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不可缺少自理能力,但是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不知该怎么对孩子好,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事实上,让孩子从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这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家庭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岚 《奇闻怪事》2011,(5):37-39
生活领域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等方面的领域,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而对于一个幼儿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又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是否具备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对其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获得生存的基础。愿意尝试和挑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我园地处浦东新区城乡结合部,无论是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收入丰厚、生活较富裕的家庭父母还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经济收入未微薄、生活较为拮据的农村父母,都会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受累、吃苦,过度的爱护、保护,造就了孩子们怯弱、退缩、心胸狭隘的性格,逐渐使孩子产生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由父母解决,而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做,样样事情都不会做,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受教育锻炼的机会,丧失了对外界变化作出有效回应的本能,从而使幼儿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纵观全国范围内少年大学生因为自理能力差闹笑话、被退学的事件也常见报端。而这一切都与我们从小忽视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无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还是艾生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论都一再表明幼儿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定的生存问题。只有经过问题的克服,幼儿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认为抓住幼儿“挑战——应对——反思”心理行为模式的建构在生活领域开展生存教育,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而又现实可行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3.
安粉玉 《科技信息》2010,(19):I0280-I0280
对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将会促使幼儿敢于创新。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克服大人无条件的包办代替,给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去做,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5,(10):56-56
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很多,每一项都注意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在生活中,做什么,怎么做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唐丽娟 《科技信息》2012,(22):309-310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幼儿掌握好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01陪伴作为父母,你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吗?陪伴,是我们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你是否把孩子的时间都花在各类补习班和才艺课上?有时候,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已经足够。02犯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你是怎样处理的?当他们进步的时候,你有没有及时表扬?积极的处理态度,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陪伴  相似文献   

7.
林上双 《奇闻怪事》2007,(12):11-12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需要做的事情充满自信。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对自身发展充满希望,对自己投身社会参与竞争抱着乐观态度,面对种种困难,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8.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明天,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已获得极大的满足,尤其是当今的现代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而,教育则成为老百姓异常关注的问题。他们不惜余力的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早的将自己的"成才观"、"人生观"灌输给孩子,由此掀起一场教育革命。各个学校为了生源,大打升学率之战,以满足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而这种压  相似文献   

11.
暑假到了,对每个学生来说,度过一个快乐,有收获的假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如何安排好假期。做家长的这个时候动些脑筋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美国教育协会主席玛丽·哈特伍德·富特雷尔曾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读者参考。家长对孩子的暑期生活要关注和指导。首先要制定一个全家活动计划。比如说,访亲问友;全家一同去某个地方度假;到图书馆去看书或者是去动物园玩。定计划的时候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计划里要留出机动时间,让他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做孩子的我们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她)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对待孩子隐…  相似文献   

13.
一忌恶语,对孩子动不动就骂“傻瓜”“笨蛋”之类的话,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二忌苛求,不要常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会做”,这些话会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三忌强迫,不要说“我让你干啥你就干啥”,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反感。四忌威胁,“如果你做不好,我就把你怎样”之的话往往一两次见效,经常如此便无效果。五忌低调,不要低声下气求孩子,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同时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生命的教育,其全部内涵就是只有对孩子赏识才能使孩子成功。赏识教育关注孩子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其他(比如分数、名次),它欣赏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的生命。赏识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做到:教育失败要从教育者自身找原因;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责备、批评;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6.
舒朗企业的文化氛围很好,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学会感恩才会使自己的人格提升。首先要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让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我们永远要感谢的人。然后要感恩老师、学校和企业,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所有有益的机会和无私的奉献,学校和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只要我们把做每一件事情都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就肯定会做好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京剧里那咬牙切齿、横着膀子出场的黑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他开始呀呀大叫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他马上要唱了,这就是“叫板”。不单戏曲里需要“叫板”,现实生活中需要“叫板”的事情也很多,小到家庭琐事,大到一个组织的管理、国家公共管理、执法等,不胜枚举。比如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当遇到孩子大闹特闹、无法无天时,父母实在忍不住就总要唬起脸对孩子吼一句:“你再这样不听话我就要打你屁股了。”话是说了,可手并没有忍心打下去,因为父母期望通过震慑、威吓能起到作用。但当孩子发现父母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他时,就根本不会  相似文献   

18.
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给一个孩子去干。要知道,大多数孩子难于去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去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称赞只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家长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要提倡生活作文,快乐作文,让学生带着生活走进作文天地,我们的作文只有真正贴近了孩子的心灵,课堂才能真正聆听到每个角落里孩子们心底的声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积累,开拓写作的材路,拓展生活思维对孩子写作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是相当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凌晓晨 《世界博览》2012,(15):66-67
在很多美国社会家庭,孩子渐渐成为特权一代,父母面对孩子也越来越束手无策、研究发现,许多父母对孩子生活能力方面问题并不为然,那为孩子耗费财力精力的父母在期待什么?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卡罗琳娜伊兹奎尔多,对秘鲁境内的亚马逊流域中马兹詹卡部落氏族进行了几个月的考察。一个叫雅尼拉的小女孩令她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