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敏华  李国平 《系统工程》2006,24(10):77-81
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临近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产生价值损失。在评估其环境价值损失时,应包含这部分跨区域环境价值损失。本文利用CVM方法对榆林地区靖边县新庄村、瓦房村在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提出当地的最大支付意愿WTP主要与当地百姓对环境破坏的态度atu和当地的户均收入income相关;给出新庄村、瓦房村在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百姓愿意接受的户均最大支付意愿每年分别为333.25和269.63元。最后利用转移误差展开效益转移法(BT)在陕北石油开发跨区域环境损失评估中的精度和可靠性研究,指出在利用效益转移法评估跨区域环境损失时应当引入距离衰减因子,以提高转移精度。  相似文献   

2.
王翊 《系统工程》2007,25(5):72-76
由于公益林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其经营的资金主要只能由非市场的方式给予补偿.财政资金是生态补偿的基本资金来源.由于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在生态补偿问题上将会存在严重的地区之间生态建设责任与利益的不平衡,需要建立地区之间的财政支付方式来平衡这种不公平状况,才有利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不完备信息下生态补偿中主客体的两阶段动态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补偿方)就会对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被补偿方)提供一定的援助, 期望被补偿方改善环境质量. 但是由于环境资源能够给其带来收益以及策略性获取更多补偿金额动机的存在, 就会导致许多的补偿项目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失败. 从动态博弈的角度出发, 首先建立了完全信息下补偿方和被补偿方的静态贝叶斯博弈模型, 分析了博弈双方在完全信息下的占优策略选择; 然后假设被补偿方执行环境政策和标准的力度(分为强硬型和软弱型)为其私有信息, 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分析了两个区域的策略选择以及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补偿大小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域房地产行业的成本结构特点,基于政府地价控制行为建立有限理性房地产寡头动态Coumot模型,并分别用理论和数字模拟的方法对其复杂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房地产寡头完全静态博弈Nash均衡在现实中是通过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达成的;在房产开发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一定下,政府对地价的控制决定区域房地产寡头动态博弈均衡的性质和路径,从而决定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类型和均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投资波及效应评价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跨区域经济特征变化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前、后各区域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中间投入和附加价值投入量,企业产出及居民效用来定量计算投资的波及效应和社会效果,并采用美国、欧洲和亚洲3个区域的经济数据对模型的系数进行确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定性和定量分析成本信息不对称对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及利润的影响,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其中制造商隐瞒再制造成本信息且零售商隐瞒处理成本信息.结果表明,制造商或零售商低报其成本信息,在增加利润的同时会损害不隐瞒成本信息决策者的利润;反之,高报时结果相反.相比于制造商(零售商)单边成本信息不对称结果,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双边成本信息不对称对隐瞒成本信息的决策者自身以及供应链整体更有利.选择合适的信息不对称战略对闭环供应链中各决策者及供应链整体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加入产业集群的生产同质产品的2个寡头垄断企业,在线形市场、单位购买的条件下,比较了价格竞争损失和集群带来的效益后要调整原有的空间最大差异化的策略,即调整企业的定价选址策略.在无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只有区域效应、只有聚集效应以及两种效应共存4种条件下,采用倒推归纳法求解各种情况的二阶段博弈的子博弈Nash均衡解.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追求集群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同质企业,如果获得的成本节约大于价格竞争的损失,就会放弃最大差异化的选址策略;如果成本的节约不足以弥补价格竞争的损失,就会维持原来的最大差异化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展了考虑忠实用户和转换成本的不对称双寡头价格竞争模型,分析了电力零售市场中在位售电商跨区域多市场竞争策略.在输配电业务与售电业务剥离后,市场竞争强度和竞争策略仍然受到在位售电商不对称的忠实用户基础和活跃用户转换成本的影响,难以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模型和算例分析表明,在忠实用户份额的影响下,均衡的期望价格并非转换成本的递增函数.大公司忠实用户份额较大时,降低转换成本有可能导致市场势力的上升,而大公司忠实用户份额不太大时,较低转换成本下的双向进入市场定价也有可能高于单向进入时的期望价格.  相似文献   

9.
跨区域污染排污税管理调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不对称跨区域污染存在的情况下,自由交易的排污权市场将无法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以电力行业排污权交易市场为例,建立了自由交易的排污权市场以及征收排污税的排污权市场的效益模型并分别讨论了其一阶最优性条件.通过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可以在统一分配初始排污权的前提下,设置地方排污税对区域排污权交易系统进行干预,进而纠正市场的无效性.最后作为结论的直接应用和说明,给出了电厂跨区域污染的一个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合作平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结合湖泊流城的结构特点,构建了湖泊流域跨界水污染结构描述模型.其次,通过构建流城环境成本最小模型和生态环境区域补偿模型建立了流域跨界水污染合作平调模型,通过流域环境成本最小模型寻求流域各地区污染物最优削减量,再通过生态环境区域补偿模型对各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补偿.最后,通过对太湖流域的实证分析,得出利用行政手段使用合作平调模型不论是降低流域治污成本,还是解决流域跨界污染纠纷都明显优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指令配额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治理协议有时却会产生加快气候变化的结果,在未来《巴黎协定》的新治理框架下应努力避免"绿色悖论"的再次发生.本文立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情,通过对于"绿色悖论"效应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以及预测研究,较为全面地描绘了"绿色悖论"效应的触发机制.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化石能源开采遵从Hotelling法则,当利率是外生给定且在两阶段中保持不变时,预期逐渐上升的碳税将会导致"绿色悖论"效应;而在持续增长的利率变动下,碳税的改变程度将快于利率的变化,"绿色悖论"效应变得不可逆转;碳价格政策会使污染物排放具有通常的商品市场属性和资本市场属性,应防止由于碳市场而引发的非正常价格波动和潜在的通货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在1999年通过《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之后并未出现能源价格的连续下降状况,即不存在"绿色悖论"效应,但是这一结论也与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减排体系以及能源的市场化水平等因素有关.通过CGE模拟发现在供给侧改革冲击,碳税政策以及RD补贴政策的不同外部条件冲击中,供给侧改革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最大,单独的碳税政策不会引发"绿色悻论"效应,而碳税政策与考虑资本市场反映的供给侧改革情景下,引发"绿色悖论"效应的可能则大大提升,即中国将面对有条件"绿色悖论"效应的风险,碳税与RD补贴的组合政策节能减排的效果是最好的.最后,本文为降低我国减排政策的市场风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垂直整合动因两方面分析,采用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企业纵向一体化指数,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对“十一五”规划中环境政策实施前后行业平均垂直整合程度是否发生显著变化进行验证,得出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垂直整合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环境管制对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的垂直整合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对国有企业和位于中部、东部的企业则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政府针对特定行业产业特点制定环保政策,企业如何对环境政策做出正确反应、选择适合企业最优的垂直整合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利益驱动下的人口迁移,由人均收入、公共服务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平均年龄构造一个区域广义势。当某区域广义势高于各区域的平均时,该区域将有迁出者;那些广义势比平均广义势较低的区域将是这些迁出者的迁入区;向不同区域迁入的人则由依赖于两地间广义势之差的迁移概率决定。结果表明,净迁入(迁出)人口随时间指数衰减,迁出(迁入)区总人口、人均收入、公共服务资源人均占有量均呈现近似为指数方式衰减("反指数"方式增长),最后达到三者相互匹配的相对稳定态。信息熵、人口分布与斑图演化均显示一个两极化的有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把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结合在一起,并借鉴意大利、荷兰及我国某地区造纸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验证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比较支持传统学派的观点,但这并不表明修正学派的观点没有价值,只是因为本文只针对一个特殊的行业造纸业,而且考察的只是企业短期的经济绩效,如果考虑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成本,那么结果可能相反.  相似文献   

15.
应用DEA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结论有:1998~2005年,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期间也有所波动;2000年后,东部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相对于规模效率,全国及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纯技术效率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显著收敛的趋势,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区)间总产出波动存在相互影响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现象,但缺少其相互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基于冲击在非对称的区域间产业网络上的传播,分析了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机理,并依据区域间产品关联,构建了以区域为节点的度量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区域赋权影响网络.通过对网络度关联结构、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及非对称结构四个维度的分析,定量描述了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强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相关度量维度能够量化不同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的相互影响,定量描述某个国家(地区)在多区域经济大系统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贸易规则制定以及全球价值链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vestigating the indirect tax burden of resi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tax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tax burden transfer. In this paper, a long term MRIO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s in China. We simulate the flow of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business tax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30 provinces(except Tibet) in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ws in the IO table, we obtain the real burden of three indirect taxes on urban residents, and discuss the transfer of tax burden among region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tax burden among regions. The real tax burden shifted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middle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Indirect tax aggravates the income inequality of urban resid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indirect tax in China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gression.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e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following policy changes: 1)Giving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consumption terminals; 2) Adjusting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regional taxation; 3)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the western region.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与生态文明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改革开放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过度消耗资源、欠下许多环境债。现在看来,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如果在最重要的消费环节加以约束,倡导绿色消费,能促使我们在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等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利用416个有关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情况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的PLS路径分析方法,从整合内外驱动的角度,探讨了企业选择环境技术创新的行为机理.研究表明,作为内部驱动的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渴求,直接驱动了这一行为:而被视作外部驱动的利益相关者压力、组织合法性则需要在管理诠释的中介作用下,间接驱动这一行为.另外,与单独的内部或外部驱动进行比较,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整合内外驱动的模型,更优地解释了企业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选择.因此,企业通过提高各种内在竞争的激励举措,将极大提高其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主动选择: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大力建设环境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沟通,将使外部压力在驱动企业开展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 而确定补偿标准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也是保证项目能长久有效实施的关键. 拍卖方式能平衡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和支付者之间的成本效益, 考虑自愿和公平的原则, 是确定补偿标准的较好方法. 通过构建不同风险偏好的拍卖投标者的最优报价模型, 结合肃南县退牧还草生态补偿项目, 分析了对保留价不同的预估范围下当地104户牧民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溢价差值. 结果表明: 当风险溢价差值为零、大于零以及小于零时, 投标者分别为风险中性、风险厌恶和风险喜好的类型; 肃南县参与此次拍卖竞标的牧民随着机会成本的增加, 风险偏好从厌恶,到趋于中性, 最后表现为风险喜好, 其中当机会成本增加到一定额度时, 风险偏好又从风险喜好反弹回风险厌恶再回到风险喜好; 而随着对预估保留价不确定性程度增加, 风险溢价差值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 另外, 实证结果还表明, 对于风险中性的投标者应公开保留价, 而对风险厌恶者则应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