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泸型酒上层和下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7种有机酸(丙酮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层和下层酒醅发酵结束时,7种有机酸总量分别为47. 02±0. 83 mg/g干醅和72. 18±0. 11 mg/g干醅。上层酒醅有机酸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缓慢增长,而下层酒醅在前21天持续较快增长,随后波动增长。乳酸、乙酸、柠檬酸为3种主体有机酸,占7种有机酸总含量的94%以上。乙酸、柠檬酸在上层和下层酒醅中的变化趋势相似,乙酸在第15~18天快速上升,然后急剧下降,之后缓慢增长;柠檬酸在第18~21天出现大幅增长,随后保持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2.
1450#菌株在草莓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一兵  宁小军 《江西科学》1991,9(3):160-165
草莓酒是一种低酒精度果酒饮料,它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经过两年多的工作,筛选出1450°菌株为最佳发酵菌种;试验出了草莓酒最佳生产工艺.生产出的草莓酒,醇香显著,酒体协调,酸甜爽口,清彻透明,具有独特的草莓酒风味.  相似文献   

3.
以桤叶唐棣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有机酸,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桤叶唐棣果汁和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桤叶唐棣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添加量0.06%,糖22%,30℃发酵9 d;桤叶唐棣果汁以苹果酸(1.20 mg/mL)、丙二酸(0.47 mg/mL)为主,果酒以丙二酸(0.56 mg/mL)、苹果酸(0.56 mg/mL)和乳酸(0.12 mg/mL)为主;桤叶唐棣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苯甲醛(73.53%)、乙酸-3-甲基丁酯(20.76%),果酒的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15.86%)、丁二酸二乙酯(20.73%)、苯甲醇(9.38%).  相似文献   

4.
以草莓为原料,对其打浆后添加果酒酵母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测定菌体浓度、糖度以及酒精生成量.利用Logistic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Dose Resp模型,分别建立了酵母发酵的菌体浓度变化模型、糖变化及酒精生成量变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平均误差分别为3.56%、13.01%、11.07%,能够较好地反映草莓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糖消耗及酒精生成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溶氧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控制0、5%、30%3种溶氧水平进行谷氨酸分批发酵,考察了3种溶氧水平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溶氧降低,发酵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三羧酸(TCA)循环还原臂途径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有所增加,在溶氧为0时,乳酸和乙酸大量积累。通过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相关酶活和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随着溶氧降低,谷氨酸脱氢酶酶活降低,乳酸脱氢酶酶活升高,胞内氧化还原电势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氧限制条件下发酵的代谢流流向TCA循环的还原臂途径和乳酸合成途径,导致谷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菌株Rs-5和Rs-198培养过程的产酸情况,研究了解盐促生菌溶解磷酸三钙的性能与机理。结果显示:菌株Rs-5在无机磷培养基中主要产生柠檬酸、D-葡萄糖酸、苹果酸、乙酸和丙酸等5种有机酸,最大产酸量分别达到了27.41、0.33、1.08、10.75和2.01mmol/L;菌株Rs-198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柠檬酸、D-葡萄糖酸、苹果酸、乳酸、乙酸和丙酸等6种有机酸,其含量分别为50.95、1.02、1.38、1.11、14.56和7.21mmol/L。在培养前3d产酸种类最多、产酸量最大,其中,柠檬酸和乙酸的含量较高,是菌株溶解无机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油菜素内酯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草莓开始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应用油菜素内酯效果试验,初步得出:在草莓开花结果期使用0.10mg/kg的BR2~3次,具有促进草莓叶片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及抗病性等方面的作用。可比对照增加叶片干、鲜重为13.05%和16.75%提高果实总糖、还原糖、有机酸含量分别为13.07%、9.50%和10.53%;增产达6.41%~16.79%。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甲烷能否在水果保鲜过程中发挥作用,寻求水果贮藏保鲜的新技术.本文以“鸡心”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甲烷气体(5%,10%,20%,30%)对草莓采后果实质量损失率、草莓软化腐烂率、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实Vc含量、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甲烷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好,30%浓度的甲烷可使在室温下放置的草莓保鲜期延长1—2d.表明甲烷在水果保鲜中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咖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如酸等引起的发酵体系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咖啡的最终品质。本文首次对云南小粒咖啡湿法发酵体系中的pH值和8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分离和鉴定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种类。结果发现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所测pH值变化与利用HPLC法检测的有机酸草酸、乙酸、乳酸含量变化规律相吻合,而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丙酸基本上保持不变,其中丙酸含量最低。在20℃下,结合发酵过程中的pH值,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对整个发酵过程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存在大量的产果胶酶的细菌,包括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冰核活性细菌Erwinia herbicol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并对分离、鉴定出来的细菌在发酵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山楂干酒的降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果汁中的有机酸含量达到(15~18)g/L,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和果酒的风味。采用D-X树脂降酸,分别在果汁发酵前和原酒后酵期进行。结果表明:D-X树脂能反复使用且对果酒中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吸附量减少,保证了山楂果酒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楂干酒的还原糖为(4.0~8.0)g/L,酒精体积分数为(10~11)%,总酸(以柠檬酸计)为(6.5~8.0)g/L。  相似文献   

11.
12.
草莓保鲜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常用的果蔬保鲜主剂单独运用于草莓,筛选出了一些适用于草莓保鲜的单因子,再将这些单因子进行组合,优化出了几种效果较好的草莓保鲜法.草莓虽然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但降低其周围空气中乙烯的含量,同样有利于草莓的保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引起草莓叶部新病的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以喷洒清水为空白对照,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致病菌和生长期的草莓植株,研究臭氧水对致病菌和草莓植株的浓度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臭氧水(0.5~0.8 mg·L-1)对草莓植株的生理生态变化和致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中浓度臭氧水(2.2~2.5 mg·L-1)可以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高浓度臭氧水(4.0~4.3 mg·L-1)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但对草莓叶片有较严重的腐蚀作用。因此,中浓度(2.2~2.5 mg·L-1)是喷洒草莓的最适臭氧水浓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地安排露天草莓的种植布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苏州太仓站及其周边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为数据源,根据草莓生长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以及太仓的农业气候资源,确定草莓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几何分级法,对太仓市露天草莓种植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璜泾镇和浮桥镇北部地区不适宜种植草莓,沙溪镇中部、浮桥镇南部、浏河镇中部和西部地区是草莓种植的一般适宜区,而经济开发区、城厢镇、双凤镇、沙溪镇南部是草莓种植的最适宜区。太仓市的农业气候资源总体上适宜种植草莓,最终的区划结果可以为草莓的种植布局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物种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结合灰霉病病菌的模糊性,建立温室草莓灰霉病病菌的T-S模糊模型。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给出所建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设计控制器,使模型全局稳定,实现对温室草莓灰霉病的预防与控制。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草莓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从草莓(Strawberry)中提取红色色素的方法和条件,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热、氧化剂(H2O2)与还原剂(Na2SO3)及金属离子的作用稳定,适宜的pH值范围为2-8。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草莓水培根诱导的方法,以及草莓水培根结构的变化。对草莓植株进行不同浓度3-IBA及不同的通氧时间处理,来进行水培根系的诱导。并制作徒手切片,对其水培根和土培根进行显微结构的比较。通氧6 h,200 mg/L 3-IBA最适于草莓水培根系的诱导。与土培相比,草莓水培根系皮层细胞层数较多,排列疏松,且细胞体积较大;水培根的整个皮层占根系横切面的比例较大,维管柱占整个根系横切面的比例相对较小,木质部和韧皮部结构不太明显。不同通氧处理间水培根的显微结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草莓蚜虫病的防治问题,本文在草莓蚜虫生态系统折叠突变流形上,考虑有关天敌种群的参数的变化率,提出一个广义系统模型。利用广义系统理论和突变理论,对草莓蚜虫生态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其复杂动态行为。针对蚜虫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设计控制器使系统稳定于理想状态,并给出数值模拟验证上述结果的合理性和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喷雾干燥加工草莓粉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初步研究了喷雾干燥法生产草莓粉的加工工艺,对影响喷雾干燥效果和草莓粉产品品质的4个因素进行了考察。喷雾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麦芽糊精和β-环糊精作为助干剂、草莓固形物与助干剂比例为4∶6,入料质量分数为25%35%,喷头转速为20 00030 000 r/min时,喷雾效果较好,产品品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马歇尔"、"女峰"、"丰香"、"硕丰"、"春香"及"明旭"等6个草莓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激素条件与组培快繁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莓品种的茎尖生长特点表现为2种类型,组织分化特征表现为3种类型;在草莓茎尖培养增殖阶段,以MS+BA 1.0~2.0 mg·L-1、且BA/NAA为20:1~40:1的激素条件为宜,在试管苗生根培养阶段,可采用1/2 MS+NAA0.05~0.1 mg·L-1的激素条件;在此条件下,一般草莓品种都能获得良好的组培快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