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多维度解读了译者主体性,认为作者和文本中心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而翻译研究中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基于对实际译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运用主体间性理论探析了译者主体与原文主体、译者主体与目的语读者主体、译者主体和翻译发起者主体在外宣翻译活动中的互动关系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的双主体性特征是内存于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客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实践主体性     
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物质活动过程,是主体探索、改造自然和社会,并且在这种探索、改造过程中也使得自身得到改造的过程。它具有社会历史性,而在这种社会历史性中,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充分表现出实践的主体性。一实践主体性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主体的内涵是丰富的。第一,实践主体是自然力的人,即一种物质力量。人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沟通、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不仅现代西方美学包括生态美学是主体间性的,而且中国古代美学也是主体间性的,因而也具有生态美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进步成熟的标志,是对主客体关系破裂的反省.这种反省需从主客关系的“破、立、和”三个方面入手,了解主客关系“破”的原因,挖掘主客关系“立”的哲学基础.通过对这些生态哲学的理论学习,可以指导我们建立主客关系的“和”,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方法论,建立一个主客统一、碧水蓝天的生态文明国家.  相似文献   

6.
唐代文献《诗人主客图》是晚唐诗人张为所撰,它开创了诗歌流派理论研究的先河,然而由于后世学者对《诗人主客图》的认识不足,它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导致其原本散佚,现在所存的版本也都是清人所集。目前还没有关于《诗人主客图》的版本著录及流传情况的研究,作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文献著作,实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一个拓荒者的渐趋疯狂》描写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该诗的分析,试图展现阿特伍德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阿特伍德在诗中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主客二分的观念进行了批判,她还指出,人类藐视自然的行为必将导致破坏性结果,自然最终会用自己的话语向人类提出抗议。  相似文献   

8.
杨忠 《奇闻怪事》2007,(6):105-107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即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中专教育培养的人应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相应地中专语文教学也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和一切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把学生真正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并即将走入社会的学习主体。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生存中,主体以虚拟的形式,在无限空间中自由翱翔,自由创造,主体的自由、创造、独立性得到了极大的展示,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回归和激烈的张扬。但是,由于网络主体的虚拟性、非现实性、超越性,使主体在无穷的空间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找不回真正的存在,导致了主体性的迷惘。主体性在资本逻辑中受到商品拜物教冲击而迷失转换为因网络虚拟形态而再次迷失,是对现实主体生存的又一次挑战。破解和回应这一挑战,构成当今发展哲学思考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
民宿已成为现代接待业的新业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台经济的驱动下,在线预订平 台成为民宿产品的主要分销渠道。在此环境下,探讨在线预订平台所传递的民宿特征图文信息对 顾客在线预订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实验法,设计并操作8组实验,旨在验证分析民宿 主客互动评论与装饰风格对顾客在线预订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主客互动评论和非主客互 动评论对顾客在线预订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客互动评论对预订意愿的影响比非主客互 动评论积极;(2)不同装饰风格对顾客在线预订意愿的影响也具有显著性差异,顾客对现代装饰风 格的预订意愿显著高于传统装饰风格;(3)装饰风格与主客互动评论对预订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 性差异,主客互动评论比装饰风格更能对预订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4)当不同装饰风格和不同评 论内容主题组合时,任意两者组合所产生的影响比单一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更积极,其中“现代装饰 风格 + 主客互动评论”组的预订意愿最高,而“传统装饰风格 + 非主客互动评论”组的预订意愿最 低。研究结果对民宿业者经营与管理观念的改变及平台日常预订环境的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客二分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而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思想。《浮士德》和《西游记》,一西一中,有着各自文化土壤的痕迹。浮士德作为完整的人是主客二分的人物形象,而孙悟空作为半人半妖是天人合一的形象;《浮士德》中体现个体本位观念的故事情节有着主客二分的影子,而彰显集体本位观念的《西游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要使中国哲学能更好地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问题域中谋求中国哲学解答是必不可少的。从西方哲学的视角看,孔孟主张“主客相分”,老庄主张“主客同一”,正是在这一点上,构成了两家哲学在认识论上的最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存与发展境遇,譬如增强了人的自主活动能力、张扬了人的个性、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等等。但它同时又使人陷入新的生存悖论,具体表现在人的感性发展、社会政治、信息获取与传播、主体性发展以及人际交往上等等。  相似文献   

14.
贾竑 《科技信息》2012,(23):8+45-8,4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挑战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随从原文作者的思想,努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研究的进步。它通过开辟全新的研究思路,发现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因素,旨在译出更加高质量的译文。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所带来的翻译走向极端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盛行,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翻译行为本身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制约与控制。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受动性都是译者主体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格的译者应该既有创造性也有自我约束性,两者互相约束,互相补充。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避免无限制的极度张扬与限制重重的过度压抑,只有这样译者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高译本的质量与效用。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民宿中的主客互动方式极大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以网络文本为原始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以物品互动、行为互动、信息互动、情感互动为主范畴的主客互动维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旅游者对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民宿中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度较高,其中信息互动最为重要;女性旅游者较重视信息互动,年轻旅游者更重视物品互动和情感互动,年长的旅游者和高收入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独自出行、与朋友结伴、与家人结伴、跟团出行的旅游者比差旅出行、情侣出行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最后为民宿经营者优化互动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即人类思维在古代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原始粗暴的和谐统一,人性归属于物性,人的主体性被淹没;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思维方式高扬人的理性和主体性的同时又过分地强调主客两分,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僵硬化、对立化;现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危机使哲学家们寻求一种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由此去认识和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其逻辑发展必然性。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最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以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指引对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的主体性美学转向对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的探究,相比于古代的那种专注于美本质研究的客体性美学,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主体性美学在现代遭遇了巨大的理论困境,因为它仍然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何以可能"和"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在现代西方,以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对主体性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对解释学对话、视域融合、艺术游戏等一系列概念的阐述中,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转向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思路,实现了从主体性美学向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