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族审美化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基督教精神解释民办的哲学观,使俄罗斯的民族审美注射对灵魂的拷问并且充满了对真理的不懈的追求,也使俄罗斯的审美心理外化为坚定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女性的赞美长久以来潜移默化地积淀于俄罗斯的审美心理之中,使得对女性的审美创造成为俄罗斯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陶汝崇 《科技信息》2007,(16):421-422
经过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发展,隐逸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表现于追求肉体上的隐居山林,而更加的内倾化,幻化成为一种精神,深深植根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意识,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并且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成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审美趣味其本质上是中国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悲剧性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4.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和科学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一对矛盾。宗教追求的是人类最善、最美的精神极限的产物,科学是人类追求最高最真物质享受的产物,所以科学与宗教是人类“领梧并获得无限的主观本能”。宗教可以使人类收敛恶的本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平衡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因此,只要人类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宗教的存在与科学一样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丁邦建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3):74-75,88
1.培养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教育是为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创新意识对于我们迎接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强烈呼唤着人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坚实基础、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意识是一种精神,也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它是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前提。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核…  相似文献   

8.
禅与音乐     
李媛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5):108-110
禅与音乐虽然归属于宗教与艺术这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两者的内在机制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本文通过二者在思维方式、审美意境的追求和精神本质的呈现等三方面的比较,总结、论述禅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早期曾一度亲近宗教文化并确立过基督教信仰,这是社会-文化原因与个人心理-事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宗教意识参与了他人格精神的建构,并影响到他的性格、气质及文学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是研究闻一多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一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角度发现在俄罗斯培育出了一种末日论的精神结构。这种末日论意识不仅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身上最尖锐、最深刻地表现出来,在俄国诗人那里也以他们诗歌创作中浓烈的预言预感、先知先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对排球比赛中的成功拦网实质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在拦网的分析时空、争夺时空、反限制时空3个过程中,分析时空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排球意识的范畴;争夺时空过程空间是关键因素;反限制时空过程时间是关键因素。排球成功拦网的实质是一种守方对时间、空间和球的三维反限制,它包含着拦网队员与进攻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意识对抗、心理对抗和身体素质的对抗。  相似文献   

13.
浅述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男性成人礼,是在瑶族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它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对接受礼式者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是要代代相传,把后代培养成为具有本民族意识的能人。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度戒、受戒、过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的作品在苦难与救赎、宿命与超越、目的与过程等层面都表现了一定的宗教意识,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是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人文精神导引下的独特人生体悟。  相似文献   

15.
何莺 《科技信息》2012,(23):243-244
《简爱》作品中始终以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贯穿其中,以此昭示或影响着主人公的命运。它在叙事中大量地使用宗教叙事手法,来展示小说内在所蕴含的与众不同的宗教意识——强调在人性和神性之间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反映宗教思想由来已久。这是与自宗教诞生以来的普世性和人的信仰紧密相关的。20世纪意识流小说在展现人物内心意识流动中的迷离、疑惑等等变化时,也表达出对宗教思想观念及信仰的改变与反叛:由生存困惑引发的精神瘫痪、信仰上的危机;由向往自由、渴望新生活引发的对传统宗教的否定和抛弃;由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体现出建立新的信仰体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18.
台湾戏剧《人间孤儿》植根于台湾人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主体身份的诉求。戏剧运用叙述、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以及对历史叙述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观照,试图建构台湾的文化身份。然而,这些解构性极强的形式技巧却以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告终,所谓台湾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法律密切联系。在历史上,二者曾不分彼此,血脉相连。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便具有宗教与法律的双重属性。西部地区由于其原有的传统习俗、社会习惯以及人口素质等因素的作用,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相当的地位。如何理解宗教与西部法治建设的关系,扬长避短,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促进法治精神的普及,搞好法治建设,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