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远程教育中教学环境的适应与构建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l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游戏理论有较大的影响。皮亚杰按照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三种相应的儿童游戏类型,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综观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从中可获得幼儿教育方面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认知发展理论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认知发展阶段论和活动学习理论。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 ,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 ,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也即他们的思维能力。活动学习理论认为 ,教学不必重在直接灌输学习内容 ,而应在学生的自发性、内驱力的基础上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 ,启发学生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原则 ,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  相似文献   

4.
李洪德 《科技信息》2010,(26):246-247
一、引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金桂春 《甘肃科技》2009,25(5):164-166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当今教育与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用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做指导,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介绍了网络教育环境设计的一些看法和构想。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把学生看作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认知理论中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高级思维功能建构于社会、文化、历史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此环境又是一个由社会成员相互交流形成的实体,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体,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作用能带来第二语言的发展。对于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与Swain的输出假说则持有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运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去解决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存在的分歧。在强调两者独立的情况下,阐释了两者同时对于语言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理论分析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认知个体的认识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思维运动是一个双向的运动过程,且有“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偏好。大学课程教育应该是接受教育和发现教育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培养,增进认知迁移效率;也要合理利用主体的认知偏好,促进主体的积极认知行为。文章结合旅游管理主干课程《旅游规划》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张敏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1):121-122
一、问题的背景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迅速崛起,建构主义起源于皮亚杰对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知识论的不满,主张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以原有的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受教育在受到一系列训练后达到教育预期的目标的观点。其对认识论、学习论都进行了新的认识和鉴定,己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作为主体把握对象的“静止的反映”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主体意义(价值)世界的一种对象性表达,其发生的逻辑根据在于对对象意义(价值的)认识,因此,把握意义的实事求价的价值认知,先于把握规律或本质的实事求是的事实认知,即意义先于是。意义先于的合理性的学理支撑在于:在一般性维度,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的相互作用。作为“因果关系的充分发展”,存在着何者先在的可能性。人的需要本性在认识域的外化,首先表达为对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的价值判定,使何者先在的可能性现实化为价值认知先于事实认知。在认知结构维度,意义先于是植根于个体认知结构基始于人的非人阶段的前价值认知,在与自身生命活动不再直接同一的进化中的价值认知因子的首先生成的原始发生,和其对事实认知因子后继生成的“安排”;根源于社会性认知结构的价值认知因子,生成于事实认知因子的历史构成。在认知操作维度,事实认知操作为价值关系而存在,事实认知操作现实地发生于价值认知操作的过滤,价值认知思维方式对事实认知的无依赖性的自整合的对对象意义(价值)的判定,使意义先于是具有必然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魏扬 《孝感学院学报》2009,29(6):124-127
“同化、顺应”理论是以瑞士心理学家丁·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创立的。“同化、顺应”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在作曲理论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准确运用,将有助于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横向上不断扩大、在纵向上不断深入,有助于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一个不断生长着、充满生机和活力、开放的、发展的、膨胀着的体系,同时,为学生预见未来和接受新价值观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论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维定势广泛地存在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认识活动。研究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对于防止思维定势对主体思维认识活动的消极作用,提高主体的思维认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定势是在主体“天赋”认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而形成、建构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结构的“内化”,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其模式化,是社会思维方式的个性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主体运用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去同化或顺应客体,使思维定势不断地得到建构、巩固和重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运行机制。思维定势的运行机制实质上也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认知是外部刺激与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对新知识的建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结合演示实验的不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不同的建构方式。演示实验预测模式和讨论模式的效性印证了皮亚杰将同化和顺应视作认知发展的两个主要过程的意义,也证实了协同、会商、相互质疑在认知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 构建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基础是靠学生主体与物理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物理环境)。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第一,强调客体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要通过各种直观形式,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科学理论作为环境教育的理论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方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环境教育学.本文从对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新近认识、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及人类环境行为效应,分析环境教育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理论与教育科学理论一样,作为环境教育诞生和发展的理论原点,促进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在一定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建构与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目前,应当关注高等数学在构建专业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在传播数学化等方面的功能。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通过较好地设计网站结构,可以发挥网络在优化知识结构、自主建构知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开辟更符合人性化的学习伙伴系统,又可以发挥网络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传播数学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学设计指导的理论支持--认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分析论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将认知理论应用于网络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及网页设计的方法.记忆结构的“多存贮模型”、“双重编码(dual-coding)模型”、“语义网络模型(Semantic network models)”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于网络教学活动及页面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所以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持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科学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一心理一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局部发展。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语言教学系统效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敏 《实验室科学》2008,(1):181-18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中学习者是主体,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着显著不同,促进了多媒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并形成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间能动交互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皮亚杰的理论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研究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不能超越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应该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组织学习内容;教育教学应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