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分别应用量子化学中HF-SCF-LCAO从头算法和CNDO/2与MINDO/3法计算了甲基鸟嘌(?)和甲基团同鸟嘌呤N7和O11原子相连的形态,以及后者加成物的电子电荷分布和立体化学,得知参与化学变化分子的异常官能,伴随反应引起DNA螺旋结构强烈的变化。并通过相洽场法和超分子近似法计算,分别得到了相应构型的相互作用能,致癌芴和四种不同核苷酸碱基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腺嘌呤间的堆积相互在作用能,稳定化能相应为~0.70,-1.43,-2.52和-1.04千卡/摩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检测NF-κB负调控因子A20基因3'非编码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的方法和rs77191406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99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DNA的A20基因3'UTR全长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所测A20 3'UTR序列与Gen Bank中的序列(NM_006290.3)通过BLAST程序对比,检出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A20基因SNP rs77191406位点多态性.结果:在A20 3'UTR mRNA 3080位点检测出CT突变,该突变在基因库中已有作为SNP登记(rs77191406),该SNP在7例(7.07%)健康人样本中检测到,但并未发现其他突变和多态性.成功建立PCR-RFLP检测A20基因SNP(rs77191406)的方法.结论:首次报道中国健康人群中A20基因3'UTR存在rs77191406,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ndel)作为基因组中最丰富的变异位点,已成为农作物中最重要的辅助育种标记。桑葚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目前果桑品种选育方法仍然以传统育种方法为主,缺乏足够的SNP/Indel标记。本研究对3个时期"安葚"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并分析桑葚转录组序列中SNP/Indel位点的特征,将含有SNP/Indel位点的Unigene通过GO、KOG/COG、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转换类型为SNP的主要类型。绿果期与黑果期转换类型中以A/G型最多,颠换类型中以A/T型最多。红果期转换类型以C/T型最多,颠换类型中以A/T型最多。Indel片段的长度以1、2、3 bp为主,大于10 bp的缺失突变数量远大于插入突变数量。分别有28 345、6 299、5 737条序列的功能在GO、KOG/COG、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从KEGG注释结果中筛选出122个与花青素、黄酮类合成相关且含有SNP/Indel标记的基因。果桑SNP/Indel标记数据库将在品种的选育、鉴定方面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CML),CD3ζ链表达明显下降,分析与CD3ζ存在互补关系的FcεRⅠγ基因在CML患者中表达水平,以了解T细胞免疫中TCR信号转导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CML患者和健康人各2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FcεRⅠγ链的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PBMCs中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FcεRⅠ γ表达水平变化与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CML病人中FcεRⅠ γ表达上升,提示FcεRⅠγ可能在一定程度调节CD3ζ链缺陷所带来的T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浓度的dNTP逆转录反应,分析丁苦瓜、丝瓜、蓖麻和水稻的25SrRNA sarcin/ricin区域中的甲基化核苷,发现了这4种植物25SrRNA的第3023、2966和2962位的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嘌呤是2’-0-甲基化核苷;在丝瓜和苦瓜25SrRNA的第2992、2990位的胞嘧啶和鸟嘿吟是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两个2’-0—甲基化核苷;第2994位点的尿嘧啶是苦瓜、丝瓜、蓖麻和水稻的一个碱基甲基化核苷;而且,植物25SrRNA第3023位甲基化腺嘌呤核苷刚好位于sarcin/ricin结构域的茎环上,与核糖体失活蛋白切割位点相距仅5个核苷酸,而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的rRNA相同位点上没有甲基化修饰的存在,根据这一结果推测,RIPS来源植物核糖体RNA的自我保护可能与这一位点的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在脐带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21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水平,21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对照.结果:T-bet基因和Gata-3基因在CBMC和PBMC中均存在一定表达,Gata-3基因在CBMC中的表达水平(0.43±0.35)%与PBMC(0.42±0.27)%相比无明显差异(P=0.925),而T-bet基因在CBMC中的表达水平(0.47±0.48)%则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2.12±1.48)%(P=0.000).结论:CBMC中T-bet基因表达低下,可能与脐带血移植后GVHD发生率低下以及发生程度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尝试探讨抗CD3×CD87单链双特异抗体介导的单核细胞对CD87+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pET24a/抗CD3×CD87单链双特异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获得的工程菌经超声破碎,先在变性条件下亲和纯化目的蛋白,再采用稀释复性方法对scBsAb进行复性.其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达纯化的scBsAb与两种相应抗原的结合情况.最后,通过CCK-8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CD87阳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杀伤效应.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较高纯度的scBsAb;scBsAb能与PC-3细胞表面CD87特异性结合,并且能与CD3特异性结合;scBsAb的浓度及效靶比影响scBsAb介导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10∶1,scBsAb浓度为100μg/mL时最大杀伤率达到40.86%;在scBsAb浓度为100μg/mL,效靶比为40∶1时达到最大杀伤率60.9%.此外,ELISA检测表明,在scBsAb介导的PBMCs靶向CD87阳性肿瘤细胞杀伤过程中IFN-γ的水平显著增高.结果证明,scBsAb能够在体外有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CD87阳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以线粒体COI基因为分子遗传标记,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曲靖地区灰尖巴蜗牛5个种群的COI基因DNA序列,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物种群体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群体COI基因序列有变异位点47个,包括简约信息位点43个(转换与颠换)和单突变位点4个;核苷酸A、C、T、G所占比例分别为32.50%、29.43%、27.54%和10.53%,并确定了14种单倍型.在5个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H)最高的是P1和P3,最低的是P4;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的是P2,最低的是P4;核苷酸成对差异比较明显的是P1.上述结果表明曲靖灰尖巴蜗牛整个群体的COI遗传多样性偏低,这为针对该物种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在含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有序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电沉积CdTe纳米晶构成了CdTe包覆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CdTe/TiO2),然后将聚3-己基噻吩(P3HT)的氯苯溶液旋涂到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上构成P3HT包覆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的复合结构(P3HT/CdTe/TiO2),在P3HT/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复合结构上使用离子溅射法喷镀Au膜构制Au-P3HT/CdTe/TiO2结构的杂化太阳电池,实验测得以Au-P3HT/CdTe/TiO2结构组装的杂化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0.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不良反应,利用皮下注射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统计动员的不良反应种类和轻重程度;采用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统计枸橼酸钠中毒症状的比例、干细胞采集效果;统计分析动员的不良反应程度与干细胞采集效果的相关性.从78例外周血干细胞被采集者中(患者43例,亲属供者共3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9岁中,外周血干细胞动员90%以上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为骨骼酸疼,不良反应一般较轻、易耐受.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的占64%,其中最常见为口周麻木,中毒症状的表现较轻,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 mL后均缓解.收集单个核细胞(MNC)均大于2×108/kg,CD34 细胞大于2×106/kg,集落刺激因子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与采集成品中的CD34 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P> 0.05).结果说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大多数会出现不良反应,反应一般较轻、易耐受,不良反应程度对采集效果无影响;采集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一般较轻、易缓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低产双乙酰的菌株,从保藏的啤酒工业酵母菌种中分离甲磺隆(SM)抗性自发突变株,经低温发酵测定发酵液的发酵度和双乙酰等啤酒风味物质的含量,结果得到ZT21-9-2等5株优良的SM抗性株.其中SM抗性株ZT21-9-2用500 L发酵罐发酵8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8.4%,发酵液的双乙酰、总高级醇和乙酸的含量分别为0.036 3、79.53和74.90 mg/L,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探讨致使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编码基因ILV2突变而使ALS结构改变的关键碱基,为构建低产双乙酰的啤酒酵母工程菌提供依据,作者比较了SM抗性株ZT21-9-2及其亲株EY2-1的ILV2基因的DNA序列,结果发现SM抗性株ZT21-9-2共有6个碱基发生了转换,1个碱基发生了颠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维生素D对SLE患者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SLEDAI评分大于8分,病情均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30例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VEGFR-2~+EPCs在全血中的比例;通过计数再贴壁和构建侵袭小室检测EPCs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1)体外培养过程中,活动期SLE患者EPCs数量(0.028±0.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67±0.012)%,有统计学差异(P0.05);(2)活动期SLE患者EPCs迁移率(1.7±0.9)‰及黏附能力(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EPCs迁移率(3.1±1.6)‰及黏附能力(34±11),有统计学差异(P0.05);(3)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25(OH)D质量浓度(14.47±10.39)ng/m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质量浓度(24.15±7.98)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4)25(OH)D能够增加活动期SLE患者EPCs数量(0.045±0.012)%,高于未加25(OH)D组(0.031±0.012)%,有统计学差异(P0.05);(5)25(OH)D能够增加活动期SLE患者EPCs迁移率(2.6±0.7)‰及黏附能力(24±9),高于未加25(OH)D组迁移率(1.3±0.8)‰及黏附能力(13±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诱发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从而导致EPCs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最终造成狼疮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障碍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