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蕴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206-206,21
阐述了二李唱和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诗法渊源,揭示了二李唱和活动娱乐遣兴的特色,肯定二李对于宋初诗坛白体诗流行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创作流弊.  相似文献   

2.
浅论鄂南低山芭茅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通山县为例李成果芭茅,学名斑茅,别名芒草、片莽、大水莽、大叶芒秆,属禾本科草类纤维,产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十六省区。“常见于山坡和河岸草地,最适生长于潮湿、土壤松疏而肥沃的溪流边及山谷等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李远在晚唐诗坛上曾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传入了宫庭,引起了喜爱诗歌的唐宣宗所注意;他的赋尤有特色,和诗人许浑的诗齐名,当时号称“浑诗远赋”;他的事迹,在晚唐、宋代经常被人们提起,见诸于笔记、诗话之中。可是,现在的唐诗研究领域中似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5,(3):35-39
巴拉丁斯基突破了浪漫主义哀诗的局限,为了确定哀之缘由,达到文之真实,他将"环境与个人"、"具体与普遍"等现实主义思考与浪漫主义笔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开拓了一种新的哀诗诗思。作为俄罗斯诗坛上最卓越的哀诗诗人之一,他的哀诗创作对十九世纪俄罗斯哀诗的流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鄂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浅论李名义抗日战争时期的鄂南,包括现在咸宁地区的咸宁市、蒲圻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阳新县和黄石市(含大冶县)、鄂州市、武汉市的武昌县及武昌、青山、洪山区等广大地域,面积17700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这里地势险...  相似文献   

6.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郁葱2004年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他的诗创作历程大体代表了中国新时期以来诗坛的变化;他建构了自己的“经验诗学”;他的诗在思想、情感、生命感受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郁葱2004年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他的诗创作历程大体代表了中国新时期以来诗坛的变化;他建构了自己的“经验诗学”;他的诗在思想、情感、生命感受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中国诗坛,升起了新的美!一个年轻的女诗人随着这“新的美”出现了,她就是舒婷.舒婷之所以成为当今诗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有历史渊源的:四岁,外祖父启蒙,一字不差地背诵唐人诗句;十三岁,在校刊发表“半文半白的五言短诗”;插队,和普希金诗抄结伴;工余,把泰戈尔的散文和何其芳的《预言》以及拜伦、密茨凯维支等藏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就这样,读诗、抄诗、写诗,以至成为今天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若你是个中国作家,你怎样写?”“我可以白天写很现实的报告文学,晚上写超现实主义的诗”。——李欧梵答《文艺报》记者问一回顾近年来文学的演进轨迹,文学出现了两极倾斜:追求纯艺术和贴近现实。王蒙首倡了“意识流”小说,继而舒婷、北岛撒出了似无似有的“网”,于是诗坛被一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作为成熟叙事诗的确立,作为一个“源”,对后世的作品具有典范和启示的作用。鄂南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作为这一“源”上的“流”,对其优良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发展的一面。本文从背景、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期望借《孔雀东南飞》这一诗歌史上的坐标,确定《双合莲》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挖掘鄂南民间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曾卓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卓是湖北诗坛的常青树,也是新暑期湖北诗歌的精神标高。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以厚重之笔抒写民族苦难的成名期,投身实际工作而冷落诗的女神的空白期,在厄运中抗争,在苦难中抒写温情的“潜在写作”期,重新焕发创作青春的归来时期,以及随年龄的老迈、时代的变迁而导致诗情消解的黄昏期。尽管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但无不折射出诗人真诚、善良、顽强、执着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新:一用字用词多以生语替代习熟之辞;二多以冷僻奇诡之意象入诗;三诗句之间或离合跌宕,或翻转透跃,脉络婉曲;四立意谋篇多比兴暗示,诗义多重旨复意。  相似文献   

14.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歌行在丽末鲜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盛况,这一时期的诗坛大家都拿起他们的如椽大笔用歌行自由随意、痛快淋漓地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从诗歌内容上看,卞春亭、柳方善、成三问等代表诗人的歌行属于泛抒情的作品非常少,仅有四首。卞春亭在其两首泛抒情歌行中,采用一种类似于比兴的手法把心中感情寄托于历史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把要表达的感情虚化、泛化了。柳方善的《重九日宴集,戏作短歌,录呈李使君》一诗悲叹了人生短促而志向未展。成三问的《题匪懈堂梦游桃源图记后》一诗则代表了一部分朝鲜文人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彭劲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1-132,134
通过对鄂南羊楼洞前店后宅式建筑功能及应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做法、平面及空间的布局等方面内容与特征,分析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在历史、民俗、艺术、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思考了鄂南前店后宅式建筑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坛,沈佺期和宋之问并提,足见二人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送别诗同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现实,朴素自然、动情率真,殊不同于其馆阁应制之作。内容可分为应制和集体活动送别诗、同僚友人出行送别诗、亲情送别诗、抒发贬谪之情的送别诗等四类。  相似文献   

18.
刘敏 《科技信息》2007,(13):130
爱情与死亡,历来是中外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因此,不管是中国诗坛还是西方诗坛,不管是现当代还是古代,悼亡诗都成为抒情诗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分别选取了国别不同、时代不同的两位诗人的各一首悼亡作品,着重比较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相似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以其别致的样式立足其中,而在这一独特的领域中,女性诗人所呈现出细腻的文学创作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以往的女性诗歌体裁多困于爱情经历的不完满,婚姻生活的不幸福等,对生命、哲学,这些思辨性质探索得比较浅。"五四"之后,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哲理诗的清流,众多女诗人走出了苑囿,在诗歌创作中以冰心和林徽因的诗作别具特色。该文试从两位女诗人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和才情禀赋,创作方向等方面比较她们诗歌理性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总结鄂南民歌的传播功能,是研究鄂南民歌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鄂南民歌具有劳动激励、婚恋表达、知识传承、节庆娱乐、礼仪展演等五大传播功能,我们应加强和创新鄂南民歌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