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歌社"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后期的一个重要音乐社团,其最突出的贡献是给一批民歌编配钢琴伴奏,从而使优秀民歌得以广泛传播.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在中国音乐史学专著中多有叙及.实际上,"山歌社"在当时部分"国统区"的音乐教育方面所作的成绩也是卓有成效的,不少成员在音乐教学实践、理论探讨、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本文在对"山歌社"音乐教育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音乐教育活动概貌进行追述,旨在让读者从中了解当时国内音乐教育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比其他学科更充分",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及现状,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音乐的情感性,并从各方面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作详细分析,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情感性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视唱练耳是开展音乐学习、培养音乐素养最为基础的一门科目,但在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导致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从重素养到重技术。对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研究有利于从音乐、音乐教学的特性和目的的角度出发,构建健康完整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音乐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蓉 《科技资讯》2006,(5):172-173
高师音乐教育学是高师众多课程中与基础音乐教育联系最紧密的课程。本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学课程现状,对高师音乐教育学师生应树立新的音乐教育观念,《音乐课程标准》应成为高师音乐教育学课程重要内容,高师音乐教育应寻求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中十分重要的专业,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类音乐人才的重任,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育上存在的弊端:"课程设置与定性不合理"、"功利思想突出"、"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我国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高师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的明确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为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徐虹  谢玲  曹萱  罗云  闫红彦 《科技资讯》2014,(1):174-174,17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新的课程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了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说唱歌教学是学生对音乐审美、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培养的最直接手段。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因此唱歌教学占去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多是配合歌曲教学进行。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唱歌课教学?"唱会"之后应是"唱好"还是进行学科内的综合表现?是我区音乐教研组这两年重点研讨和不断实践改进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体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实践主义是继审美主义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哲学,由美国学者戴维·埃利奥特创立。埃利奥特批判了审美主义纯粹听觉及其审美感受的主张,以后现代思想以及音乐人类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音乐表演为中心的实践音乐教育思想。实践主义把音乐理解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通过"做乐",提高学生音乐理解,通过音乐理解力的提高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最终达到学生音乐自我成长的终极教育目标。"审美"与"实践"并非对立思想,二者共通之处即都是音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贺园园 《科技资讯》2013,(24):200-200,202
社会在进步,知识需要不断更新,音乐教师需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了解音乐教育价值与内涵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本文是通过一个关于音乐故事所引起的感触,引发笔者联想到音乐教育的功能,以及对音乐教育价值与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同于音乐艺术表演专业,由于它们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培养的学生规格也就有所不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和音乐教育的专业素质,能够做到有"一专多能"的专业本领,从而适应中、高级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活动的需要。要完成这个目标,学生在本专业上整体要求不要过高,特别是在"一专"的要求上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适当对待,不过对普及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要有很高的要求。在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方面:要有组织、辅导和表演的才能,还要有丰厚的文学基础,要具备课堂音乐教学、启发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那么,怎样将这些"综合"有效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以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作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音乐实践课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从音乐教育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音乐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计划制定和实施、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音乐实践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育德"、"启智"和"心理保健"等方面探讨高校中音乐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夏艳萍 《甘肃科技》2011,27(10):180-182
为促进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全体公民的音乐文化素养,从国民音乐教育的内涵出发,指出了正确实施国民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正确看待音乐教育的地位、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提高音乐素养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以歌唱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刘洁 《科技信息》2007,(12):189-190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因此,有必要对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正确的规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张靓 《科技资讯》2014,(31):162-162
音乐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它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审美性功能。音乐教育正是"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该文通过对职业学校音乐课的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职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以及音乐自身的价值所在,并针对现实状况提出改进方案,使职校音乐教育能真正达到"审美"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应明确,为什么要通过音乐培养人才,通过音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素质。本文作者认为音乐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人的素质、情感世界、精神境界、创造灵感及创新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鲁桦 《科技信息》2013,(16):329-329
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层出不穷,使音乐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但这种充斥着各种知识的音乐课堂却常常使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减弱了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就要把握好音乐课堂的音乐性。音乐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以改革,从而实现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与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统一。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听门道、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设音乐欣赏意境等方法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袁媛 《广东科技》2009,18(24):45-45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期,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曾经历过多次历史性的改革,它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是音乐教育中最本质的特性.现代音乐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既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也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培养学,丰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不断得以加强,并且通过改革强化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理念,"培养音乐审美素质"也是教改对高师钢琴教学提出的要求,高师钢琴教学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对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