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开展科技新词定名的迫切性当得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着手抓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时,我们觉得这件事抓得非常及时。因为当前一些新词的混乱现象,已对教学、科研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从电子信息领域来看,...  相似文献   

2.
一、需要加快信息学科新词定名的速度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我国亦正在加快信息化的步伐,这样,我们科技名词工作就面临两个现实,一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并引入表达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新业务的新词,须要及时定名、推广;二是各种信息概念、产品正在迅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领域,因此新闻媒体均大量报导这方面的有关信息,例如程控交换、蜂窝电话、集群电话、寻呼、传真、计算机、因特网等均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大家都迫切需要运用科学的、规范的术语来进行交流,新词工作若跟不上,社会就出现把蜂窝电话手持机叫做“大哥大”这样的笑话;Internet这样的词已成为新闻媒体最时髦的,使用频率很高的科技名词,其名称也是最混乱的,短短两年多就有十多种叫法。因此全国名词委员会确定把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列为新词工作重点,是十分正确的。二、最近信息学科新词定名工作的简单回顾需要加速新词定名工作这件事,领导机关和基层的同志都有迫切的要求,因此,有些学会和杂志都曾在近二年内零散地做了一些工作,虽有一定效果,但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权威机构的领导,工作开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去年全国名词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新词定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并公布试用等方式,这一系列积极,慎重的精神,有力地指导、推动了信息学科新词的定名工作。我们在全国名词委有关负责同志的亲自参与指导下开展工作,已于7月18日向社会推荐一批新词。在工作中我们碰到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要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进行新词定名工作,即如何组成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二是如何入手,即在众多的新词中先从哪一些词入手;三是如何发布、推广新词。我们的初步经验是:(1)如何建立机动灵活的定名机制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综合了电子、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这些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按原有的分学科成立的审定委员会进行新词定名工作显然是行不通了,因此全国名词委成立了由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新词审定组,其中包括学术部门专家和有关的政府、企业、新闻出版机构的专家们共同参与新词的定名工作。事实证明由学术和应用两部分专家来讨论新词的定名,工作将更为全面、完善并易于推广。因为新词的定名工作并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与新词工作相联系的,有广大的基础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如南京邮电学院)并已正式成立新词小组,积极地参与了此项工作。(2)如何选择新词,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经讨论,一致认为要先抓当前社会上最为关注,与大家有密切关系的新词,如网络、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等方面,因为这些词在社会中应用频繁,其中有些词的命名比较混乱,故需优先考虑。而在每一大类中,则着重审定与应用密切有关、面向用户的那些新词,并且要较完整地成批研究发布。在实践过程中,有些专家还统计了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度较高的新词,提出了要优先讨论定名的新词表。(3)如何发布推广新词利用新闻发布会、杂志、报刊多种渠道进行报导、推广,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是我们与以往公布推广学科名词不同的新形式,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统一名词的渠道。此外我们还与港台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非正式的交流(并吸取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最近一次推荐的17个新词发布后的反应来看,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三、开展新词定名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新词定名工作,才开始不久,有待今后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目前有几点初步的体会如下:(1)整个社会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新词定名工作,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正确科技交流的基础,各方面都在思考、探讨,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只要加强领导,定能水到渠成。(2)在全社会有很好的人力资源来参与新词的定名工作,包括学术部门与应用部门。例如有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专家、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们(例如参考消息已成立了科技译名咨询机构),这为建立机动灵活的新词工作组提供了很有利的人才资源。(3)联合有关学科共同探讨信息学科中的一些关键新词是一种有利于名词统一的有效的办法。(4)现代术语学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若能有更多领域的专家参加到这方面来,通过切磋、掌握、熟悉这些原则与方法,将会加速今后的新词定名工作。(5)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可能一致,因此在定名中要发扬学术民主,不厌其烦,遵循定名原则——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等,研讨问题会愈来愈深入,认识终能得到统一。(6)建立广泛的新词小组是开展定名工作的基础,特别是一些从事特定专业的研究所,他们有专门从事名词研究的专家,并作了一些名词工作,若能早日建立新词小组,对于系统地开展新词定名,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7)中国有句老话:“大树下面好乘凉”,我们的体会是“大树下面好定名”,前一阶段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取得的。感谢全国名词委、各学会、各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各报纸、杂志、出版社等部门的支持。第一批新词发布后大家作了报导,很快推广了这些名词。各位为统一我国的名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希望今后我们加强联系,及时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共同做好我国的名词统一工作。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新词的定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出现的新词很多,构造的方法也不少。新词的定名和构造应该与原有的汉语词汇系统有最好的相容性和协调性,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应该最小。按这一要求,提出了新词构造应该优先选用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很高兴能看到一份专门研究华文科技名词的刊物正式问世。希望它的发行和流通会引起大家对此方面之重视与兴趣。本人一年多来与名词委员会各位工作同仁有多次接触,深知他们在华文科技名词上所下的工夫,真正是既深且广。一套即时而恰当的华文科技名词不但对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用,它应该也会为全世界人士在需要使用华文名词时提供不少方便。我个人虽非这方面之专家,但是协调两岸之各种学会专家,时间久了,也有一些感想,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1.新词之订定宜讲求慎重与效率并重这一项原则,参与其事者大多知道也有同感。但是一旦作下去,总容易字字斟酌,务求完美而失去实用上之时效。这一方面是由于上级主管机关往往不够重视,支持不足,但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者自己如何更能“熟能生巧”、加快步调,也很重要。2.订定名词和推广名词的使用也应并重这项原则又是众人皆知但是却疏于落实。处此一知识爆炸时代,每一学科隔几年出一本该学科名词修订本,要希望人人都去买都去查是很困难的。我们在委托台湾的资讯策进委员会将所有已确定的名词全部上网,甚至连未确定之新词的研讨工作也以上网方式方便全世界人使用和参与。这项工作预定在今年夏天即可以开始执行,希望大家多支持,因为这个资料库内容越丰富,就越容易诱导一般人去使用查询。3.应留意英文与中文之差异性大多数科技新词都是先有英文名,所以订定中文名词,实质上只是在建立高明的翻译技术。我们翻译时,要注意中英文之基本差异,而不宜做一对一之直翻。这是因为英文一字之含义变化性大于中文字之故。譬如,“right”一字,可以包含“右”、“立刻(right away,right now)”和“权利”等意思。这在中文里是很少见的。譬如一个“右”或是“权”字,我们即使将它与其他字组合,很难让这个字脱离它原先主要之含义。所以这项中文之特质不能强加到英文上。譬如“space”在一般状态是当作空间的含义来使用,但是若指外太空,即宜换一词来说明而不宜学英文将同一字词作多用途,这在中文体系是不习惯甚至容易造成混乱。4.造新字和以音译方式造新词宜慎重中文的特质是以一组现有字以其原有含义造一新词。譬如鹿(deer)可以延伸为长颈鹿(giraffe),这是中文之优点。所以即使不识长颈鹿,也猜得到一定是与鹿有关而且颈子较长之动物。但是英文之deer与giraffe就毫无关联。所以需要记忆之英文词远超过中文词。此一中文特色应尽量维持。但是有时候也必须发明新字,譬如发现一个新元素,而元素都是以一单字如氢、氧来表示,所以我们就必须创新字。数字组成一中文新词,当然是以意译为主,但是如果能兼顾音译,自然更妙。譬如gene译成基因,即是一例。新近很流行之LIGA技术,它包括了电解、光罩和精密加工等技术,本身是数个德文字头之组合,有些类似LASER。所以我曾建议用“厘刻”来译,可以做到含义与发音都考虑进去。现在有人提议的克隆(clone)就是纯音译,有些遗憾。但是若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纯意译或音意兼备,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很高兴能看到一份专门研究华文科技名词的刊物正式问世。希望它的发行和流通会引起大家对此方面之重视与兴趣。本人一年多来与名词委员会各位工作同仁有多次接触,深知他们在华文科技名词上所下的工夫,真正是既深且广。一套即时而恰当的华文科技名词不但对海峡两岸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这次发布试用的信息科技1998年第一批新词,仍属于因特网中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一些新词,共26条。在这一批新词中,下面几个词需要作一点说明:1.序号为98.X.1的intranet,中文推荐名为“内联网”,又称“内连网”。intranet是一个新创造出来的名词,现有中文名较多,诸如内联网、内部网、企业网、企业内部互联网等。考虑到内部网对应于internal network,企业网对应于corporate network或enterprise network,而企业内部互联网这个词不符合简明性原则,并且已不局限于企业用,其他事业、学校部门都可用。经过充分讨论,采用内联网为中文推荐名,在该词的注释中,已明确这是一种使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的可支持企、事业内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的综合网络信息系统。2.序号为98.X.2的extranet,中文推荐名为“外联网”,又称“外连网”。extranet是一个与intranet同时创造出来的新词,定名理由同上。3.序号为98.X.16的multicast,中文推荐名为“多播”。这个词亦有好几个现用名,如,多路广播、多点同播等均不够简明;“组播”虽然用得比较广泛,但考虑到与同类词“单播”(unicast)、“广播”(broad cast)类比,multi对应于多,故定为“多播”,同时我们发现台湾现用名亦为“多播”,这亦符合新词海峡两岸力求一致的原则。顺便提一下,这次新词审定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台湾同行的用法,推荐名中,有五个词是与台湾现用名相同的,计有98.X.11 点分十进制记法98.X.16 多播98.X.17 单播98.X.22 Java语言98.X.23 下载4.序号为98.X.20的词point-to-point protocol,中文推荐名为“点对点协议”。定名时,考虑了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为点对点(point-to-point),而端与端之间的关系则称为端到端(end-to-end)。5.序号为98.X.22的Java [language]中文推荐名为“Java语言”。现用名还有爪哇语言,佳娃语言等。Java是爪哇的英文名,但在计算机语言中,我国已广泛采用了在原外文名后加“语言”两字的定名方法,如Ada语言,Pascal语言等,故这里定为Java语言。6.在这次发布的新词中,有几个是与电子函件(E-mail)有关的复合词,如98.X.14 函件分发器 mail exploder。注释:又称“邮件分发器”。98.X.15 发函清单 mailing list。注释:又称“邮件发送清单”。这是考虑到第一次新词公布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表示不太同意E-mail的中文推荐名为“电子函件”,理由是“电子邮件”已在国内相当普遍使用。为此我们在上述两个新词中增加了又称,这意味着第一批公布的97.X.12 电子函件 E-mail 亦可又称“电子邮件”。以上是对若干新词定名的说明。这一批新词的定名,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道程序,即在专家初审讨论后,把“征求意见稿”(不是正式的推荐名)分发到全国有关单位听取意见,得到许多专家的热情支持,共收到140多封回信,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对于最后确定中文推荐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谨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最后回顾一下信息科技1997年第一批新词发布试用的情况,这件事差不多一年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新词定名工作的支持,第一批新词发布试用后,对统一新词工作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与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分不开的,目前很多传播媒体和书刊都采用了所发布的推荐名。但有少数同志对因特网(Internet)和电子函件(E-mail)还有不同看法,主要认为Internet为什么要音译,而不用通常的“意译”,以及认为电子邮件已叫惯了。这里附带说明一下:Internet(97.X.2)之所以定名为因特网,是因为还有一个internet(97.X.1),两者虽有关联,但却是两个概念不同的独立的词,从字面上看其区别仅在于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小写开头的internet是泛指的互联网,而大写开头的Internet是采用TCP/IP协议的一种互联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但还不能说它是国际互联网,因此采用音译定名。关于E-mail的定名问题,关键在于mail的汉语定名是泛指的邮件,它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实体邮件,通常称为包裹,另一类为信息邮件,称为信函或函件,E-mail则属于“电子函件”,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考虑到“电子邮件”已在国内使用比较多,经研究后,采纳了大家的意见,用又称“电子邮件”的办法,作为允许使用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全国名词委信息科技新词审定组这次发布试用的信息科技1998年第一批新词,仍属于因特网中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一些新词,共26条。在这一批新词中,下面几个词需要作一点说明:1.序号为98.X.1的intranet,中文推荐名为“内联网”,又称“内连网”。in...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新词在每日每时大量涌现,他们反映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本文就科技新词的概念、科技新词的界定、科技新词的来源及其构成着手,探讨了如何开展科技新词的命名及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新词在每日每时大量涌现,他们反映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本文就科技新词的概念、科技新词的界定、科技新词的来源及其构成着手,探讨了如何开展科技新词的命名及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词工作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目前存在与学科名词审定同步的新词工作实践、新词工作委员会的新词工作实践、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实践等三种形式.文章基于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实践,认为科技新词标准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应该是:时点价值、规范价值、时段价值,即从新出现的术语中进行初选,然后考察其使用情况,优先规范使用混乱的,特别是已经进入大众生活领域的术语,对于可能兼具时段价值的术语加以重点规范.  相似文献   

11.
处于我国新时代的科技术语的定名工作,由于下列因素而深感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这一时代名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包括: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概念,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名词、术语,亟待定名。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有的名词所对应的内涵亦在不断变化、发展,这就需要对这些名词进行正确的释义,以取得共识。3.科学技术所形成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后,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亦从学术界的原有局部范围进入千家万户。即除学术界外,各种传媒、企业,以至千家万户都在运用这些名词术语。因此,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名词的定名工作,特别是新词的定名工作面临着迫切、繁重的任务。一、科技名词的定名工作,包括定名与释义两重任务定名工作包括定名与释义两方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参与科技名词的新词定名工作以来,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体会更深刻了。在新词定名工作方面,大家都感到,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词,特别是那些贴近群众生活的名词,需要早日定名,以利于交流。近年来,我们关于因特网、电子邮件、多媒体等方面的讨论和发布有较大的影响,大家感到这是十分必要的,并感到我们的名词工作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加速这方面工作的进行,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家感到在社会结构进行变化改革之际,一些原来常用的术语如何正确地释义,也是一件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释义,进一步推广到“产业”的释义,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产业一词(英文为industry),我国最早的含义为“财货田产之属”(见《史记·苏秦列传》),后来扩展为“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也特指工业”(见《辞海》)。其实现代对产业的理解,已扩展为“一切系统地产生价值的工作(systematic work,esp.for the creation of value)”(见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种系统地产生价值的工作的成果包括产品和服务两大类,这样现代产业就包括了制造业、运营业……多种多样的服务业。前些日子,报刊上曾进行了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能否产业化的讨论,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假如我们能把产业的释义取得共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由于教育是一种系统地创造价值的工作,它的产品是合格的人才,它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教育当然是一种产业。产业中有一种是公益事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工作和学会工作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一类产业,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又如,目前流行的术语如行业、中介机构,亦需要澄清其含义。现代意义下的行业,实际上包括下列内容:(1)同业,同行业者(trade);(2)专业;(3)产业。但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含义不清而在工作中引起一些误解。二、任重而需创新如上所述,科技名词的定名和释义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单位很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这方面的权威机构,她带领各有关专业的名词审定委员会系统地从事此项工作,先后出版发布了各类专业名词,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此外,从事各行各业标准化工作的部门,在制定各种标准的同时,都需要对所涉及的术语进行定名和释义工作。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同学科之间对于共用的一些术语需要进行协调以求取得一致。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一些新的术语出现之际,为了教学与学术交流的需要,亦在从事新词的定名工作。各类企业及商业机构,以及大众传播媒体亦均在创造和运用一些新的科技术语。除此之外香港、台湾也分别在进行着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这些情况,增加了新词定名的迫切性和艰巨性,若再依照过去那样按计划定期发布的办法,将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步伐,因此需要创造新的办法,创造新的经验。三、对近期新词定名工作的一点体会全国名词委根据新的形势,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条腿是对各类专业名词的定名工作,仍系统地按计划进行。但根据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这一现实,把名词的发布分得更细一些,例如当前急需移动通信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名词,就先分别审定、发布这方面的名词,不必等到通信类、信息类的名词同步就绪后再发表,这样就大大加速了系统发布名词的速度。另一条腿是对目前大家都关心、亟待发布的新词,组织了各学科的新词定名小组来进行研究,成熟后即时发布试行。广泛征求意见后再正式审定、公布。我参与了作为这种新形式试点的信息学科新词定名的工作,有下列几点体会。(一)新词组的成员的面要相当广,包括了学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标准化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出版单位、传媒等方面的专家,每次讨论可以说是一种联席会议,各方面的意见都得到反映,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性意见比较可行。新词组的成员同时又应是动态的,即讨论不同的专业时,组内成员除一部分固定成员外,随着所讨论内容的不同而吸收一些新的成员参与讨论。事实证明,这种动态组成的方法,有其优越性。保留为数不多的固定成员,他们对于定名的原则及定名中曾出现过的一些问题有较深刻的体会,故在讨论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动态的新成员一般对于所讨论的该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这样组成的方法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二)新词定名工作与全国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通信联系。有些单位如南京邮电学院、总参61研究所等还成立了新词研究小组,这种做法使新词定名工作不再局限于北京一地,今后若能利用因特网在网上进行新词定名的讨论工作,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广泛性。(三)新词的定名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但在试行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新词的定名首先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因为一个名词的确定或变更,真是涉及千家万户,所以必须十分慎重,需要查很多资料,经过多次讨论。例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专用名词,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这是经过反复查对,多次讨论而最后定下来的,现已被社会上普遍采纳。又如我们正在研究定名的光碟还是光盘,许多专家都分别搜集资料,调查了90年代以前英国和美国对disc和disk的运用习惯,又查对了90年代末期美国和英国的计算机词典中的新的规定,此外还查找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并撰写专文在刊物上发表,然后再经多次讨论,从多方面考虑:如为什么要定为碟,这样定名带来什么好处,否则会引起什么问题等等,这一切工作都体现了新词定名的严肃性。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我们也体会到在试定名(即先发布试行,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定名)工作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一个新词,除了定一个名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又称”。我们曾把E-mail定名为电子函件,后收集到各方面的反应,才体会到需要有一定灵活性的。E-mail一词,目前中文名多称电子邮件,但邮件(mail)一词包括两类,一为信函,另一为包裹。前者传递的是信息,后者传递的是实物,所以E-mail定名为电子函件是更严密的,并且亦符合邮电部对函件及邮件的规定,但是大家都已习惯了采用电子邮件,并且亦没有错,因此经研究后,对于E-mail除定名为电子函件外,又称电子邮件。从这一定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定名工作需要十分慎重,一个新词在社会上若已普遍采用,若无原则问题,最好不要更改。(四)我们需要发现并形成一支热心于新词定名工作的专家队伍名词的正名和定名工作,在我国是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好的传统。历代均有一批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名词定名工作是十分受重视的,并出现了如王竹溪先生等一批热衷于新词定名工作的专家。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方面是新词定名工作迫切需要,任务艰巨,但另一方面这一工作又是一项既费力气又无收入的工作,但一旦投入此项工作,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投入此项工作而能“乐而忘返”。在我们的工作中,我觉得从电子学会的吴鸿适、邱绪环、计算机学会的张伟、过介堃等专家的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们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又能在会议上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五)这一工作要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我们这些人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那是在全国名词委的坚强领导之下才能展开的,可以说是“大树下面好乘凉”。每次讨论,名词委的新老领导都是亲自参加,并且是以专家平等的身份参加的,充分体现了发扬学术民主的精神。但我们觉得要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还必须上级领导机关予以更大的重视,要把此项工作看作是“科教兴国”的先遣工作,基础性的工作。因此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多一点投入,例如为了统一汉语的新词定名工作,建议召开国际性的科技名词研讨会,及有台湾、香港地区参加的全国性科技名词研讨会,以更广泛地推动汉语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 陈太一院士是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汉译的科技术语更具理据性,往往需要增词。增词的主要途径有:逻辑增词、修辞增词、常识性增词。其总体目的是使汉译术语符合汉语习惯,显得更为形象、生动。
科技术语翻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确切、简洁、具有理据性。其中确切、简洁是基本准则,而为了做到具有理据性,有时就牵涉到增词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其特征是一般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则属综合分析语(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其词序不如拉丁语灵活,但也不如汉语固定。英语有形态变化,其形态变化主要是动词的变化和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化,以及词缀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英语是拼音文字,有26个字母,用这些字母可拼写成各个词。一个词根可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造字比较容易。汉字是方块字,基本没有形态变化,造字难。测验表明,汉字最难学,但汉语最容易学。王力先生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这些特点对构词法也有重要的影响。汉语构词法与西方语言的构词法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汉语主要属于句法型构词法,通过构词法创造出来的汉语术语有主谓式、动宾式或偏正式等结构;在拥有词形变化的西方语言中,常见的构词类型则属于形态学类型,基于这一点,在翻译术语(尤其是合成术语)时,我们应联系汉语词法上的特点,结合传统的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翻译方法,适当地将术语译成主谓式、动宾式或偏正式等结构。在这几种结构中,往往需要增词。其中在主谓式、动宾式术语中主要增加动词,而在偏正结构的术语中则主要增加名词,此外,在某些场合还需要增加副词、形容词等词类。1.增加动词在科技词汇中,大量采用名词性前置定语代替各种结构的西方语言的后置定语。而汉语中使用的动词远比英语中多,因而在术语汉译时,通常需增加动词以使意义更加完整。如:ballast car 碴车drum barrow 放线车general goods station 综合性货站又如动名词具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属性,因而汉译时可增加具有动词概念的词:programming 程序设计coding 码automatic centering 自动中再如某些小品词也具有动词意义,翻译时需增加动词:up-and-down train 上下列车on-board computer 机载计算机2.增加名词作为术语,其主体就是名词结构,但有时需增加原文中隐含的名词,使汉译的术语更加形象,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增加纯粹的名词,一是增加“式”、“性”、“态”之类的词,如:high-wide load indicator 货车装载高宽表示器high-wide load clearance detector 货车装载高宽限界检测器pressure cooling 压冷却这里增加了表示范畴概念的名词“货车”和名词“流”。一般说来,“式”跟在名词后,而“性”、“态”则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如:bite fitting 卡套接头suspension insulator 悬挂绝缘器oil bath air filter 油浴空气滤清器piggyback 背负运输(指把汽车直接开到火车上运输)stiff piston 刚活塞dynamic flip-flop 动触发器在术语翻译中,一般不用助词“的”,而代之以“式”、“性”之类的词,如:portable generator 便携发电机有时增加名词可提高理据性效果,如:Y-direction Y向loran 兰远航仪3.增加副词主要是增加表示时间概念的副词:lift & carry-forward motion 提升前送动作FOR (free on rail) 铁路费用付4.增加形容词这主要指在熟悉术语内涵的基础上增词,如:cut and cover 挖法(地铁施工中,先将地面挖开,然后将地铁隧道衬砌好再恢复地貌的方法。)up-and-down hump yard 双向驼峰编组场dump truck 卸卡车增词的场合和增词的方式千差万别,其中最主要增词方式有:1.根据术语内涵增词,这属逻辑增词,如:walkie-talkie 步话automatic width control one-shot 自动宽控制单稳电路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寻时间bipolar memory device 双极半导体存储装置2.增词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属修辞增词,在汉语中,我们偏向于采用双字结构,如:initial compression 初压缩key switch 键开关3.根据常识增词,以使汉译的术语更为形象、准确,如:dog clutch 爪形离合器infinite adjustment 无级调速rubber-metal spring 橡胶-金属夹心弹簧hi-rail track evaluation car 公铁两用轨道检查车portable transmitter-receiver 便携式收发两用机three-aspect high colour light signal 高柱三示彩色灯信号4.增词以简化语法合成词的翻译,如:speed control by field weakening 磁场弱化速度控制不宜译为“采用削弱磁场的速度控制”,而适当地增加一个汉字“法”,译文效果就大为改观。要在众多术语的翻译中找出增词的规律,有相当大的难度,这里所做的只是一些基本的讨论和总结,希望能够对术语的译名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名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现。面对层出不穷的科技新词,译名工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适应科技的日新月异?欢迎广大语言和科技工作者来稿探讨舶来语译名中“音译”与“意译”的有关问题。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新概念、新词汇。了解英语创生科技词汇的方式及译名的法则,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主要通过合成、缀合、缩略、借用、反成等方式创生新词。译名是一切翻译的基础,本文论述了译名的准则。译名有意译、 音译、音意混译三种方法。音译词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机器翻译。科技名词应提倡音译,并易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百多年前,英语不过是不列颠诸岛的地方语言,在世界上毫无影响。文艺复兴唤起了英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热爱。此后,随着英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开始逐渐进入科学的圣殿。特别是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及其“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的扩张,英语逐渐从英伦三岛走向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后,还是采用了英语。此后不到两个世纪,美国的经济、政治、科技在世界上影响日益强大,引导世界潮流,英语流行全球。世界各国科学家都愿意首先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新发明、新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多数重大成果都源自美国或首先出自英语文献,新的科技词汇、术语首先在英语里出现,尔后才通过翻译、借用等方式流入其他语言。近年来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及使英语的扩张再次达到高潮,英语已成为本世纪的事实上的国际语。了解英语科技词汇的产生及其译名法则,对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科技是新词汇之母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电的发明,混凝土的出现,无线电和电脑网络的发展,哈勃太空望远镜……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给我们的生活展开新的一页,同时也给我们以新的概念、新的词汇和语言。现代科技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成就,当是月球探险。宇航员在月球行走,那种踉跄的经历使他们造出了新词moonwalk。我们常用诗的语言描述日出(sunrise)、月升(moonrise),但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却领略过蓝色的地球从“月平线”冉冉升起的动人景象而造出新词earthrise。生物科学的进展创造了大量新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genetic code(基因码),RNA(核糖核酸),AIDS(艾滋病),clone(克隆),等等。随着物理学家向微观世界钻得越来越深,他们也给英语创造了许多新名称:Kaon(K介子),hyperon(超子),antimatter(反物质)。工程技术的进展更是创造了无数的新事物、新名词:通过Internet进入cyberspace(信息空间),用fiber(光纤)通信,借助CT诊断疾病,使用solar cell(太阳能电池)驱动汽车,乘shuttle(航天飞机)往返太空……其他如教育、娱乐、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也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词。M.Faraday(法拉第)在世时电学词汇不到100个,但今天,电气工程词汇已超过10万——实际上任何专业几乎都可编一本厚厚的“专业词汇”。据《美国大百科全书》介绍,到1992年时英语单词已超过100万;而100年前出版的、被认为把英语词汇基本上搜罗无遗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的全部词汇才41万。二、英语创生科技新词的方式旧瓶装新酒,仍是一瓶新酒。赋旧词以新义(谓之“转义”),就可产生新的词汇、术语,这是扩充词汇的一种重要方式。如“computer” 本指“计算者”,但计算机问世后,它就指“计算机”了;“angel”本指“天使”,但在电子术语里它指“雷达反响”;“father”本指“父亲”,但在计算机专业里却指“父目录”;“bug”本指“臭虫”,但在技术词典里它指:①故障,②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③防盗报警器,④窃听器。这类由于增加词义而进入科技词典的词汇为数极众。但这些词汇严格说来不能说是“新词”,所以“转义”还不能算是一种造词方式。英语里直接创生新词的方式有:第一种方式是新创——由科学家或作家根据其对新概念的理解而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词。如W.Gilbert(吉尔伯特)创造的electric(电);M.Farady(法拉第)创造的ion(离子),cathode(阴极),anode(阳极);E.C.Lawrence(劳伦斯)创造的cyclotrone(回旋加速器);科幻小说家William Gibson创造的cyberspace(信息空间)……第二种是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复合词。前述earthrise,moonwalk,blackhole等即属此类。这种造词法在英语里很活跃,词上叠词,几乎毫无限制,例如:current steering 电流导引current steering transfer 电流导引传输current steering transfer circuit 电流导引传输电路fast-than-light velocity 超光速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这类复合词占整个科技词汇的70%以上。复合词的词序与汉语基本相同,不可颠倒,否则意思也就变了,例如:data input 数据输入input data 输入数据cabin pressure 舱压pressure cabin 压力舱design reliability 设计可靠性reliability design 可靠性设计但也有例外。有少数词受外来语影响,或系古英语残余,修饰成分放在后面(谓之“倒置”),例如:life expectant 预期寿命sum total 总和另外,一些复合词的涵义不可从字面猜度:fly coffin 滑翔机milky sea 乳白发光Milky Way 银河breakwater 防波堤floating breakwater 浮式防波堤复合词中的连字符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法则。据英国语言学家Leech称,复合词大多有一共同规律:开始时是分写(称为open compound):wave length,star lan;用久了,就可以用连字符连起来(称为hyphened compound):wave-length,star-lan;最后,就融为一体(成为solid word):wavelength,starlan。第三种方式是缀合——在原有的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造出新词。这种方法灵活而多产。以compute(计算)为例,派生出来的词汇似乎是无限的:computer,computing,computerize,computerism,computerology,minicomputer,microcomputer,supercomputer,telecomputing……科技英语里的常用词缀,绝大多数是拉丁或希腊词根,派生出来的词大多是国际通用的。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力旺盛的英语对已有的大量词缀仍不满足,它还要借用或造出更多的词缀,如mini-,giga-,nano-,pico-,femto-,atto-,-oriented,等等。mini-是60年代出现的,来自意大利词minimature(小型化)。现代技术使一切产品都精巧化了,因此这个词缀妙用无穷:minibus,minicar,minibike,minicam(emra),minisub(marine)……几乎任何小型化的东西前面都可冠以mini-。大陆通常译为“小型”,如“小型机(minicomputer);在台湾则译成“迷你”,如“迷你裙(miniskirt)”,音意皆妙,堪称是译名的典范。第四种方式是缩略,就是取几个词的首字母或部分组成一个新词。如前面的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写者、读者皆感累赘,现在就被缩略为mosfet。由此产生的新词极多,如: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light-emitting diode→ledbinary digit→bitintegrated circuit→IC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radar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COBOL单个的词也可“简化”:ampere→ampgasoline→gaslaboratory→labsubmarine→substereophonic→stereotelephone→phonecamera→cam这种简化在现代科技英语里已成为潮流。事实上许多新词都是为了简化而造出来的,如radio取代wireless telegraphy,ionosphere 取代upper conducting layer,conductivity取代reciprocal of resistance,等等。瑞典语言学家Kerstin Klassor说:“通过这种方式(指简化),物理学和工程技术英语开始模仿化学和数学的语言——使用公式化的长串符号来表达复杂的内容:类似‘Design techniques,using ecl,ttl,cmos,bimos and jfet circuitry……’的句子在科技英语里越来越多”。第五种方式是反成——从现有的词里删去假想的词缀而得到新词。如laser,看起来是由lase+er组成,于是把-er去掉,得到一个新动词lase(发射激光)。其他如:tape-recorder→tape-recordsoft-landing→soft-landautomation→automateaviation→aviateholography→holograph第六种方式是借用——这里主要指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词汇。英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的开放性,它很善于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词汇: robot(机器人,捷),tungen(钨,瑞典),silo(导弹,西班牙),kamikaze(遥控飞行器,日本),sputnik(人造卫星,俄),cassette(盒式磁带,法),raster(光栅,德),wok(锅,中),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方式,如转化——将人名、地名、商标名转化为普通名词(wankel,diesel,tty,kodak,nankin……);翻译——翻译外语词(如,zero-point-energy译自德语Nullpunkts Energie);拟声——beep,ping-pong,whiz等等,方式多样,不胜枚举。1976年英国的《NEW SCIENTIST》杂志上出现一个新词ecneics(反科学),系science一词的倒写。如法炮制的词还有mho(电导单位姆欧,ohm的倒写),daraf(拉法,电容单位法拉的倒数,farad的倒写)。英语构词法的别出心裁于此可见一斑。以上是创造科技新词框架的几种基本方式。这些方式可任意组合,综合运用,从而变化无穷地派生出无限多的词汇用以描述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如可以先合成,再缩略: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或者,先缀合,再合成,再缩略:multimedia→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MPC……如此无拘无束、灵活多变地构词,使得英语具有词汇丰富、表达力强、生动活泼等特点。但有时也出现过分随意的现象。如电视电话问世不久,就有picture phone,viewphone,videophone,videotelephone等四种名称。逻辑电路中的“与门”之类,居然多达11种叫法,这就与科学语言所要求的严谨简练大相径庭。这一点,虽然语言学家、科学家提出过解决办法,但还是非常“自由化”,因为语言毕竟不是由少数人规定得了的。三、科技名词的汉语译名准则译名是一切翻译的基础,译名错,意思必错。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多种多样的专业词汇、手册,正说明了此项工作已引起重视。但是,也许正因为编译者众,出版者多,加上无明确的指导方针,有相当一部分译名是粗糙而混乱的。首先要确定一个衡量译名好坏的标准。英语中不少新词是由科学家为自己的发明或创见而创造的,如W.Gilbert(吉尔伯特)创造的electric(电);M.Farady(法拉第)创造的ion(离子),cathod(阴极),anode(阳极);A.G.Bell(贝尔)创造的telephone(电话);J.L.Baird(贝尔德)创造的television(电视);B.E.Rutherford(卢瑟福)创造的half life(半衰期)……这些词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语言学家都一致称善,因为它们是“明确而简练(exact and brief)”。“明确”、“简练”既是评价新造术语的标准,也是评价译名的标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译名必然成功,不符合的就不易被接受。如“aerospace”,曾被译为“航空宇宙”、“航空空间”、“宇宙空间”,既不明确,又不简练,大家都不满意,译名统一不起来。最后译为“航天”,就被普遍采用。分析一下我们现有的一些译名,可看出它们的毛病正是不明确,不简练。如计算机里的card,其复合词很多,下面抄录几条并附上《英汉计算机技术词汇》里的译名:card feed 片馈送机card interpreter 卡片解释程序card-proof machine 卡片验证机card reader 卡片阅读机“卡”在中文里本来就有“卡片”之意,如“资料卡”、“目录卡”,所以上述译名实是累赘,完全可以简化为“送卡机”、“释卡程序”、“验卡机”、“读卡器”等。类似情况在科技译名中十分普遍。Spooling一词的译名,可谓是混乱的典型。该词只有一个含义,但各种词典里的译名至少有9种:同时外围联机操作,假脱机输入输出,假脱机,预传输,缓冲传输,斯普林,斯坡林,思坡林,什坡林。这本是个缩略词(全称是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 on-line),国际通用,完全可以不译,直接引用(如spooling 系统),或统一音译为斯普林。翻译外语名词的方法不外乎三种:意译:World Wide Web 万维网virtual reality 拟真horsepower 马力submarine 潜艇telephone 电话bomber 轰炸机computer 计算机cross 十字架音译(包括直接引用原文):logic 逻辑 humour 幽默radar 雷达 TOEFL 托福(考试)motor 马达 bus 巴士JAVA 佳娃(语言) clone 克隆UFO 幽浮 DDT BASIC音意混译:Internet 因特网 minibus 小巴AIDS 艾滋病 motorcar 摩托车carbine 卡宾枪 ice cream 冰淇淋jeep 吉普车 beer 啤酒utopia 乌托邦 Europe 欧洲音译必须统一用字,使之尽可能接近国际上主要的语言的读音或拼写,同时要与中文已有同音的音译词区分,如当前非常热门的生物工程技术“克隆” (英文原文是clone),与计算技术里的“克隆(Kron)”不应用相同的汉字。意译则必须透彻理解原词的涵义及相关概念,进行构词分析,探本溯源,字斟句酌地寻求最佳译名。音译较少风险,而意译则有贻笑大方的可能。1994年杨振宁博士因“Yang-Mills规范场论”再获美国最高科学奖鲍尔奖,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将“Yang-Mills”译为“杨氏磨房”,成为和“牛奶路”一样的国际笑柄(Mills本是与杨振宁一起研究、同获鲍尔奖的科学家的名字)。所谓译名更富创造性,主要是针对意译而言。鉴于科技词汇的标准化是个国际问题,早在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各成员国推荐过制定科技词汇的原则。该原则是在美国术语委员会主席D.Roller博士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1.一个术语只应有一个技术涵义;2.一个概念只应有一个名称;3.相关的概念应有相近的名称;4.不相关的概念其名称在音、形上应有明显的区别;5.术语最好能见词明义;6.名称应简单而发音清晰;7.一个名称在国际上主要的语言里应一致。显然,这也应该是我们制定译名的法则。应该说,要做到这几条很不容易。部分原因就是新术语或译名首先都是科技或管理人员提出的,他们大多没有“字斟句酌”的经验,很少下“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功夫。等到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对他们的“创造”进行规范化的时候,那些非规范化的词语早已“约定俗成”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邮码”与“邮编”之争。国际上邮区代码统称为“zip code”或“post code”(邮码),中国邮电部却画蛇添足取名为“邮政编码”。“政”者,国家某一部门主管业务之总称也(如“民政”“税政”“渔政”等),“邮政”大大超过“邮区”的范畴,舍“邮区代码”而用“邮政编码”已属不当;“邮政编码”推出后,邮电部门又将它缩写为“邮编”,进一步违反了汉语词汇的简写法则,导致谬种流传。四、科技名词提倡音译意译、 音译、音意混译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本无需扬此抑彼,但在我国,长期以来有重意译轻音译的倾向。有的人总认为音译不算译,不足以显示水平,宁可造出个非常笨拙的“意译”,也决不音译,甚至对已被公认的音译词,也必欲除之而后快。过去曾有人试图用“战车”取代“坦克”,用“假象牙”取代“赛璐璐”,未能成功。近年来,用“维生素”取代“维他命”,“青霉素”取代“盘尼西林”,用“激光”取代“莱射(雷射)”却被视为“当然”。这种竭力追求意译的倾向与国际潮流实在是背道而驰。随着国际科技交流的日益重要,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统一科技术语是个紧迫的国际问题,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音译(包括直接引用)。如向来讲究“国粹”,对“英语垄断”耿耿于怀的法国人现在不仅经常照抄英语词汇,甚至放弃自己固有的词汇改用世界上通用的英语词:ingeniere→engineering,patron→pattern,conteneur→container,等等。参见Technical Translating Manual,ASLIB,1991。奉行拿来主义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日本人,几乎对每个英语科技词汇都采用音译。1950年日本文部省关于科技术语的提案明确指出:“对于国际通用的术语可以不加翻译,直接引用。”现在有人称日语为“Japlish(英式日语)”,正说明了日语吸收英语词汇的程度。我国如果走极端相反的道路,就可能使自己的语言趋于孤立、封闭,与世界的隔阂加深,不利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利于人类的知识共享,不利于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器翻译,就像我们现在的图书分类体系,与国际图书的分类、检索体系格格不入。其实,周恩来总理早在1958年就指出过:“汉语拼音可以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从文字发展方向来看,中文终究是要拼音化的。音译词在拼音化之后,接近英语词,这样会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器翻译。鲁迅先生更是坚决反对杜撰新汉字和死拼硬凑译名的。他说,认识并记住“Cd”不是比生造并记住“镉”更容易、更有用吗?即使是译人名,他也坚决反对“附会成中国的人名模样”,他说:“南北朝人译印度的人名:阿南陀,实叉南陀,鸠摩罗什婆……决不肯附会成中国的人名模样,所以我们到了现在,还可以依了他们的译例推出原音来。”——从译文能推出原音,这是音译的无可替代的长处。如何音译,哪类词用音译,总的原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1.国际上已有统一拼写的通用科技术语及缩略词,应音译或直接引用原文,如JAVA、DDT、APC、FORTRAN、BASIC、DNA、ecl、ttl、cmos、bimos、jfet、spooling之类。当然,这些词汇首次出现时,必须注明其全称或技术涵义,以便于读者准确识记和理解。2.除已有传统、公认译名者外,人名、地名、元素名称、公司商标名、书报刊名、参考文献名等均可直接引用原文。3.一般词汇以“明确简练”为权衡标准。如果意译既明确又简练,如“World Wide Web”译为“万维网”,当然就不必音译;反之则应音译或音意混译。如“AIDS”译为“艾滋病”而不译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Internet”译为“因特网”而不译为“国际互联网”,tank译为“坦克”而不译为“战车”,等等。应该说,译名不仅是科技和翻译工作者的事,它事关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及科技、文化的发展。上述译名的准则和音译的惯例,社会上懂得的人越多,我们的名词规范工作就会越顺利,就越利于我们的文化融入世界。 ----------------第18页① 这种倒置的复合词在古英语里非常多,据估计,公元900年的文献中,倒置词占整个复合词的47.6%,公元1000年时占30.9%,1100年占22.6%,1200年时占12.6%,到1250年,降至0.9%以下。参见陆殿扬著《英语词序研究》,商务印书馆。------------------第19页① DEVELOPMENT IN THE TERMINOLOGY OF PHYSICS AND TECHNIQUES,P191。此处ecl=emitter coupled logic (射极耦合逻辑),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mos=bipolar combined with mosfet(双极组合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结型场效晶体管)。--------------------第20页① 这11个词是:AND gate,AND circuit,AND elementt,AND unit,coincidence circuit,coincidence gate,coincidence unit,conjunction circuit,conjunction gate,intersection gate,logic product gate。② 参见DEVELOPMENT IN THE TERMINOLOGY OF PHYSICS AND TECHNIQUES,1988。③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21页① 参见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ng,UNESCO,1954。---------------------第22页① 参见Technical Translating Manual,ASLIB,1991② 参见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ng,UNESCO,1954。③ 参见《鲁迅全集》卷1,第396页。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为了交流思想,要求在接触同一事物(包括概念)是能获得相同的信息,因而需要对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事物给予命名,使所订的名称与其代表的概念之间建立固定的对应关系。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同信息”的手段由打结、图形符号发展到文字;信息交换的方式由语言、书写、发展到计算机处理;需要得到的信息量极大地增加,速度突飞猛进。形势的发展使对这些事物和概念的命名已不是某个人“随心所好”微不足道的事,而是一门科学。国际上已形成了一门学问——术语学(terminology)。国际标准化组织把研究术语学的原则和方法,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具有汉语特点的我国术语是我国灿烂的科学文化的一部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术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有鲜明特点的一系列科学命名的原则和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近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文化的优越性愈来愈被国内学者和国际社会认识,我国术语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具有汉字文化特点的我国术语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本文试图就汉文术语的科学命名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怎样才是好的命名?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城镇道路名往往突出方位性或区域特点;取人名有刚、雅、美等选择;文艺作品定题要艺术地反映内涵;企业名要表示企业的特点和兴旺发达的愿望。在众多的事物(或概念)之中,科技概念最复杂,最精确,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研究科技术语的命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科技术语的命名应当遵循什么准则,目前提法颇多,譬如,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准确性、简明性、经济性、中文特性、国际性、通俗性等等。讨论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把握住科技术语的基本功能。术语是概念的代表,人们通过术语区别不同的概念,运用术语表达、交流概念,并且往往还可通过术语理解概念。术语要好懂好记这是基本的要求。因此术语要具有区别性和简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项基本功能,术语命名的基本准则概括说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一、科学性是术语命名的基本要求术语命名应具有科学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要求:1.概念清楚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概念要具体存在,要在人们之间互相交流,必须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就是术语。所以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形式,科学概念是术语的内涵。术语所代表的概念必须清楚,这是命名的先决条件。“所指”不清的命名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在引进术语时,不弄清是什么概念,把外文词直译成中文,常产生把外国不统一的,混乱的的异名同时译出,影响我国名词不统一,产生混乱,或者译名“词不达意”,甚至产生谬误。2.命名要正确反映术语的概念和特征术语是概念的代表,概念是术语的内容。概念—定义—定名是术语的基本环节。正确反映科学概念内涵的命名才能较好地使所定的术语达到好懂、好记,我们平常说的“望文生义”“顾名思义”就是命名反映概念内涵所产生的效果。例如激光、静风、狂风、微型计算机、透冠雨(林学)等术语,即使是隔行人,一看也能基本知其意。反之把watchdog直译为“看门狗”(计算机术语“监控器”);把ergonomics订名为“尔刚学”(系统科学名词,名委新订名为“工效学”);把放射化学术语milking译为“挤奶”(从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中提取子体核素)。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把外国术语简单翻过来,也不是按科学概念命名的方法。因此引进术语的命名是从科学概念出发的创造性工作,不是简单的翻译,国外好的命名可以借鉴。总之术语应该尽可能以最简洁的文字,使人们从字面上就可基本理解其内涵,得到较多的信息。以上原则并不排斥有时用音译或音意结合的方法,甚至直接引用外文名。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方法对待千千万万复杂的事物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变化,不能不分好坏,一概排斥外国的东西。例如有些术语概念复杂,不易用汉字表义;有的外文音节少的术语(如radar雷达,gene基因);有的术语是高文化层次科技人员使用的(如以DNA表示脱氧核糖核酸),这些不同的订名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外(缩称)结合形式的术语在科技术语中也显示出音义结合和简短的优点,例如“艾滋病(AIDS)”中的“病”,“BASIC语言”中的“语言”等都是加入表意的“属”概念,给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信息。3.单义性术语有单一和专用的特性,即一个术语只对应一个概念。“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不可能准确交流思想,易引起概念混乱。例如“电机”是常见术语,但在电机厂、电机系、电机学会等词中,“电机”的内涵不统一,产生混乱和扯皮事。又如“盐”字,一指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食盐(NaCl),二指酸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后所形成的化合物,这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曾多次出现把“盐”分别代表的两个不同概念(如防冻盐)混淆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故。所以术语学理论明确规定“一词一义”是术语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部门,如医药界应十分重视一药一名的统一工作。目前,汉语术语一词多义的现象并不少见,人们常用已有的词通过借用、比喻、扩展、缩小、转意等方式赋予新的概念。例如“病毒”由生物学、医学术语借用到计算机领域;“阳离子”由物理学术语借用为纺织品名称;“软件”由计算机术语扩展到管理、决策方面。术语学理论强调命名的单义性,但更强调在一个学科不能“一词多义”。如果两个专业领域相差甚远,不至于产生歧解,可以允许有个别一词多义。以上所举的一词多义现象因在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环境中,混淆的可能性较少,未引起大家重视,其严重性也与同一学科的“一词多义”不同。例如“干部腐朽”一词在林学中理解为“树木主干部分产生腐烂”,并非指人而言。但这种一词多义的命名法不宜提倡,特别是在现代化信息时代,它会给建立术语数据库、信息交换等带来困难。4.符合汉语的语言文字规则和习惯术语是一种专用语言,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命名应符合语言学的规则和习惯,如构词特性、表意性、双音节组词,可扩展组词性等等。例如“吲哚、甲基红、V-P、柠檬酸试验”(微生物名词),“未充分成长的风浪”(海洋学名词)等词缺乏术语精练的指称概念的特性;“董分布”(数学)不符合一般为双音节词的习惯;“提唇肌”比“唇提肌”(人体解剖学名词)更符合汉语构词习惯;用字要选用派生能力和专指能力强的字。注意遣词用字避免产生误解。以上为命名科学性的几点要求。有不少学者提出命名应具务“准确性”,但所谓准确性的内涵不明确,因而不易理解。如果指命名要准确地反映概念的全部,“望文”能使概念一清二楚,这种要求未免苛刻。准确性与简明性常常是矛盾的,要求术语要完善表达概念,必然会使术语太长,实用性差。所以术语只是概念的代表,只要求把概念的主要特征用文字进行浓缩,方便记忆和交流。术语不能代替严格精确的定义。对命名要求在其使用的范围内不引起误解和混乱,使人能直接地,或通过联想帮助理解涵义。可以说理想的术语是定义的浓缩或提示。二、系统性术语作为科技概念的代表,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与科技的发展同向、同步的。与科技概念体系一样,术语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无序的。每一条术语在其概念体系中有特定的位置,形成体系,也叫术语树。词与词之间有同位、上下位、包含、组合等关系。对命名的系统性要求正是从事物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内在科学关系等方面,反映这种客观实际。例如地学家把地球和地球周围的物质称为地理圈、景观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等等,形象地反映结构整体中各层次的物质和状态。又如风力用一系列汉语形容词表示其强弱关系:静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清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飓风。可见术语的系统性命名可直观地反映术语间的概念层次,使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该词的内涵和词义,达到好懂好记的目的。怎样做好系统命名?1.明确需命名的术语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2.明确该术语的上位概念和类词;3.弄清与其处于同位、上下位等关系中的对应词;4.了解该术语的区别特性(种差)。具备了这些条件再选用恰当的语词表达。为了做好系统命名,要十分重视作为复合术语结构成份的词干(包括语法意义上的词根、词缀)的命名。还要重视基本词(往往是属性词)的订名,这类词往往可派生一系列术语。定好一个,影响一片。在系统命名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给予充分地重视。由于“一物一名”的原则对药物命名有更特殊的意义;WHO明确要求,同一类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在命名时应当表明这种关系。他们将同类药物订出词干,通过公布一系列这种词干,使同类药物的名称系列化。如局部麻醉药-caint(-卡因),青霉类-cillin(-西林),通过这些词干可以识别相当一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类别。实现术语的系统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人们的认识水平、科学发展水平、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特点等的影响,有时同一概念(或物质)的术语由于与多个学科交叉,按不同科学体系命名,致使产生异名,如地学中的陨石,在未落到地面时叫陨星,矿物学上叫陨铁,它们在各自的学科之内都符合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不易引起概念混淆。总之,命名的系统性注重事物的全局、事物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在术语命名中体现出来,使术语更科学、更清晰,有利于发挥人的逻辑记忆能力(如联想、分解、组合、对比等),较好地达到易懂、易记的目的,它是科学命名的准则之一。三、简明通俗性语言作为人们传播信息的载体,自产生以来始终根据明确、简约的两条基本要求发展。为了交流思想的需要,概念常常需要浓缩,形成代表概念的术语,这种目的便决定了简明性是术语的重要特点。在书面上具有表义功能的汉字本身具备简洁的特点,为汉语术语达到简明化提供了最好的基础条件。据粗略抽样统计英文与中文相同概念的术语平均所占二维面积之比约为1∶0.7,为解决简明问题,国外大量采用缩写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必须在记忆全称的基础上才好理解。同时一个缩写词,有时可以表达十几个概念,产生大量重复。我国术语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接受自然优选的事实,正是人们要求术语简明的反映。例如“光纤”取代了“光学纤维”;“空调[器]”取代了“空气调节[器]”;“冠心病”取代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laser一词引进以来,先后有“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受激光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受激发射光”、“莱塞”等十几个名称,现已被“激光”所代替,这个词具有“简明”和“顾名思义”的优点,在科学界为大家乐于接受,处于“稳定状态”(近来娱乐市场上受港台影响,刮起“镭射”风是不科学的)。以上例子说明术语订名是否做到简明通俗,不是一般的形式问题,而是信息社会中与经济效能、速度以及与术语生命力有关的事。做好术语命名的简明通俗性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引进外国术语应以意定名为主。汉字是表意文字,偏旁部首一般都有一定的涵义。有的语言学家说它是一个“集成电路块”。以汉字组成的术语,明显比西方文字简短。用音译方法命名术语则丢掉了汉字的表意性(选字时还要专门选用回避表意的字),把一个汉字只当一个音节去跟拼音文字对应,必然冗长,不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地球物理学名词Medvedev-Sponheuer-Karnik[in-tensity]scale被译为“麦德维捷夫—施蓬霍伊尔—卡尔尼克[烈度]表”,这种由15个以上汉字组成的音译订名很难为使用者接受,订为“MSK”[烈度]表”优点明显。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少数情况下由音译命名的方法,例如音节少的外来词(2~4个音节);较高文化层次科技人员用的术语;涵义复杂,不便用少数汉字表意;音意结合的方式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艾滋病”(AIDS)、“3P抽样”(林学名词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prediction)。2.注意遣词用字。命名时要选用顺口、易理解、信息量大、易组词的字,不用生僻字。3.在不影响正确理解涵义的基础上,术语用字尽量精练。如“流行性感冒”简为“流感”。但“流行性脑炎”不宜简为“流脑”,以免与“流行性脑膜炎”混淆。应特别注意基础词订名的简洁性,以利于由基础词派生的复合词尽可能做到简洁。4.要善于概念中提炼关键性的内涵进行命名,不能要求精练简短的名称全面准确地表达涵义。命名不能代替精确的定义。5.术语要让大家乐于接受才有生命力。已习用的,无重大缺陷和引起理解上混乱的词尽量不改。例如有人主张把已使用近百年的“原子量”、“分子量”改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基本概念并无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从简到繁的改动实无必要。确实要改的词,应分析“可接受性”,避免大家不愿接受,又改回来。6.科学命名一方面不要追求深奥、玄妙,另一方面也要脱俗。它与群众口头俗名不同。命名注意“通俗性”并不是提倡用“俗名”。俗名常常是表面的,比喻性的、浅薄的,也有的是借用普通语言表达特有概念。例如石油装置上的“狗腿”、“老虎头”、“蛤蚂”,计算机上的“菜单”、“馅饼图”等等。科学术语要典雅,讲科学性。命名通俗性是指要遵重约定俗成,要简明易懂,为大家接受。四、结论以上关于术语命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的要求,分别体现了对术语自身的要求,对术语之间整体性方面的要求,以及表达形式方面的要求。我们工作中发现已有的术语中三者之间有时发生矛盾,如何处理好三方面的要求,什么要改,什么不改往往引起专家们争论,有的问题较难处理,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要按以下情况综合考虑:1.新术语还是流行多年的习用术语。对于新术语,科学性的要求应该从严。2.看该术语的问题是错误问题,还是好坏问题,错误的、易引起概念误解的应修改。属于锦上添花的问题以少作改动为宜。3.看该术语目前使用的状态是混乱的,亦或是统一的。如属前者,应尽量选择符合科学性原则的术语;如属后者,改动从严掌握。4.看该术语影响面的大小。改动后影响面很大的要十分慎重从严掌握。避免改动后引起长期混乱。在统一术语的问题上,人们的习惯势力是很严重的。常常因此而给统一工作带来困难。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掌握“约定俗成”的原则,遵重大家的习惯,另一方面对某些按以上原则确要改动的术语应该坚决改动。当个人习惯与全局产生矛盾时,要以全局为重,要为下一代着想。有的科学家说得好,“统一比不统一好,早统一比晚统一好”。每个人都要服从全局,必要时要为此割爱。这样经过多方面的齐心努力,我国的科学术语命名及统一工作,一定会在科学合理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第一批物理学名词,其中选收了基础物理学部分的2491条基本词。1996年公布了第二批物理学名词,约一万条。这第二批公布的名词是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第一批名词审定的基础上,对物理学各个专业领域的基本词作了补充,并着重对近二三十年各科出现的基本词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慎重定名,为物理学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作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工作中,遵照科学术语的定名原则,即“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既考虑中文构词的特殊性和习惯,又要便于交流”,“对已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再强行改动”。以上原则,在具体词的讨论中,往往会发生相互矛盾。比如“科学性”与“通俗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约定俗成”。在一些有争议的词定名时,更易有强烈的碰撞。审定中对这些有争议的词作认真的研究,广泛地征求意见,最后慎重而果断地作出决择,现对已公布的中文名词中若干有较大变更的命名作简单介绍。1.动理学(kinetics)与英文“kinetic”对应的汉文词,原有“运动的”“动力的”定名。但“运动的”对应英文kinematic,“动力的”对应英文dynamic,分别有独立的含意。近年来kinetics在力学中已很少使用。kinetic theory of gases一词,原称“气体分子运动论”,其理论是从微观运动的机理来研究宏观规律,力学名词委员会在审定时建议定名为“气体动理论”。我们审定时认为这个定名很恰当,避免了与“运动的(kinematic)”“动力的(dynamic)”之混淆。从而physical kinetics应相应定名为“物理动理学”。2.位力(virial)英文virial一词,原称“维里”。这是音译词,容易造成人名译音之误。此词所表达的物理概念是质点系中各质点的位矢与所受力的标积的时间平均之和乘以-1/2,即:-(1/2)·。据此,将“维里”一词改为“均位力积”,简称“位力”,既与原名读音相近,保持音译的特点,又符合汉字表义的特点。3.常量与常数(constant)英文constant一词,原有多种称谓:常数、常量、恒数、恒量、衡量等十分混乱。我们在讨论中,首先肯定废除恒数、恒量、衡量之称谓。对于常数、常量,考虑到汉字表义上有所区分,定义常数为无量纲的常量。因此在1988年第一批公布时,曾决定constant有常数、常量两个不同概念的汉文词。对此,遵循定名“科学性”的原则,此决定是可行的。但与“约定俗成”的原则相距甚远。通常在物理上大多数的constant都是有量纲的,如阿伏伽德罗常量(数)、普朗克常量(数)、玻尔兹曼常量(数)都是有量纲的,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大多称之为“常数”。许多人给我们来信,提出此区分实在给使用中带来不便。鉴于“常数”一词已“高度”地约定俗成,故第二批审定公布时作了修定,把“常数”订名为“常量”的又称,不再作严格的区分。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新词命名时,对有量纲的constant用“常量”订名。4.晶格与点阵(crystal lattice)英文crystal lattice一词,多年来有晶格、点阵两种称谓。lattice一词有“点阵”与“格子”双重含义。在1975年出版的《英汉物理学词汇》中称为“晶体点阵”,寓意于把“晶格”统一到“点阵”上去。但20多年过去了,在晶体学中,一直沿用“晶格”,强调晶体中“格子”的结构。实质上,crystal lattice中既有由原子排列成的点阵,又有由化学键组成的格子。本次订名,考虑到各方面的意见,以及近年来学科的发展,在晶体学中,我们尊重习惯中较简短的称谓,crystal lattice命名为“晶格”,而废弃“晶体点阵”。由此产生的系列词为:晶格常量、晶格热容、晶格动力学等等。但近年来在统计物理及其他学科(如规范场论)中经常使用各种离散模型,那里的lattice与晶格无关,其内涵既包含“点阵”,又包含“格子”,故本次订名为“格点”,如格点动物(lattice animal)、格点规范(lattice gauge)等等。在复合词中一般简化作“格”,如格气模型(lattice gas model)、对偶格[点](dual lattice)、笼目格(Kgomé lattice)等。在某些场合强调“点阵”的含义时,如lattice array,作“点阵列”。5.“概率”与“几率”(probability);“离散的”与“分立的”(discrete);“期望值”与“期待值”(expectation value)probability一词物理学过去常称“几率”,在数学中则称为“概率”。对这类常用的影响较大的基础性名词,全国名词委员会更强调应该做到统一和规范化。经数学、物理委员会协调,物理委员会决定尊重数学委员会的命名,这次公布时物理名词已改称为“概率”。与此相应地“最可几的”定名为“最概然的(most probable)”。同样,“分立的”概念在数学中称为“离散的”,“期待值”在数学中称“期望值”,这次物理学名词定名时都照改。6.“绝热”及“浸渐的”(adiabatic)英文词adiabatic,在物理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表示没有热交换的,称“绝热”,此系列的词如:绝热方程、绝热过程、绝热压缩、绝热指数等等。另一个是表示极缓慢的,称“浸渐的”,系列词如:浸渐近似、浸渐条件、浸渐跟随、浸渐不变量等等。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而且在过去已经区分过,教科书上也出现过,这样的定名应坚持。在这次公布的物理学名词中,我们重申将其分别定名。  相似文献   

16.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科技新词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布第一批推荐使用的信息科学新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和参加新词审定工作的吴鸿适教授、张伟研究员、过介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王宏高级工程师。会议邀请了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北京四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中对会议作了专门报道。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同志主持。潘书祥同志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定名工作的情况,他说:全国名词委成立十二年来,已按学科建立了5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约有1700多位一流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项工作,共审定公布了近40个学科的名词。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新形势,全国名词委自去年开始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采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和公布试用近年出现的一些科技新词,计划成熟一批公布试用一批,这次公布的信息科学方面的新词,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经过专家反复研讨、协商最后确定的,希望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在宣传、推广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词上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名词委信息科学新词组副组长张伟研究员代表名词委发布了第一批推荐的十七条新词,这批新词是由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三方专家联合,选择当前使用频繁,应用较混乱的词作为这次的重点,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并召开了四次会议讨论,最后确定的定名。随后,吴鸿适教授介绍了这批新词中的重点词Internet的定名经过:Internet这个词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而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不下十余种,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交互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造成了混乱。根据全国名词委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如术语的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为“因特网”,它有以下优点:1.专指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复合词;3.有利于将Internet(因特网)与internet(互联网)区分开;4.便于推广和应用。吴鸿适教授强调了我们的定名过程是十分严谨、审慎的,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并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相信其会得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发布会上,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理事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孙俊人理事长说: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经过专家反复讨论确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如果仅依靠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定名,没有新闻媒体的宣传,就不能将所定的名词推广开。希望新闻媒体对名词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协助全国名词委推广公布的名词。报刊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多组织采访或开辟一个专栏、或刊登一些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新名词,这样才能达到新词定名的目的。电子学会将全力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为名词的推广工作尽一点力量。张效祥理事长说:这次由三个学会联合审定信息科学新名词的做法是一个创举,很适合这三个学科发展越来越密切的形势,我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名词工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会十分重视名词工作,在第一批计算机名词审定公布后,现已着手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同时积极配合全国名词委组织新名词的审定工作。定名是困难的,推广更困难。要广开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请新闻界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这些新名词;在科技界的期刊、图书中也要推广、使用这些新名词;同时应多与港、台开展名词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宋直元理事长说:通信学会全面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不断有新名词出现。尽快对这些新名词进行审定、定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使科技人员、广大群众之间的信息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发布的新词能否被使用,要依靠传媒来传播和推广使用。全国名词委对新名词采取审定、推荐、公布的工作方式很有创新精神,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在新词出现时,给予系统、准确的概念和定名并加以推广,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很重要,对科技普及将发挥极大作用。新闻出版署高永清司长也发表了讲话,他说:“名词的统一,标志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这些名词的命名,是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的,出版界应率先使用,杂志、刊物应广泛推广。感谢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名词统一所做的工作。”发布会上,各新闻单位的记者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各位专家均给予满意的答复,整个发布会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问我,当国际科技编辑感到最难的是什么?我会说最头痛的是科技新名词。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新名词层出不穷,大批外来新词甚至直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都市流行语。与此同时,外来新词译名混乱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种现象对文化传播、学术交流、语言结构带来负面影响。解决外文科技新词的中文翻译已成为日益迫切的新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科技界和新闻界的高度重视。译法中的混乱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只名叫多莉的绵羊,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关于“克隆”(clone)这个词的争论也随之产生。许多人对译成克隆持不同看法,如3月14日我社《值班简报》刊出新闻研究所文有仁同志写的《不要把“无性繁殖”译为“克隆”》一文,认为应意译成无性繁殖,不应音译为克隆;参编部(即“参考消息编辑部”)5月9日《参考报道研究》(增刊)刊出《“克隆”是否应有个对应合理的中文词汇》一文,认为参编部翻译人员应积极想出一个能在国内普及生根的译法;《光明日报》4月25日发表题为《给“克隆”改个名好》的短文,呼吁我国科学家和翻译家尽快为clone找出相对应的合理中文词汇,以利于在用汉语思维的人中做文化知识普及。据我们了解,参编部翻译和编辑在用克隆这个词时,是极为慎重的,曾多次征求科学家的意见;这个词事实上已为众所熟知,改起来也很困难了,只能等国家有关部门有新规定再说。同时这只克隆绵羊也已译为两个中文名字,参编部译成“多莉”,因为这只羊是雌性的,而我社国际部叫它“多利”。最近,IBM公司的Deepblue计算机战胜俄罗斯著名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这台计算机名字,除了译成“深蓝”外,还有“更蓝”“特蓝”“超蓝”“更深的蓝”等。据专家统计,关于Internet的译法不下15种,有国际互联网、互联网、交互网、英特网、网际网路(台湾和新加坡用此名)等,这一被称为世界第四媒体的全球性网络至今中文译名没有最终统一(编者注:全国名词委已定名为“因特网”)。互联网络译名引起的争议远远超过“克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网络intranet现在也存在三种译法:内部网络、企业网络和企业内部网,《参考消息》一直用内部网络(编者注:全国名词委已定名为“内联网”)。互联网络中最热的world wide web,英文简写为WWW,参编部用的是“环球网”,外面有人译成万维网、全球网、世界网(编者注:全国名词委已定名为“万维网”);一些著名高科技公司的中文译名也存在混乱,被称为“蓝色巨人”的美国IBM公司,新华社在报道中长期使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而该公司在中国注册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并用此名在国内媒体作广告。在一次新产品展示会上,我遇到该公司中国公司公关经理管忠,同他谈及译名问题时,他说公司中文名字是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用的。美国Oracle公司,我们以前译为“奥拉克尔”,后按国内部报道江泽民主席接见其总裁时用的译法改为“奥瑞克”,而该公司自己叫“甲骨文”,据说这个公司名字的英语意思就是甲骨文。译者也叹奈何1997年1月15日,《科技日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关于Cyberspace与Virtual Reality的翻译》。该报还专门配发了编后记,讨论这两个新名词的中文译法。cyberspace是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1984年杜撰的一个新词,它指想像之中的一种空间,电子通信就在这一空间发生。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根据cyber这个词根造出许多词,如cyberway,cybernation,cyberculture,cybersociety,并在同行中得到广泛认同。我在英文科技报刊和日常报道中多次见到,而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我部把cyberspace译为“电脑空间”;《计算机世界》报曾译为“赛百”;瀛海威公司办的《信息产业周报》译为“赛博”,把cyberspace译为“电子空间”,把cybercoffee译为“网上咖啡屋”;还有人把cyberspace译为“多维空间”。但是,至今没有找到被广泛认可的合适译法。《科技日报》这篇文章的作者建议将cyberspace译为“电象空间”,把virtual reality译为“虚拟实在”。参编部把virtual reality译为“虚拟现实”,前不久《人民日报》将它叫“灵境技术”。《科技日报》编辑在这篇文章的编后按中呼吁说:“中文应当进入信息时代。cyberspace一类词应当出现通俗易懂的译法,我们欢迎有关专家提出高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加之国内媒体在时效上展开竞争,统一科技新词译名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名词有其独特性,很难说谁对谁错。如空间站、太空站、航天站和轨道站,很难严格分出对错或高下。2.媒体竞争日益激烈,都要抢时效,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时间去推敲。许多媒体没有长期从事科技翻译和编辑的专门人才,造成许多常识性错误。像《计算机世界》报等专业媒体干脆将许多技术名词直接用英文,免去这方面的烦恼。3.科技新词出现速度快,数量大,给译名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信息领域新词量大,由于网络连全球,几乎人人都可以造词,例如:电子邮件E-mail;电子货币ecash(由electro与cash合成);电子杂志ezine(由electro与magazine合成);网民netzen(由net与citizen合成);网业家netrepreneur(由net与entrepreneur合成)。这种造词方式比较容易,造词量也很大,而且流行速度快,流行面广。4.商业对科技名词翻译工作造成一定冲击。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他们根据商业需要为其公司名称和产品取中文名字,而又没有专门机构定期将这些中文译名介绍给媒体,造成多种译名同时使用,而且这些公司取中文名字并不一定符合中国的译名传统。5.国家没有权威的科技译名或管理机构。由于科技译名专业性强,新闻报道要求时效快,即使有了这种机构,实际运作起来也困难重重。《参考消息》翻译科技新词的一些做法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参考消息》科技报道量和报道面都不断扩大,同时也推出了一批新词,比较成功的有: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克隆、黑客等。由于我们有一批长期从事科技翻译和报道的人员,加之《参考消息》发行量大,许多科技名词为读者所接受,通过先入为主和约定俗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我们在处理科技新名词时,采用“用前慎重,用后坚持”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在译编时慎重酌斟原文的意思,参编部有长期从事科技选译编的专家,对新名词有较强的敏感力和较高的翻译技巧,许多新词是集体讨论后定下来的,建议今后这一点明确形成制度。2.平时留心科技类报刊、有关政府部门和权威专家对新词的叫法,广采众长,力求完美。这方面例子很多,如去年我国政府将联合国有关条约的中文文本中的沙漠化一词改成荒漠化,我们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个变动后,立即将新词通知给有关翻译,我还在部内《参考报道研究》(增刊)上介绍为什么将这个词改叫荒漠化。后来我发现有些媒体仍叫沙漠化,这就算用错了。生命科学领域中迄今为止最浩大的工程——人类基因组工程,以前我们译成人体基因组工程,后来专家在科技报刊用了人类基因组工程,我们马上改过来。纳米技术也是一样,我们1990年时叫它纳诺技术,我从杂志上看到科学家已有确定译法时,马上改过来。一些权威的老专家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听听他们的意见可以提高译名准确性,同时也提高报道的权威性。3.直接与专家和有关机构商谈。Windows刚流行时,直译应叫“多窗口”,我就此词请教了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司长杨天行和当时美国微软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后,译成“视窗”,台湾也译成“视窗”,这个词现在已被广泛接受。4.一旦使用就不轻易更改。在使用互联网络和克隆等许多词时,我们遇到许多读者和专家提出不同意见。由于我们在使用前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这些词使用后就坚持下去,使之最后在社会上流行开来。记得有一位老专家建议我们将电动汽车改叫电动车,我们发现国家科委在文件中也是使用电动汽车,最后没有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解决科技译名问题难度将越来越大,政府如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混乱局面将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新华社能在参编部、国际部、国内部等部门间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并成立一个包括社内外专家组成的科技译名咨询机构,将对规范和推广科技新名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一种约定性符号,科技术语具备语言符号的一般功能和特征。因此,在研究语言符号特征时概括出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科技术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即以语言符号具备的一些功能和特征,来阐释科技术语应具有的特性。1.科学性自人类创造符号之日起,就将其用于指称事物、指代概念,这是符号的最基本的功能。汉字符号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有很多字符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如“月”字是按“残月”形状而来),而是有明确涵义的(虽然也有一些字符的形成是任意的,但在形成之后也就有了约定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术语是由两个以上字符组成的,在选择所用字符时,应在明确术语所指的前提下,选取具有最贴切意义的字符,以表达术语所指。因为术语是用来指代和限定科学概念的,所以首先要表达它所指的科学涵义,即术语应具备科学性。术语应当较准确地反映概念的特征。换言之,术语应当是从概念的科学涵义出发,为其选择一个“名符其义”的符号。对反映概念不准确的术语,以及词义相近常混淆的,则应当予以更正。如mechanical motion过去一直称为机械运动。在机械工程领域还可以,但在天体力学中还叫机械运动就没有准确指出其科学内涵。因此在力学学科定名时就改为“力学运动”。如noise常被称为噪音,实际上在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声与音的区别记载,成调之声即有规律的声才叫音。而noise只是杂乱之声,定名为“噪声”才比较准确。又如,polytrope曾称“多层球”,但此概念指的是按多方物态方程建立的恒星结构的模型,根本没有“层”的含义,定名“多方球”更为科学。汉字符号具有表意功能,可以使我们借助它进行思维和认识客观世界,借助它实现传达和完成接受。因此最佳科技术语应当是人们能从字面上领悟其科学概念,这就要求在确定术语时应当重视术语的学术意味。如放射化学中有个术语,英文为cow,原译名就是“母牛”。显然化学中是没有“牛”的,这是个借用词,现按其概念内涵定名为“核素发生器”,“母牛”只能作为俗称。又如石油工程名词中有个dog house,过去直译为“狗窝”,很不确切也十分不雅,现定名为“井场值班房”。又如建筑中的bracket曾按形状译为“牛腿”,现定名为“托座”;公路中catwalk曾称“猫道”,现定名为“施工步道”。通过这样的修订,使这些术语能够反映出所涵盖的基本概念,也符合翻译工作“信、达、雅”的原则,并使术语能更好地发挥表意功能。2.单义性从符号学意义上讲,文字符号是起指代概念作用的,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使用文字符号,可以趋于简单明了。但由于简单也容易产生歧义,如“功夫”这一个词,就表达了“时间”和“本领”两个概念。这种现象在常用词汇中会造成误解,如出现在术语中,就可能产生严重得多的后果。所以审定术语时应强调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称为“单义性”,就是要求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反过来讲,一个概念也只有一个术语与其对应。这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一词多义的”,应当设法选择不同词汇表达不同含义。如英文mass和quality是两个相去甚远的不同概念,而至今汉语中都将其同称为“质量”。全国科技名词委最初在公布大气科学名词时就有两条“大气质量”(atmospheric mass,atmospheric quality),其实两条词概念相差很远,一个是指大气中物质的多少,另一个则是指大气成分的状况,但由于人们使用惯了,一直难以更改。在大气科学第二批名词审定时下决心改了过来,分别叫作“大气质量”和“大气品位”,使专业人员甚至非专业人士一看这两条术语就能明确其所指。其次是对“一义多词”的应尽量统一为一个术语。如大气科学中nowcasting曾有“现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日预报”、“短时预报”、“临近预报”5个译名,现统一定名为“临近预报”,把其他词淘汰掉,不再使用。又如地理学中overland flow曾有“坡面水流”、“坡面漫流”、“陆面水流”、“地面径流”、“表面水流”8个词,现统一为“坡面流”。对于一个外文词具有易混淆的多个汉文对应词,应分别定名。如pressure就有“压力”和“压强”两个常被混淆的术语,不能作为同义词对待。又如interface有“接口”、“界面”两个词,前者只用于计算机的硬件,后者限于软件。又如perspiration就有“出汗”和“发汗”两个易混淆的词。前者指人或动物皮肤排泄出液体的过程,后者则指由于药物的作用而被动出汗的过程。这些不同的概念都要分别确定出不同的术语。对于常被混淆乱用的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词,也要根据所表达的不同的科学概念加以区分,分别定名。如acoustic susceptance译名为“声纳”,而sonar译名为“声呐”,在有些辞书中常把“声呐”写成“声纳”,而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声纳”是声学中的一个物理量,而“声呐”是超声探测与定位的音译名,应根据概念的不同,分别采用两个术语。对同一概念的中外文都具有同义词时应推荐一个规范术语。如atomic weight定名“原子量”,后又出现了relative atomic mass,译名为“相对原子量”,有的文献还有relative atomic mass of element,译名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尽管外文词有变化,译名也不同,但其概念是相同的,都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对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现维持原定名为“原子量”。又如mathematics logic译名为数理逻辑,symbolic logic译名为符号逻辑,两术语均表示为了避免自然语言的含糊和逻辑不充分性,采用人工设计语言,处理有效变元及运算的规则,因此是同一概念,现定名“数理逻辑”。又如instruction register译名为指令寄存器,还有program register译名为程序寄存器,此二术语均指一种用来保存指令,以便解释并执行的寄存器。现统一定名为“指令寄存器”。3.简明性如前节所述,人类之所以要用符号指代概念,表示意义,是因其有简单明了的特性,可用一种简明的方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概念,以至替代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物。如“熵”字是近代科学家创造出的一个文字符号,要完全解释清它的科学涵义,也许要用整整一篇科技论文;而指代概念,只用一个字符就可以表示。符号的简明性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术语更应注重简明性原则,这是因为术语表达的概念复杂,出现、使用频率都不高,如果术语过长,则难以记忆,因此,用术语指代概念应简短明了,使人易懂、易记、易写。大部分科技术语是很简短的。如optical fibre定名为“光纤”;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已由“无线电探测与定位”,按英文词首缩略词的radar音译定名为“雷达”。近年来,出现很多很长的词或英文词首缩略词,若译全名则太长,如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 (IMPATT),全称为“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现简化定名为“崩越二极管”。又如long range and tactical navigation system,全称为“远程战术导航系统”,现按其缩略词LORTAN音译定名为“罗坦系统”。还有的全称有10多个字,如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全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共14个字,现简化定名为“CMOS集成电路”。有的外文词如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prediction,很难译出一个简明的中文术语,现定名为“3P抽样”。4.习惯性由于符号具有任意性,因此要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挥交流工具的作用,就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人为约定。一般来讲,这种约定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文字符号已约定俗成之后,就不宜轻易变动,因为一旦变动,就需要另一个约定的过程,这期间就会造成人际交流中的混乱甚至障碍。术语也具有这种约定俗成的特性,我们又称其为习惯性。由于术语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虽有些术语在约定之初确定得不够科学,或是原定义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但因其使用年代较长,人们已习惯于如此使用,也不宜轻易改动。如英文robot定名为“机器人”是不准确的,其本质不是“人”,而是“机器”,称其为“拟人机”或“智能机”倒确切些,但考虑到社会上已普遍习惯于“机器人”这个称呼,因此,不宜轻易改称,否则易引起新的混乱。又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火车、汽车等已不是定名时的原始概念了,人们虽常说火车无“火”,汽车无“汽”,但如果现在生硬地改变人们的习惯,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术语的科学性和习惯性有时产生矛盾。往往有些术语由于不具备科学性需要修订,但又因其已约定俗成难以变更,这就需要术语工作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适度为好,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处理。在审定这些术语时要掌握好“度”的关系。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载体,当旧的术语表示的意义已违反了科学原理,还是应当向“科学性”靠拢,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对那些还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的,可采取一定的变通办法。比如,给此概念确定一个新术语,但允许旧的术语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作为过渡,当新的术语已约定俗成,再废止旧词。例如,计算机术语menu引入之后,已约定俗成为“菜单”。但显然计算机中并没有“菜”,从其功能上分析,定为“选单”更为科学,但考虑到习惯性,公布规范术语时,确定为“选单”,而将“菜单”作为“又称”(不推荐使用的术语),等到社会承认“选单”后,再废止“菜单”的使用,这是一种积极稳妥的方法。5.系统性术语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科技术语又是术语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模式。在确定术语规范时,要考虑到它的系统性,这是因为任何领域内的科学技术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有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逻辑联系。而科学技术的整个学科体系和框架是建立在术语基础上的,因此制定术语规范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术语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有层次、成系统、合乎分类学的科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其逻辑相关性,其中包括上位与下位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时间、空间和因果联系等逻辑关系。例如地理学术语中的地理圈、景观圈、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等,这些系统化的术语形象地反映了地球构造整体中各层次的物质和形态。此外,还应当考虑学科概念体系和构词方法。像英文词首经常出现的extra,super,ultra,very常被译为极、超、特、甚等。在频率系统系列定名为极低频ELF、超低频SLF、特低频ULF、甚低频VL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在集成电路系统就有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在计算机系列中就定为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中型计算机medium scale computer、超级小型计算机super minicomputer、大型计算机large scale computer、巨型计算机super computer、小巨型计算机mini supercomputer等。highway,express way,free way过去均译为高速公路,现分别定为“公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又如,在制定概念的各个系列的术语符号时,采用“种差+属”的形式逻辑公式,它包括邻近的属概念(是比被指代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和种差(是被指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其中“属”是上位概念,“种”是下位概念,如机械工程术语中的车床、铣床、磨床、镗床、刨床等。在术语规范化中遵从系统性原则,使术语体系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建设起来。6.协调性符号是在人类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为完成这一交际任务,就需要普遍约定意义、确立规范,使其在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范围得到认可,才能发挥其传播交流功能。术语是一定学科领域内的专用符号,表示一定的概念和意义,但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同一概念往往在不同学科里都要运用,而各学科也必须进行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各学科在表述相同概念时用语要统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必然会产生各学科分别确定术语的现象,因而在术语规范化工作中,应当贯彻协调性原则:即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各自的惯用术语,在协调时副科应向主学科的术语靠拢,主学科定名时也要考虑到副科使用的情况。如probability这一概念,物理学及其他学科过去多数定名为“几率”或“或然率”,现都统一按其主学科数学定名为“概率”。又如discrete一词,物理学中称“分立[的]”,现服从主学科数学的定名改为“离散[的]”。又如virial coefficient,化工学科习用“维里系数”,现据主学科物理学的科学概念定名改为“位力系数”(原名系音译,易误作人名),其他学科也作了改动。又如医学中的silicosis一直称“矽肺病”,矽在化学中已改为硅,现从化学,改为“硅肺病”。某些情况下,个别术语在不同学科中一时难以协调统一,可暂时并存,以后再根据实践情况逐步统一。如vector在物理学中定名“矢量”,数学中定名“向量”(又称“矢量”)。7.中文特性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构建术语时,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术语规范化中应当考虑并保持中国特色。如我国天文学家早已定名的“金星”、“木星”等就有中国特色,而不采用外来术语的“爱神”(Venus)和“大力神”(Jupiter)的译名。还有二十四节气的定名以及中医针灸中的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在定名时应当反映汉字表意特点。对于自外文转译过来的术语,也应考虑这一问题,如在物理学名词damping汉译过程中,有译为减幅、阻迟等说,均未能十分贴切地表达其涵义,物理学家杨肇燫先生偶发奇想,得“尼”字有“逐步减阻”之意,遂为“阻尼”,应用巧妙得体沿用至今。又如mirage一词表示“一种与大气温度分布有关的反常大气折射光象”,由于中国历史上早已有“海市蜃楼”之说,定名为“蜃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十分简洁、便于理解和构词(上蜃、下蜃、侧蜃等)。还有个别词是造的新字,如口腔医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表示“下颌在静止位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由于使用频次高,《口腔医学名词》就有其146个派生词,因而按中文特性和汉字生成规律,新造了一个术语符号“”(hé音)用以指代这个概念。造新字不应提倡,并应尽量避免,但有的字已约定俗成,被广泛接纳了,定名中也可考虑使用。如“砼”,已在现场被广泛应用,它比“混凝土”简化,并已被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因此在《建筑学名词》中予以采用。8.国际性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科学是无国界的,人类需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当代国际交流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随着现代化通信条件的改善和通信手段的发展,我国与“国际大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因此在确定术语时也应更多地考虑它的“国际性”问题。从文化缔构观来看,文化、文字是由各国(民族)历史长期形成的,文字符号是不同国家(民族)的特征之一,不能脱离国家、民族的实际。汉字具有信息量大、表意简洁等明显的优点,中国的科技术语规范化应坚持以汉字为主,以表意方法为主的符号约定方式。同时在简洁、高效的原则下,注意吸收外国好的、群众易接受的名称。对有些概念较复杂,以表意方式定名过于烦琐的术语可按音义结合或音译的方式确定,譬如受大家欢迎的“FORTRAN语言”(原文+义)、艾滋病(原文音+义)、克隆(clone音译)等。这样便于在国际交往中对等互译,更好地发挥术语符号的交流作用。为便于国际间交流,术语的定名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如我国气象中曾有“热带气旋”(tropical depression),“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台风”(typhoon)和“强台风”4个词,但国际上无“强台风”而有“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为考虑与国际接轨,我国也取消了“强台风”一词,而增加了“强热带风暴”一词,并修改了定义。又如我国煤层划分中曾有“硬煤”(hard coal)与“软煤”之分。前者指无烟煤,后者指烟煤。但国际煤层分类法中无“软煤”,而“硬煤”指无烟煤与烟煤的统称。我国也按国际分类而取消了“软煤”的定名。此外,人名的译名协调按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原则协调统一,即“名从主人,尊重规范(按新华社译名手册),约定俗成,副科服从主科”的原则。涉及地名的术语按全国地名委员会的译名规定协调统一。通过这些原则,较好地处理了国际性问题,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术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以上是审定术语工作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的一些基本原则。当然,一个术语是不可能同时具备上述所有特性的,而是要把握住它的主要特点,分清主次,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因词制宜”地给术语以准确定位,使术语形成最优化结构。以上讨论了一些审定术语时应遵循的一些普遍定名原则问题。这些定名原则既体现了符号的一般性质、作用和功能,也符合科技领域对术语的特殊要求,因而在术语规范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依照这些定名原则审定术语,更有利于发挥术语的基本功能,在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