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汉族冠脉介入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323名无血缘关系并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福州地区汉族患者,应用PCR-基因芯片法分析氯吡格雷代谢相关CYP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福州地区汉族冠脉介入患者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和CYP2C19*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5%、39.9%、5.6%、10.2%、2.5%、0.3%。CYP2C19代谢型以中间代谢型的频率最高,为45.5%,最低的为慢代谢型(为13.0%)。CYP2C19*1、*2和*3的频率分别为64.3%、31.4%和4.3%,该结果与中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基因在男性组和女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福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其他地区相近,存在较多的氯吡格雷代谢功能缺失基因,性别不是CYP2C19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天津地区322例冠心病患者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经统计,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分别为*1/*1(44.7%)、*1/*2(38.1%)、*2/*2(10.3%)、*1/*3(6.6%)、*2/*3(2.6%)、*2/*17(1%)、*3/*3(0.3%);按照代谢类型统计,超快代谢型9例(3.0%),常规剂量用药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快代谢型135例(41.9%),常规剂量用药;中间代谢型138例(42.9%),需增加剂量或换药;慢代谢型40例(13.2%),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需换药。天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为提供个性化治疗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中相关指标以及心绞痛临床症状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24h的各种检查水平指标(肌钙蛋白值水平指标、PRU水平指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24 h内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组,分别评价用药前,用药后7 d,用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7 d及90 d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均能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及MPV(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血小板宽度幅度低,能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有望代替氯吡格雷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YP2C9基因多态性对苯妥因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5名健康受试者CYP2C9基因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了野生型CYP2C9*1/*1携带者和杂合突变型CYP2C9*1/*3携带者对苯妥英代谢的影响.结果检测到5名健康志愿者携带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1075位碱基A-C),为CYP2C9*1/*3杂合突变型,未检测到CYP2C9*4(1076位碱基T-C)和CYP2C9*5(1080位碱基C-G)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受检人群中,未检测纯合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实验结果表明,CYP2C9基因型与p-HPPH/苯妥因代谢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野生基因型携带者的平均代谢率为携带CYP2C9*1/*/*3杂合型等位基因志愿者的2倍以上,且两种基因型携带者间的代谢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对本次健康受试者的CYP2C9基因型与苯妥因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引起酶活性降低,对苯妥因的代谢减慢,与CYP2C9野生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中国人群中CYP2C9*3(1075A-C)的发生频率较高,约为85~10%.因此,当CYP2C9在药物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时应检测其CYP2C9*3突变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5例患者、195支血管238处B型或者C型复杂冠脉病变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9例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所有病变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90.37%,病变成功率为89.50%。13例手术失败,死亡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随访结果1例院外死亡,11例再发心绞痛,2例行血运重建,余均未发现不良心脏事件。讨论:PCI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成年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分型、血管弯曲度、左、右冠状动脉直径和植入支架直径,长期饲养后动物体重变化,探讨两种品系小型猪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巴马小型猪9只,贵州小型猪12只,雌雄兼用。常规麻醉动物后,称重,行冠状动脉造影,目测冠脉直径,以过膨胀方式植入支架,再次行冠脉造影观察支架贴壁情况。术后常规饲养动物,饲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于支架植入后26周,再次麻醉动物,称重,行安乐死。比较两次实验动物体质量变化,由介入医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冠脉分型、血管弯曲度,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植入支架段冠状动脉的最小直径和参考直径。结果两组动物均完成支架植入实验并存活至实验终点,死亡率0%。经过26周饲养,巴马小型猪的体质量变化显著小于贵州小型猪(P〈0.001)。两种小型猪冠状动脉均为右优势型,血管弯曲度〈30°。巴马小型猪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参考直径和最小直径以及植入支架型号与贵州小型猪无统计学差异(P〉0.05)。巴马小型猪的右冠状动脉的参考直径明显小于贵州小型猪(P〈0.05),最小直径和植入支架型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活体、动态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发现巴马和贵州小型猪的成年动物冠状动脉分型均一且与人类一致;血管弯曲度小、易于进行介入导管操作;主要分支直径适合植入直径2.75 mm或3.0 mm规格的冠脉支架。在慢性实验饲养过程中,成年动物的体重变化不大。因此,两种品系小型猪均适合冠脉支架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CO、CH_3-N≡C插入C_p~*W(NO)(CH_2SiMe_3)(η~3-CH_2CHCHMe)中W-C键的选择性进行了理论研究.C_p~*W(NO)(CH_2SiMe_3)(η~3-CH_2CHCHMe)与CO反应时,CO选择性地插入W-CH_2SiMe_3键之间而不是W-CH_2CHCHMe键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和与W相连的烯丙基碳原子相比,与W和Si相连的碳原子带有更多的负电荷,因而带正电的羰基碳原子更易进攻与W和Si相连的碳原子,合理的解释了实验事实.实验还证实,对于C_p~*W(NO)(CH_2SiMe_3)(η~3-CH_2CHCHMe)与CH_3-N≡C的反应,CH_3-N≡C选择性插入W-CH_2CHCHMe而不是W-CH_2SiMe_3,很显然插入的选择性与CO相比发生了逆转.研究发现导致的原因是,尽管CH_3-N≡C插入W-CH_2SiMe_3在动力学上仍然有利,但插入W-CH_2CHCHMe在热力学上有利,而且研究表明CH_3-N≡C的插入是一个热力学控制过程,正是这个热力学控制过程导致反应最终按CH_3-N≡C插入W-CH_2CHCHMe的方向进行,得到实验上得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B19H0/-2的结构和性质。利用不同杂化泛函包括PBE0、TPSSh、B3LYP和X3LYP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富硼硼氢团簇B19H0/-2进行了构型优化,得到一系列能量较低的构型,确定了B19H0/-2的最稳定结构均为平面Cs对称构型而不是长条状的平面双链带状结构。虽然它们与B0/-19的全局极小结构明显不同,但是可以由B0/-19相应的次稳定结构加氢生成。通过氢化热ΔE和吉布斯自由能ΔG的计算表明,氢化反应B0/-19→B19H0/-→B19H0/-2为放热反应,且B19H0/-2在热力学上均可稳定存在。另外,CsB19H-2(1)的ΔEGap为3.10eV,接近于C2vB-19(b)的3.13eV,预期极有可能被实验观察到。正则分子轨道(CMO)分析表明,最稳定结构CsB19H-2的离域π轨道与[10]环轮烯D10hC10H10和C2vB-19(b)的离域π轨道存在着对应关系,但CsB19H-2不具有芳香性。本文中在PBE0/6-311+G(d,p)水平下计算了阴离子B19H-2的垂直剥离能(VDE)和绝热剥离能(ADE),模拟了B19H-2的光电子能谱图(PES),以便于实验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2.
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 5.0 μm)色谱柱, 在优化流动相最佳体积比和流速的条件下, 用超声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型土壤中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 CP)的质量浓度. 结果表明: 土壤样品经3次乙醇溶剂超声萃取后, 通过有机滤膜净化, 以V(乙腈)∶V(水)=4为流动相, 在0.8 mL/min流速下10 min[KG*8]内完成色谱柱(Agilent SB C18)的分离, 提取效果较好; 在0~75 mg/L内, CP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9 8, p<0.01); 空白土壤中CP的检出限为042 mg/L; 不同质量浓度和剂型的CP溶液在草甸黑土、 黑钙土和风沙土中添加24 h后的回收率为82.44%~91.66%, 标准偏差为1.34~5.04, 变异系数为0.02~0.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症状患者,应用125Ⅰ粒子支架植入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以期找到对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透视下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经口置入捆绑式125Ⅰ粒子覆膜支架.术后按Stooler计分评价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程度,Karnofsky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定期随访进行食管造影,胸部CT检查,评价食管通畅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生存时间统计.结果19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患者125Ⅰ粒子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再狭窄3例,纵隔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6/19).置入术后生存期2~1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1个月.结论125Ⅰ粒子支架植入可有效改善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Fe~(3+)掺杂Cr_2O_3黑色颜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反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Cr2-xFexO3(x=0.3,0.6,0.9,1.2,1.5和1.8)的近红外反射无机颜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Color CIE 1976 L*a*b*色度分析软件和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TG-DSC)等对颜料样品的结构、近红外反射特性、颜色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颜料样品均为刚玉型结构。Fe3+掺杂的颜料具有高的近红外反射率,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近红外反射率呈现先增加后略微减小的趋势,在700~2 500 nm波段平均近红外反射率最高达到了85%。合成的颜料样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所以,此种Cr2-xFexO3粉体作为"冷"颜料在建筑涂料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镇痛药对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行剖宫产产妇504例,按照剖宫产术中镇痛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产妇术后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产妇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C组产妇术后不给予镇痛药,比较三组产妇术后d 1、d 2、d 3疼痛评分,开奶时间、泌乳量,总结最安全的镇痛方式,并且镇痛药物的代谢产物对婴儿的影响最小.结果:A组产妇术后d 1、d 2、d 3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C两组,三组产妇开奶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A、B、C,A组与B组泌乳量明显多于C组,A、B两组乳汁中麻醉药物代谢残余量明显少于新生儿作用量,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镇痛,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产妇的应激反应,对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CCSD(T)/6-311+G(d)//B3LYP/6-311+G(d)方法对CnB4(n=2~7)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成键特性和势能面进行了研究.CnB4(n=2~7)的最低能量结构为单重态的封闭的环状结构,具有有趣的生长模式,这些最低能量结构存在较强的三中心键,归因于σ和π键的协同作用.能量分析表明,a1(C2B4)、c1(C4B4)和e1(C6B4)具有相对高的稳定性.一些较低能量异构体满足Hückel(4n+2)规则,具有π芳香性.异构化分析证实了异构体b1和b3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的,在将来实验中可能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淫羊藿素(ICT)对不同p53分型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为复发耐药性卵巢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胸腺嘧啶核苷酸(TdR)双阻滞法建立周期同步化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淫羊藿素对同步化后的不同p53分型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浓度为20μmol/L淫羊藿素作用下细胞株周期蛋白CyclinE、CyclinB1、p53及CHK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素浓度为20μmol/L作用4 h时即产生周期阻滞作用,阻滞效果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其中,p53野生型C13~*细胞株G1期百分比升高(P0.05);p53变异型A2780cp细胞株G2期百分比升高(P0.05);p53缺失型的SKOV3细胞株G2期百分比升高(P0.05).淫羊藿素20μmol/L作用下,p53野生型C13~*细胞株CyclinE表达下调,而CyclinB1蛋白无明显变化;p53变异型A2780cp及p53缺失型SKOV3细胞株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而CyclinE无明显变化.p53野生型C13~*细胞株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53变异型A2780cp细胞株p53蛋白无明显变化,p53缺失型SKOV3细胞株p53蛋白表达缺失;三株细胞CHK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淫羊藿素对不同p53分型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均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周期阻滞作用;其对不同p53分型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的阻滞作用途径不同;其中对p53野生型C13~*细胞株通过p53途径下调CyclinE蛋白诱发细胞G1期阻滞;而对p53突变型A2780cp及p53缺失型SKOV3细胞株则通过CHK1途径下调CyclinB1诱发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他克莫司(FK506)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新模式.选择活体肝移植患者2例,术前确定患者CYP3A5的基因型,并结合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的给药方案;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LC-MS/MS)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根据血药质量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用药情况调整FK506的后续给药方案.术前2例患者基因测序结果均为CYP3A5*3/*3型,属FK506慢代谢型,初始给药方案为0.045 mg·kg-1·d-1,分2次服用.给药后血药质量浓度监测结果在7.20~19.46 ng·mL-1范围;术后2例患者ALT、AST、BUN、Cr等总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移植肝脏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建议FK506剂量调整为病例1: 1 mg, 2次·d-1;病例2: 3.5 mg, 2次·d-1.2例患者应用FK506个体化给药新模式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FK506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二(三甲基硅基)甲基锂(1)与二氯苯基膦经一步反应合成了二(三甲基硅基)甲基-氯代-苯基膦化合物(2),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 8.595 8(19),b=9.069(2),c=11.794(3);α =75.783(3)°,β=74.661(3)°,γ=87.322(3)°;DC=1.245 g/cm3,Z=2 ,F(000)=362;V=859.3(3)3,R1=0.050 6,GOF=1.072.  相似文献   

20.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 B3LYP/6-311+G(d,p),对气相团簇M(CH3OH)1~4(M=Be2+/Mg2+/Ca2+)的结构、能量进行计算,采用HF/STO-3G方法对电荷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分子通过O原子配位于金属离子形成最稳定结构,金属与CH3OH中的O的距离由大到小为RCa-ORMg-ORBe-O,而结合能由大到小依次为Be2+Mg2+Ca2+.随着甲醇分子数n的增加,金属离子与O的距离RM-O逐渐增大,总结合能逐渐增大,连续结合能逐渐减小,金属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在逐渐减小,对于相同配位数n,Be2+的电荷转移量最大,Ca2+的电荷转移量最小;甲醇分子中各原子所得正电荷的大小顺序为H(-HO)H(-H3C)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