号孳生的方法。汉字的写词方法,可概括为三类,一是“因形示义”,或指事、或象形、或会意,字形结构体现词义;二是“依声别义”,或形声、或假借、或连绵,选用已有符号表音寄义;三是“一首相爱”,用特注的方法记写汉语的同原词。  相似文献   

19.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瞬变电磁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易受干扰、探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方案。采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在不同大小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磁场分布发现,“8”字形发射线圈在远距离位置具有较强的聚焦性,在近距离位置能产生明显大于方形线圈的磁通密度。所以“8”字形发射线圈对增强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