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鸣明 《科技信息》2010,(36):167-167
倪修山先生于2006年第1-2期《语文月刊》上发表《重塑烛之武再论退秦师》一文,给人以全新之感,然而纵观全文疏漏矛盾之处很多,很难使人信服。该文认为"烛之武救了郑国,是出于老者的宽容、仁者的善行和臣子的义务","秦师能退有秦晋联盟不牢和烛之武两个方面因素。"秦穆公之所以接受烛之武的意见是因为除烛之武"大智大勇"外,最重要的是因为"烛之武年长,德高也。"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财富"两个范畴的关系梳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论题。事实上,价值(交换价值)是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中财富的社会形式。价值是以交换这种社会关系为中介,把劳动作为独立的社会范畴抽象出来的财富形式,它具有辩证性的历史规定。马克思讲"劳动创造价值"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指以劳动中介和由此形成的财富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和来源,而不等于总体上指称财富的来源以及其他财富形式的来源。只有坚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生产中"价值"与财富的基本关系和规律,并透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量词"位"的使用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与人们给对方"提供位子"这一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您几位?"中的"位"不是量词,而是名词。该句省略了量词"个",并且通过转喻,以"位"指人。  相似文献   

4.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6.
太湖石的丑主要指"瘦、漏、透、皱"的形式丑,作为赏石主体的文人士大夫在中国特有的诗性思维的感召下,对美丑往往有一种兼容的气度,乐于从丑的外形中挖掘美的本质,并赋予其特有的象征意味。深入挖掘丑石背后的象征意味,这意味的形成一方面是借石头本身清、顽、古、怪的特性来象征古人的清高与傲骨,抒发古人的时空观念与命运思考;另一方面也由赏石主体自身种种心理经验促成。物我观照、主客相融共同造就了中国以丑为美、外丑内美的丑石文化。  相似文献   

7.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认为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一命题为现当代小说研究者们所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引用。但"诗笔"概念的具体含义在各位学者笔下却大不相同,李剑国、石昌渝认为主要是指小说所具有的诗歌的意境和情绪;吴志达、林辰、程毅中认为是指小说中穿插的诗词;而王恒展、孟昭连则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和他的高足刘开荣却认为诗笔是指存在于小说之外的与小说相配并行的诗歌。"诗笔"的本义应该是指小说中具有诗歌形式的韵语,但当代学者用"诗笔"来指称诗歌的意境和情绪,也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存在"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且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可能比股市的正财富效应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大。本文分析了股市负财富效应对消费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如何防范股市的负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9.
9月5日,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了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陈光标说,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0.
段文霞 《科技信息》2010,(10):160-160,161
劳伦斯的长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象征手法。他用"死亡"象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用"再生"象征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藩篱的理想人生,而这些都是通过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象征载体实现的。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又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直接象征和景物、动物、对比等间接象征而获得象征意义。这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方面的象征使劳伦斯的长篇小说审美意蕴更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腰缠万贯地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这句"高处不胜寒"的感叹,传达着资本世界"产业精英"阶层对人生的终极领悟。2008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独霸全球"首富"宝座十余年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正式将"从微软退休"计划提上日程,转而全心投入慈善基金会工作。这一举动不仅在IT业界震动颇深,而且点燃了超级富豪们为慈善"散财"的热情。甚至令"股神"巴菲特一改初衷——坚决主张"死后再把财富回馈社会"的老巴一直坚信自己是"使财富升值的最佳人选",而如今,他将85%的个人财富(370亿美元)交给了这个世界上唯一比自己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并与之共同面对"如何把钱更有效率地花出去"这个新课题。从穷尽半生追逐财富,到心无旁骛"散财"济世,回首盖茨32年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生,仍在路上苦苦求索的人们会得到怎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美国民主的象征。但是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背后还是一位扩张主义者,在他对民主自由追求的言论和行为中,要么直接表露出扩张主义思想,要么间接包含有"扩张"的逻辑和结果。其中直接表露的是其大陆领土扩张主义,间接包含有"扩张"逻辑和结果这是其农业理想国的构想以及导致制定和实施对印第安人的开化政策的种族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许慎《说文》对“武”的解释与“武”的本义“征伐、示威”完全一致,并非相违背。  相似文献   

14.
"孤桐"原本特指"峄山孤桐",这与峄山的历史地位、地貌特点及峄山梧桐的树木属性等密切相关。历代文人赋予"孤桐"琴声意蕴和人格内涵两方面的意象,使之成为泛指。"孤桐"的琴声意蕴包括知音意识及表现为清和安乐与清高孤苦双重性质的乐声特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鲍照作品中明确出现了孤桐意象,沈约等人也有吟咏孤桐的作品,但孤桐所象征的人格内涵尚未形成;唐朝时期,张九龄、王昌龄等人发现了孤桐树干之"直"、树心之"虚",白居易在此基础上明确赋予了孤桐"孤直"的人格内涵;宋朝时期,王安石更进一层,赋予孤桐"刚直"的象征意义。近代章士钊以"孤桐"为号,正是源于"孤桐"的人格象征。  相似文献   

15.
潘明理 《科技信息》2012,(14):316-317
当下文言文教学"言文分离"现象泛滥,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课堂效率低下,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言文相融"教学法尝试通过多重朗读、巧妙提问和咬文嚼字等策略,力图找到"言"、"文"结合点,打通"言"、"文"隔阂藩篱,架设"言"、"文"互通桥梁,提升"言"、"文"鉴赏品味,使学生在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咀嚼韵味,感悟情趣,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李覯之思想非常宏富,而李觏其他方面成就往往为其思想成就所掩。《礼论》虽然只有一卷,却是李覯阅读经籍之后的参悟之文。李覯《礼论》中的核心思想是"礼","礼"之思想也是李覯经学、理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李覯所论之"礼"包括了"礼之本"、"礼之三支"、"礼之四别名"等几个方面。李覯"礼"之思想在现实社会仍有一定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公关与CI设计蒋纯明一、公共关系和CI设计的概念"公共关系"源于英文的Publierelationa,它包含着"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工作"两层意思。前者是指一种状态,是静态的;后者则是指一种活动,是动态的。所谓公共关系,一般是指存在于某个组织与...  相似文献   

18.
简洁 《科技信息》2010,(27):I0121-I0122,I0089
《红字》,一部关于爱情、清教、复仇的美国经典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巨作。小说的主题是"罪恶"。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净化"心灵的历程。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努力,主人公改变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甚至将原来耻辱的、表示"通奸"的标志"A"字,变成了德行的象征,赢得人们的尊敬。在他的小说中,霍桑让各人物自由自在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而这些人物又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用最生动的形式演绎了人世的种种,于是形成了他文学手法最显著的写作特征,即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与共鸣。在此小说中,不同事物也有着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霍桑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也正是由于对此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之一。《红字》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霍桑在世界文学殿堂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以前经常在武夷山老师的博客上拜读他的文章,没想到居然会在《科技导报》上看到武老师的文章,令人倍感亲切。武老师在"城市规模多大为好"一文  相似文献   

20.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