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2006年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 丙泊酚 安定 司可林诱导,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吸入氨氟醚,间断给仙林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病人拔管后即刻、1h、3h、24h的意识状态、认识功能、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所有病人诱导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瑞芬太尼组麻醉恢复苏醒快、舒适,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都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杨秀花 《甘肃科技》2014,30(16):130-131
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随机抽取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20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各96例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F)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后10min、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时间等。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佳,拔管后血压、心率比麻醉前有所降低(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PR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PF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稳定,术后恢复迅速,与芬太尼相比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烧伤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30例.R组于手术开始前2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手术开始后即刻持续静脉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F组分别给予等量的芬太尼.分别记录病人入室后麻醉前(T1)、切痂取皮时(T2)、植皮时(T3)、术毕呼之睁眼时(T4)血压、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切痂取皮、麻醉维持期间MAP及HR变化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呼之睁眼时间为(9.6±4.7)min,较芬太尼组短.结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 异丙酚对烧伤患者影响轻微,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对其麻醉效果的影响。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4例,以随机双盲法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麻醉诱导前十分钟对照组予以右美托咪定0.6μg/kg,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RA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10.561,19.233,8.035,2.775,10.644,P0.05)。两组T1、T2、T3时的CERO2、SjvO2、CjvO2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且拔管后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t=16.623,6.36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29,P0.05)。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十分钟,应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显著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镇静效果良好,有助于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和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arcotrend指数(NI)指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需行颈椎前路神经减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闭环组(A组)和人工组(B组).两组均以相同的方式诱导,当NI下降至≤46且持续30 s以上时,A组设置NI的目标值为36自动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质量浓度维持NI在(26~46).记录诱导前即刻(T_1)、诱导后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减压前(T_4)、减压后1 min(T_5)、减压后3 min(T_6)、减压后5 min(T_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NI,计算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托品、麻黄碱和乌拉地尔等药物使用量,不同麻醉深度(NI26~46、NI26、NI46)的时间比例及拔管时间.结果:与B组比较,A组充分麻醉NI26~46所占时间百分比升高,丙泊酚平均维持质量浓度降低,瑞芬太尼平均维持质量浓度增加,拔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NI指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麻醉,术中可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与人工组相比,精确的调控方式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丙泊酚用量减少,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7.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麻醉作用。选取行LC治疗的118例患者,并划分成两组,将术中单纯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5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比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意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建立气腹后心率(HR)、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测定值均有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幅度高于治疗组。术毕,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降至诱导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高于诱导前(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意识状态(OAA/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78%较对照组的20.34%低(P0.05),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对LC患者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评价瑞芬太尼对全凭静脉麻醉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选择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年龄25~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n=15).A组:不用瑞芬太尼;B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 ng/mL;C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4 ng/mL:D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6 ng/mL.每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诱导的血药浓度均为3μg/mL.术中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调整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为40~60.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2xED95)的罗库溴铵后各组病人肌松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结果显示,4组病人的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得出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罗库溴铵没有协同作用.瑞芬太尼减少静脉全麻中肌松药用量的作用机制是中枢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硝普钠组)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控制性降压期间两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别不大(P>0.05),A组心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异氟烷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4~10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与丙泊酚芬太尼异氟烷组(PFI组)。麻醉诱导后,PR组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PFI组持续输注丙泊酚,间断静推芬太尼,辅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循环反应调整丙泊酚速度及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与PR组相比PFI组插管时及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较大;两组间在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R组明显较短。结论与PFI组相比,PR组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清醒迅速、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围术期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合并室性早搏的围术期骨外科手术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全麻插管进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组在全麻前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入室后则滴注果糖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期(T2)、手术中(T3)、麻醉复苏拔管前(T4)血压、心率和室性早搏的的发作次数变化以及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早搏发作次数在用药后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期、插管期、手术中血压相对较稳定,波动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各时间点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波动较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0%,有效率为61%,总体有效率为81%.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防治围术期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8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K组(氯胺酮组)和R组(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先给予静脉诱导后,术中麻醉维持K组采用静脉泵注氯胺酮和异丙酚,R组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用VAS方法)、麻醉苏醒等情况.结果发现: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但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术后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K组(P<0.05).在相同的麻醉效果下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后苏醒快,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比较。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年龄8个月~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与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Ⅰ组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麻醉诱导单次注入芬太尼后持续输注丙泊酚、辅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插管、手术开始后5 min、拔管时Ⅱ组HR、MAP均高于Ⅰ组HR、MAP(P〈0.01);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I组均少于Ⅱ组(P〈0.01);而在术后躁动发生率中II组少于Ⅰ组(P〈0.05)。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复合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术后苏醒迅速,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患儿接受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B组15例患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两组术中均使用1%~3%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惠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诱导时间、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患儿血压、心率、诱导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7%七氟烷吸入复合氯胺酮诱导过程中患儿循环较稳定,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术毕拔管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使用PCA泵镇痛;分别记录苏醒后(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镇痛期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VAS评分A,B组高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24 h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B,C两组术后血压、心率下降(P0.05);3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P0.05),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困难气道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附一名山分院行气管插管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2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单次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应激反应指标、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100例(ASA分级I~Ⅱ级)拟行急诊剖宫术产妇随机分为碳酸利多卡因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两组按照相同的麻醉方法及给药方式至阻滞平面满足手术需要,并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后3min及5min和1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改变、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给药过程中均出现了平均动脉压(MAP)的下降和心率(HR)相应的增快.但碳酸利多卡因组较盐酸利多卡因组出现得早.两组的此种改变均能得到有效地纠正.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异常,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碳酸利多卡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起效时间和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阻滞完全、麻醉效果确切,对产妇及新生儿毒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硝普钠组)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控制性降压期间两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别不大(P〉0.05),A组心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下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组( LM 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 T T组:20例).观察诱导前(T0)、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后5 min(T3)及拔管或喉罩移出后1 min(T4)的SBP、DBP、HR、SpO2、Pet CO2及Ppeak;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结果 LM组和TT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2时TT组SBP、DBP和H R均显著高于LM组(P<0.05);TT 组术后呛咳反应程度、麻醉恢复时间及喉部损伤情况明显高于LM 组(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