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人来讲 ,2 5岁 ,尚处在青年 ,不能说她很成熟 ;对于一本刊物 ,2 5年 ,也不过很短暂。当《自然辩证法通讯》走过 2 5年的风雨历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 ,理应给予她更多的喝彩。但是 ,鉴于她以后要走的漫长道路 ,对她的一些善意提醒 ,也许是对她另类真切的关爱。我们注意到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 ,印着两行文字 :“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 ,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应该是办刊的宗旨和特色。尽管从刊物所设置的“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该刊自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创刊(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经出版杂志28卷164期(截止本期)。  相似文献   

3.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一)20年前,我是一位初进大学校门的学生,《通讯》是我的课外读物,她引导我从更高深的层次理解自然科学的最新理论成就和思维方式。那时,全国正处在拨乱反正时期,有些人以为文革把一切都搞乱了,...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我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5周年征文启事”中,曾经这样描述该刊物的历程和历史地位:“1979年1月,《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号正式出版。在漫长而又短暂的25年中,她经历了创刊面世的景气,改革开放的洗礼,思想解放的砥砺,祸起萧墙的沉思,市场狂潮的撞击,资金短缺的拮据,学风日下的扰袭,狭路逢生的惊喜,世纪伊始的雄起。  相似文献   

5.
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大学时期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图书馆百无聊赖的我无意间瞥见一本学究气十足的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随意地翻阅几页便被其中深奥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弄迷糊了,便放下不再理会,可曾想到,科技哲学后来竟然成为我研究生所学的专业,而《通讯》也成了我每期必看的读物。对我来说,《通讯》最大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而她也已经成为我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上世纪50年代,大洋彼岸的一名青年科学家,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这个人叫朱光亚。朱光亚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论文作者在北京图书馆北海分馆发现一本“钞本”《割圆密率捷法》,经与道光十九年(1839年)岑氏刊本仔细分析和比较,确认是一本残稿本,现存卷三下,但也不完整。其中文字部分应为明安图本人所写,陈际新进行了修改并加上重加核算的算式。从而大体上可以弄清楚,明安图和陈际新在《割圆密率捷法》一书中各自所作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纵观20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80年代的科学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功能。所谓承前,就是承继“五四”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传统;所谓启后,就是开启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开端、新阶段。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踟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辩证法通讯》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中国科学哲学再生、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在物欲横流、利益泛滥、浮躁喧嚣的这个时代,《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守住自己的清白,不为利益所惑,不因权势而移,为维护学术湛蓝而圣洁的天空,始终恪守学术规范,严把质量大关,在期刊界树立起一座铁骨铮铮的丰碑,实在是难得。在此,我向所有守护《通讯》的人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称《通讯》)的“学人论坛”办得红红火火,引得我也不免想来凑上几嘴。本来《通讯》此前举办的两场关于学科发展和学术规范的讨论,我也曾很留意,奈何因为抱着沉一沉、看一看的打算静观,逐渐发现有些想法在后续刊出的文稿……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注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标志性的一年:奥运会、神七,以及雪灾、藏区骚乱、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简称《通讯》)创刊30周年。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通讯》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从1978年的试刊开始,《通讯》在总结和反思政治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投人到思想解放的潮流之中,以规范的学术研究为工具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通讯》始终坚持“格调高洁”的高贵品质,勇于提倡和积极创造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所缺失的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二)伴随着中国科学哲学运动的复兴、崛起、扩张和深入的发展。《自然辩证法通讯》走过了她二十年的奋斗与光辉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激流和风暴,她都一如既往地以她高昂的姿态和宽容...  相似文献   

14.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四)我未上过大学。《自然辩证法通讯》就是我的大学。这里的老师有前辈学者、学界中坚和后起之秀。教材不是陈陈相因的教科书,而是业师的厚积薄发之作,撩人深思,让人含英咀华,受益无穷。设置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创办了一个新的国际牲的交叉学科刊物《社会背景中的科学》(Science in Context,缩写SIC)。它的宗旨是用比较认识论和历史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科学。它提倡把科学生、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反对彼此隔离,在这一点上,很类似我国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与国际上主要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刊物相比,SIC更侧重于社会学。与和它相近的《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相比,SIC又更侧重于历史的研究。这个刊物的编委是我国学者所熟知的美国科学哲学家R.S.Cohen,以及以色列和英国的科学哲  相似文献   

16.
说来惭愧,我真正认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还不足四年时间;只是在1999年,当我成为一名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才知道了她——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我们专业的核心刊物,也是复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被指定的唯一一份权威杂志。所以,尽管若论年龄她与我一样年轻(我出生于1978年),但她却无疑是以成熟稳健的学术权威的长者身份进入我的生命的。 我想,和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后期的年轻人一样,当初的我对于“自然辩证法”之类的名词是既熟悉而  相似文献   

17.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三)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阅览室第一次看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这本杂志。出于对理性思维的崇尚,我开始阅读起来,由于学识的浅薄,开始阅读时感到新奇、难懂、吃力。尽管当时是一知半解,我...  相似文献   

18.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然辩证法通讯》百期寄语扈丁细心的读者在未看本文前,也许就已发现,手头的这一期是《自然辩证法通讯》的第100期。确实,《通讯》从1979年创刊至今,已整整出版17卷共100期了!届满100期之时,毕竟是一个值得庆贺、值得缅怀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访谈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创刊背景、杂志社的成立及创刊初期的工作,展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前后的历史画面。论文最后对《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全国科技名词委顺利完成了《科技术语研究》刊物更名和变更刊期的申办工作。刊物将于2007年第1期正式启用新刊名《中国科技术语》,并由原来的季刊变更为双月刊。为了办好刊物,把握《中国科技术语》的发展方向,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于2006年12月1日邀请了刊物的部分编委和科技界、语言学界的一些专家,就刊物的读者群定位、栏目设置、编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研究。专家们在充分肯定刊物取得成绩的同时,对新刊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