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1986,(1)
味觉的感受,首先是能溶解于水的物质作用于味蕾.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呈卵圆形小体,分布在舌头、腭、咽等处的上皮内.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当溶解的食物进入味孔时,味觉细胞受刺激兴奋,兴奋通过神经传至大脑,产生了味觉.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正>A:味觉是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它的产生跟其他感觉一样,也必需具备感受器、特定的传入通路以及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这3个基本环节。味蕾是味觉感受器,食物中可溶性成分刺激味蕾,激发的兴奋由特定的通路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区从而产生味觉。从生理角度分类,味觉主要有酸、甜、苦、咸4种。黄瓜皮和生柿子吃起来的"涩味"并不属于基本味觉。所谓"涩味",其实是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所引起的收  相似文献   

4.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鲇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鲇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5.
二、食品的味1.味觉(Sense of laste)在人的感觉中,味觉和嗅觉是由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故被称为化学感觉(chemicalsenses)。物质的化学构造与味和香气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味是由分布在舌和上腭上的味蕾来感受的。味蕾由十多个味细胞组成;在味细胞的前端有味觉感受器。在味觉现象中包含着复杂的过程:味觉刺激是味物质被这些味觉感受器的表面吸附而引起的,生成的刺激讯息变为神经冲动讯息,然后传达至脑。在味道中,甜味、酸味、咸味和苦味是四种基本的味道。在日本除此而外,加“鲜”味  相似文献   

6.
黑鲷化学感觉发育和摄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仔、稚、幼鱼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嗅觉、味觉与摄食的关系,初孵仔鱼的嗅囊很小、很浅,细胞没有分化。5d的嗅囊细胞开始分化,24d嗅囊分化完毕,嗅觉开始功能化,参与摄食反应。初孵仔鱼味蕾没分化,5d的仔鱼味蕾分化形成,参与摄食反应。随发育的进行,先后从口咽腔、头部、躯干、尾部、鳍等处依次出现味蕾。嗅觉和味觉是鱼类的化学感觉,嗅觉可以对远、近距离的食物发生反应,而味觉只能对接触的或几乎接触的食物发生反应。化学感觉对摄食的作用是对黑暗条件下视觉摄食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Wnt经典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小鼠舌味觉乳头的早期发育以及味蕾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的缺失或者过表达可导致舌味觉乳头发育缺陷以及味蕾功能异常.此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成体舌的异常还与舌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味觉与温度     
咖啡凉了,苦味加重,菜汤凉了,咸味愈浓。热腾腾的饭菜,分外芳香,冷饭冷菜则索然无味,这是何故呢? 原来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各种滋味,是由于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味觉是能溶于水或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舌面和口腔粘膜上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温度刺激的影响。一般说来,正常健康人对温度30℃左右的食物,味觉敏感度最高。嗅觉是由食物散发在空气中的物质颗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嗅觉的刺激必须是气体物质,而气体物质分子的挥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温度的高低。所以,温度的不同,人进食食物时味道的感觉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伸出舌头,尝尝糖果和酸奶的味道,让味蕾在各种美味食物中“尖叫”;和母亲或者爱人拥抱,让身心都得到完全的释放。继视觉、听觉和嗅觉之后,本文将介绍味觉和触觉,让我们在五感的世界里尽情徜徉。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结果表明,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唇瓣的前、后口腔面在覆盖物、表面凹陷、味蕾分布、腺细胞组成上有差异.须侧扁,由表皮、真皮、软骨、血管和神经组成.皮肤、唇瓣和须的分泌细胞主要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以棒状细胞尤为丰富.味蕾和分泌细胞的大小、形态、分布频率、存在部位不同.皮肤上还具丰富的侧线孔、小窝器官、Merkels感觉器官等.探讨了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1.
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味觉感受器中的味觉神经元来感受外界的化学物质。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在味觉组织中,不同的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决定了昆虫幼虫的不同味觉感受。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近况,可为鳞翅目昆虫的味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鲇头面部的皮肤受外界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下颌须神经)的诱发放电。结果表明:由须的基部到顶端上下颌须神经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强;上颌须神经相对下颌须神经有更高的味觉敏感性,其反应的幅度和频率更大,且阈值较低变化率大。两者都有脱敏和适应性现象;上下颌须神经含有3种类型单纤维,这3类单纤维及其联系的味蕾感受器可能构成3种基本的味觉单元。  相似文献   

13.
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 (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特产),它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并以螺蛳、蚬、蚌等为主要食物。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分布、数量、结构与功能,和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并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鲢、鳙的滤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有所不同。主要报道青鱼味觉器官的分布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特产),它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并以螺蛳、蚬、蚌等为主要食物.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分布、数量、结构与功能,和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并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鲢、鳙的滤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有所不同.主要报道青鱼味觉器官的分布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味觉感受器中的味觉神经元来感受外界的化学物质。幼虫的味觉感受器中有不同的味觉神经元,其中有感受氨基酸和水的味觉神经元。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敏感味觉神经元对于幼虫取食选择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鳞翅目幼虫对氨基酸等味觉物质的感受,可为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电子舌技术量化黄连味觉信息并考察其与总生物碱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并加工得到不同产地黄连饮片,采用电子舌采集味觉信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生物碱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等级黄连饮片味觉信息差别不大,但总生物碱含量有差异,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总体上不同等级黄连总生物碱含量与其味觉信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1,(12):43-43
“电子器官”设备家族加入了新伙伴——“磁舌头”。它会“品尝”食物酸、甜、苦等味觉指标,比人类用舌头判断的范围更宽广且更客观,将来有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灵敏快速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0 前言 近年来迅速地兴起了对稻米品质的兴趣.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它受一种难以解释的器官感觉因素强烈地控制着.然而,人民认为米饭的结构特征是食味品质中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米饭的味觉基本上是低的. 评价米饭的食味品质除某些器官感觉试验外,应分析其结构. 稻米品质受成熟期环境条件的影响.众所周知,齐穗时施用氯肥能提高米粒的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20.
氯化三丁基锡对鲤鱼味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TBTCl对鲤鱼Cyprinuscarpio味蕾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不同浓度TBTCL对味蕾作用24h后,用光镜和电(TEM)观察其毒性效应,结果出现细胞核变形,细胞膜破坏,内质网和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数目减少,坏死,细胞内出现空泡,整个味蕾坏死等特征,其毒性效应随TBTCL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