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爬行纲动物中,蜥蜴亚目是蛇亚目的近亲,同属于有鳞目。从进化的角度审视,蛇亚目很可能是在中生代恐龙类绝灭前不久,由蜥蜴亚目中的巨蜥类(Varanus)退化了四肢演变而成的类群。那么现存蛇类中既然有“胎生”种,蜥蜴类中除了卵生种类外,是否也有“胎生”繁殖的蜥蜴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胎生”蜥种在分布于我国的156种蜥蜴中,至少有14种(原红原沙蜥、泽当沙蜥因已被否定为无效种,故不统计在内)是“胎生”蜥蜴,约为我国蜥种总数的9%左右。这些胎生蜥蜴分别隶属于鬣蜥科、石龙子科、蜥蜴科和鳄蜥科,其中尤以石龙子科的种类最多,高达7种,恰…  相似文献   

2.
它不是海怪,也不是恐龙,它有像蛇一样的舌头,像锉刀一样的牙齿。它能长到3米多长,体重大约150千克。它们被叫做科摩多大蜥蜴,是世界上最大最强悍的,也是最古怪的蜥蜴。  相似文献   

3.
钟鸣晨 《安徽科技》2017,(11):55-56
本设计仿照蛇怪蜥蜴水上行走机理,建立仿蛇怪蜥蜴水上行走机器人及其外界环境整个系统数学模型,搭建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完成整个机器人的样机,最后对仿蛇怪蜥蜴水上行走机器人进行了户外水上行走的实验,测定了水上行走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4.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5.
《科技知识动漫》2008,(5):10-10
读过《山海经》的读者、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一定对兽面人身动物印象深刻。而在动物界,两物种合体的现象真的存在。身像蜥蜴,尾似鳄鱼,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珍稀物种鳄蜥在我国人工繁殖成功。鳄蜥是蜥蜴之中的“猪八戒”,以懒惰闻名,晚上呼呼大睡,白天则喜欢呆在岩石或距离水面不远的树枝上一动不动;一旦受到惊吓,鳄蜥立即跃入水中,或潜藏在岩石下的洞穴里。  相似文献   

6.
贵州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龙是早已绝灭的古脊椎动物,它与蛇、鳄、蜥蜴等同属爬行类。虽然冠以“龙”的名字,但它并不是恐龙家族的成员,而是生活在大约2.15亿年前的海相水生爬行动物。这个时期,恐龙还没有出现呢。贵州  相似文献   

7.
脆蛇转录组序列的分析和系统发育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蛇是一种类似于蛇但是又具有蜥蜴的特征的爬行动物,这些矛盾的特性与脆蛇的系统发育分类学有密切的关系.脆蛇在传统中药中也有很多治疗作用.基于这些方面,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脆蛇胃肠道的转录组序列进行检测,组装和注释.最终获得4.6 Gbp高质量的数据,组装获得58 959个单一的基因,其中35 708(60.56%)个单一基因与数据库的基因相匹配.为了确定脆蛇与蛇和蜥蜴的同源进化关系,对同源基因家族和系统进化树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脆蛇的转录组序列更接近于蛇而不是蜥蜴.除此之外还鉴定了10 613 cSSR标签,其中1 644个标签根据严格的标准能够用至少一个引物获得.本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脆蛇胃肠道的转录组序列,确定其在系统发育学上的定位.这些序列和标签为脆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6,(2):55-55
据美联社1月7日报道,一名29岁的马来西亚女子从小就不爱穿衣服,无论天寒地冻,都光着身子像蛇一样爬行,被当地人称为“蛇女”。这名怪异的女子名叫温金兰,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贫寒的家庭。自从“蛇女”出生以来,温金兰的父母花光了所有积誓,带着女儿遍访名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蛇的尾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生活在丛林中的蛇尾巴又细又长,生活在丘陵山区的蛇尾巴相对粗短,生活在荒漠中的蛇尾巴短而钝,穴居的蛇尾巴大都已退化,生活在海洋中的蛇尾巴均呈侧扁状。蛇的尾巴千姿百态,到底都有什么功能呢?运动功能我们知道蛇是从蜥蜴类进化而来的,当它的四肢退化后,蛇尾巴便替代了部分四肢的功能。盲蛇形状如蚯蚓,主要营穴居生活,行动迟缓,尾巴极短已失去存在的意义。蛇在运动时尾巴起平衡身体、协调运动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纤细的蛇尾巴就像人的手指一样,非常灵活。树栖的绿瘦蛇,尾巴的长度几乎相当于头和躯干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机器蛇     
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模仿生物蛇运动的新型仿生机器人。由于它能像生物蛇一样实现“无肢运动”,因而被国际机器人业界称为“最富于现实感的机器人”。日本东京科技大学于1972年研制出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维达尔和他的同事最近发表论文指出,蛇的祖先不是水生爬行动物,而是有脚的陆地爬行动物,它们的脚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而逐渐地退化掉的。长期以来,科学家对于蛇的祖先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蛇的祖先是水生动物,因为现在的蛇在生物学的观点下,与一种名叫摩萨龙的现已绝种的水生巨型蜥蜴非常相似;另外一种观点是,蛇的祖先是陆生动物,本来有脚,这些脚后来退化消失了。尼古拉斯·维达尔和他的同事将17种现代蛇的DNA与19种水生蜥蜴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从而…  相似文献   

12.
金蛇捕猎     
蛇属爬行动物,它的家族在地球上曾有过最辉煌的历史——它们是最先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真正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也是所有后来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在欧洲,蛇象征着健康与吉祥;在我国,有关蛇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其中有一则传说,认为中国人最早的祖先就是蛇的化身。蛇的视力近于零,可是它却能在黑夜里准确地发现并捕获几十米外的田鼠、青蛙和蜥蜴等猎物,这是因为蛇芯(舌头)具有神奇的红外线感知能力,借此蛇便能清楚地“看”到发出热量的猎物。现在我们来制作一条大金蛇,看看它捕捉猎物时的身手如何。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知识动漫》2011,(3):23-23
恐龙习惯在比较干燥的陆地上生活,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是“旱鸭子”。它们像现生的许多陆生动物一样,在迁移时,在逃避敌害时,或者是闲暇时,也会下到水中。诸如有些蜥蜴脚类恐龙在逃避肉食性恐龙的追捕时能够进入河流中躲避,不过它们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游泳。有恐龙足迹化石表明,  相似文献   

14.
你可能无法想象、蛇既没有翅膀,也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它们怎么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蛇不仅会飞,而且还是飞行高手。飞蛇摇动肋骨产生动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杰克·索卡8年来一直在对蛇的飞行能力进行研究。近日,索卡在一份专业杂志上揭示了飞蛇擅长飞行的原因。他说:“尽管飞蛇缺乏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们仍是技艺高深的‘飞行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中,各路武林高手的功夫让人叹为观止,殊不知,动物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它们有着比人类更为高明的"绝世武功"。凌波微步蛇怪蜥蜴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河流边,主  相似文献   

16.
环蛇     
福泉 《小学科技》2012,(4):12-12
在埃及沿红海的山村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树上挂着一种白色的圆环,仔细一看,原来是蛇。这种蛇形如圆环,因此得名“环蛇”。每当听到声响时,环蛇就悄悄地从树下溜下来,在草丛里环滚而行,因而又名“滚蛇”。  相似文献   

17.
贵州之有爬行动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之《普安州志》,记有蛇数种,归之于鳞类,其次为嘉靖十五年(1536)的《思南府志》,仅有鳌一种,归入介属,与蟹、蚌并列。稍后,在《贵州通志》(1555)中则有龟、蛇、蜥蜴的名称,归于虫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雯撰《黔书》两卷,指出贵州有脆蛇,不仅有正确描述,并且还说明它的药用价值:脆蛇“长尺许,围如钱,背黑腹白,暗鳞斑斑,可翫也,生黔地,伏草泽间,出入往来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则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少缓则自碎,故名脆,暴之使干,已风去厉”。此脆蛇即今之脆蛇蜥。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18.
癸巳说蛇     
白明亮 《大自然》2013,(1):21-23
2013年是中国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也常称小龙年。龙与蛇本就颇有渊源,在十二生肖里的排序又是前后相继,将蛇称为小龙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迎巳送辰,让我们在这"龙蛇交替"之际来说说蛇吧。蛇是人们熟知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岛屿外的世界各地。在爬行动物大家族中,蛇是最晚出现的成员,很可能是从蜥蜴类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最早的蛇类化石出现于大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但科学家推测蛇类  相似文献   

19.
蛇没有脚能够爬行,这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蛇的全身披着一层角质鳞,这种鳞不同于鱼鳞,鱼的鳞是一片一片的,而蛇的鳞是连在一起的。蛇身下腹部的鳞就像房顶上的瓦一样,从头排到尾。因为,蛇没有胸骨,所以,它的躯体可以自由弯曲,肋骨能够自由活动,当肋皮肌收缩的时候,引起肋骨向前移动而使腹鳞翘起,翘起的鳞尖端像脚一样踩着地面,推动身体前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搜搜     
没想到吧,令人感到恐怖异常的蜥蜴竟能拍出这么温馨的照片!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位不折不扣的“蜥蜴达人”,为了拍好这些照片,他可没少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