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红        杨帆  肖安风        倪辉        朱艳冰        蔡慧农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84-190
对产微球茎菌(Microbulbifer sp.)ALW1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5 L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褐藻胶裂解酶的高产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 g/L时效果最好,浓度减半或加倍都会使酶活力下降;25 ℃比20 ℃更利于产酶;pH值控制在7.5时比自然条件下发酵产酶高峰提前,产酶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对罐上工艺进行中试放大,20 L发酵罐酶活力最高为57.0 U/mL,200 L罐酶活力最高为43.5 U/mL,500 L罐酶活力最高为38.3 U/mL,分别是小试水平的39.6%、30.2%、26.5%。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解工艺,以κ-卡拉胶为底物,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苯酚 硫酸法分别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计算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并利用质谱鉴定酶解产物。结果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35 U(反应体系5 mL),反应温度为40 ℃,反应pH=8.0,κ-卡拉胶底物质量浓度为9 g/L。在此条件下,酶解反应240 min后产生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531 g/L,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2。该κ-卡拉胶酶酶解反应的Km=2.07 g/L,Vmax=7.25 U/mg。质谱分析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产物为κ-卡拉胶二糖和κ-卡拉胶四糖。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对黄杆菌YK-5产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3个影响YK-5产酶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和培养基中卡拉胶含量.然后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适条件:培养温度28.17℃,培养基起始pH值8.77和培养基中卡拉胶含量3.71g/L.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酶活为215.72U/mL,是优化前的2.2l倍.  相似文献   

4.
肝素黄杆菌发酵产肝素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肝素黄杆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发酵分为生长和产酶两个阶段的生产肝素酶的新工艺。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组成(g/L)葡萄糖8,氯化铵4,磷酸二氢盐6,组氨酸0.75,甲硫氨酸0.75,氯化镁0.5;微量盐10-4mol/L。菌体生长和产酶两个阶段的最优温度为27°C和23°C,pH为6.4和7.0。在诱导时加入10-4mol/LBa2+可以较好地消除SO2-4的阻遏作用。采用优化工艺,摇瓶产酶比原来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 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且极易腐烂.在大中型城市,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这些餐厨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寻求简单、环保、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途径正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乳酸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因此,进行了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结果在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下,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pH为5,固液比为1∶5,温度为47℃.并进行了驯化菌种乳酸发酵餐厨垃圾生产乳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菊酯降解酶的产量,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a(+)-sys410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含有20.0 g·L-1甘油、20.0 g·L-1酵母粉、8.0 g·L-1硫酸铵、100.0 mmol·L-1磷酸盐、5.0 mmol·L-1硫酸镁,以及1.5 m L·L-1的微量元素;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 m L/250 m L、初始培养基pH 7.0、接种量2%,接种培养8 h后乳糖诱导6 h。在7.5 L发酵罐上,使用低浓度碳氮源进行培养,前期恒速补料,对数中后期进行乳糖诱导,后期恒溶氧补料,最终菌体密度和酶活力分别为142.6和3 105.1 U·m L-1,较摇瓶发酵分别提高13.7倍和31.9倍。发酵液经破碎和冷冻干燥后酶活力达到119 426.9 U·g-1,且该酶对菊酯的降解率高于95%。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对糯米酒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比较了3种酒曲的发酵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糯米酒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甜酒曲为最佳发酵酒曲,糯米酒生产的最佳工艺为糯米蒸煮15 min,酒曲量0.5%,发酵时间为48 h,料水比为10∶3(g∶m L),在30℃下恒温发酵生产的糯米酒口感适宜,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合成的中试放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导电聚苯胺(PAn)的产业化,采用工业品的苯胺、盐酸、过硫酸铵为原料,以自来水为溶剂,用化学法进行了PAn合成反应的逐级放大(一次最大投料总容积359L,苯胺一次最大投料量22500g)的中间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其最佳条件下,小试合成PAn的电导率都在34.00S·cm-1左右,最高可达38.46S·cm-1。逐级放大合成PAn的电导率,在100L总容积(苯胺一次投料7500g)以内都超过30.30S·cm-1。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用工业品原料合成的PAn与用试剂级原料合成的PAn在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上基本相同。文章还分析了大投料量合成PAn电导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在于有效控制温度等反应基本条件和各组份的相对浓度,亦即在于完全重复小试合成的所有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黏质沙雷氏菌产几丁质酶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一株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产几丁质酶培养基的组分;同时,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其摇瓶发酵产酶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0.504%胶体几丁质,1.178%酵母粉,0.025%MgSO4.7H2O,0.095%K2HPO4,0.001%FeSO4.7H2O,0.005%山梨醇,0.030%KH2PO4;最佳摇瓶发酵工艺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9.0,装液量为30 mL,接种量为1%.在此优化条件下,酶活力可达9.39μkat.L-1,比未优化的产酶条件下酶活力提高了81.6%.  相似文献   

11.
苏芸金杆菌中试规模发酵的工艺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通风发酵设备对苏芸金杆菌BT—37进行了中试规模液体深层发酵的实验和生产,就不同黄豆饼粉含量培养基和不同种子罐培养菌龄对最终发酵液活菌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黑曲霉T-0218为发酵菌种,进行了以木薯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的发酵条件研究及工业化放大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发酵培养基中碳源质量浓度≤200g/L,接种菌丝球数量≥10000mL-1,种龄16-24h.在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下,放大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生产指标:产酸141 g/L,周期60.3 h,转化率100.4%,发酵指数2.34g·(L-1·h-1).  相似文献   

13.
在赖氨酸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把发酵过程划分四个阶段,收集了22组赖氨酸分批流加发酵实验数据,用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发酵工艺参数优化,优化工艺参数应用于实际生产,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麦冬发酵工艺优化及保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以麦冬发酵液的保湿性为指标,优化发酵底物制备方式,麦冬浓度,嗜酸乳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摇床转速等发酵工艺参数;基于响应曲面法,获得的麦冬液体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18d、摇床转速为0r/min.研究得到的麦冬发酵液具有良好保湿性能,可作为化妆品原料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三个优良的液体菌种配方和一种较好的发酵工艺,使维酶素生产的发酵期由15天缩短为7天,生产原料成本降低50%,效价增值范围高达28.6~100%,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现对其固态发酵工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含水量、无机盐、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固态发酵工艺为:麸皮与豆粕比例2﹕1,初始pH,5.0,含水量(干基)1,mL/g,MgSO4,10,mmol/kg,(NH4)2,SO4200,mmol/kg,FeSO4,3,mmol/kg,接种量为6×106,g-1,培养基厚度为2,cm,29,℃恒温发酵72,h.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力为684.39,U/g,是未优化时产酶量的8.2倍.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使产酶量大幅提高,说明菊芋小孢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具有工业潜力,也为工业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步发酵法,研究黏质沙雷氏菌的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在二步发酵产酶的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得到二步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碳源、氮源的质量分数和菌龄,同时选取发酵时间、初始pH值、接种菌体量和装液量4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的最优条件:胶体几丁质质量分数为0.8%,酵母粉质量分数为1.0%,菌龄为12 h,发酵时间为7...  相似文献   

18.
杨齐  黄斌良  吴华德  江朝明 《广西科学》2021,28(1):85-91,101
为获得右旋糖酐酶高产菌株,并提高其右旋糖酐酶产量,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高产右旋糖酐酶真菌,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得到一株生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J72,经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并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右旋糖酐T200011.88 g/L、蛋白胨7.15 g/L、尿素...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促进其工业化应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筛选培养基,从鲍鱼内脏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B4,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弧菌属细菌Vibrio sp.B4。通过单因素实验对B4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褐藻酸钠10g/L,最适氮源为(NH4)2SO410g/L,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培养基初始pH 6.0。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PB)筛选出3个影响产酶活力的显著因素:(NH4)2SO4浓度、pH、接种量。通过响应面进一步分析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褐藻酸钠10g/L,(NH_4)_2SO_4 10.91g/L,NaCl 10g/L,KH_2PO_4 1g/L,MgSO4·7H2O 0.5g/L,CaCl_2 0.2g/L,FeSO_4·7H_2O 0.02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1%,起始pH 6.07。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可达19.09U/mL,比基础培养条件下提高了3.67倍。该菌经过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其发酵产酶时间短,可为褐藻胶裂解酶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模糊集理论,提出了酶发酵过程的模糊优化控制方案。针对该发酵过程经验性强且地无定量描述数学模型的特点,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发酵过程进行微生物菌体生长阶段的在线划方;利用优化试验找出主要控制因素的最佳时间序列结构,建立了重要控制因素pH值的模糊模型,对通氨最佳时机和通氨量实现模糊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