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斯大林把自己的弱点变为“显示力量的标志”斯大林一生都在试图(也不是没有成功过!)把自己身上的一个弱点变成显示力量的标志。斯大林不喜欢、其实也不善于在人们面前发表很好的演说。他的演说是简单明确的,但缺乏奔放的思想、精炼生动的语言和打动听众的激情。他宁肯起草指示和命令,撰写文章和评论。从文学角度看,斯大林是一个平庸的政论家。但不能否认,他所下的结论是始终如一的、清晰明确的和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2.
幽默笑话     
一位狂热的政客到处发表竞选演说,一天中午,他路过一家医院,看到许多患者在餐厅里用餐。他立刻抓住机会进去演说,讲完之后他问听众:“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众人不睬。片刻,一位听众对同伴说:“别理他,肯定是新来的。”“这是什么医院?”政客连忙问自己  相似文献   

3.
“杰斐逊演说”(JeffersonLecture)是美国政府为奖励年度最杰出的人文科学成就而设的一项基金,创建于1972年。下面的文章编自2001年“杰斐逊演说”讲演稿,作者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他探讨了电视媒体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总统大选,并对几位总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演说术”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认为教师“讲话的艺术”即口头表达能力对教书育人有着直接的明显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师范生实用演说术:发音器官的锻炼;发音技巧的训练;体势语言的训练。同时,指出了练习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提高师范生教师素质的一种尝试,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肯尼迪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走进了白宫。他自己吹嘘說,他的政府“意味着改变,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他在一連串的咨文和各种各样演说中,用了大量“和平”、“自由”、“合作”、“安全”、“正义”、“理智”这一类动听的字眼,竭力企图使人們相信,他的“新边疆”似乎将使美国外交政策引向一条与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迴然不同的路綫。是这样嗎?且慢!“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古話教誨我們,不要被各种各样动听的言辞  相似文献   

6.
孤独的旗手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真是一对天生的专演悲剧的喜剧演员。前些日子,当他们自吹的“世界最大的”第六舰队在地中海搁浅,另一个“世界最大的”第七舰队又在台湾海峡进退维谷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跟着他们的破旗呐喊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和一二个孤魂野鬼。这一惊,非同小可。一向出谋定计的华尔街讼棍杜勒斯赶快“敦促”艾森豪威尔发表电视演说,希望以美国总统先生的“个人威信”挽回国内国外失去了的人心。电视演说是发表了,但是杜勒斯的打算仍旧落空。他没想到,艾森豪威尔的招牌跟他自己的一样的破烂,一样的恶臭。尽管费尽心机为总统先生起草了整篇的演说,“盟国”的支持依然只是想象中的安慰。谁愿意跟杜勒斯从远东的“战  相似文献   

7.
“公众演讲”,尤其是政治演讲活动对时间、内容、讲话方式等诸多方面有较高要求,需要演讲者事先撰写讲稿,即“演说辞”。精彩的演说辞是成功演讲的坚实基础。要想撰写出色讲稿,就必须了解演说辞的基本文体特征。文体学作为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风格的学科,分为普通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演说辞文体属普通文体学研究范畴。对演说辞进行透彻的文体学分析,需选取一些经典范本。因此首推著名的美国平民总统,以演说才能著称的亚伯拉罕·林肯的五篇著名演说。通过解读其演说辞的文体特征,探究撰写高水平演说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名曲赏析是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曲式学”这门课的讲授,我选择《柴科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为曲式分析及作品鉴赏的内容之一,和大定一起,共同赏析这一不朽的世界名作。些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国音乐的一盏明灯。他以德意志的乐风沤欧俄罗斯的灵魂,努力寻求俄国音乐风格发展。他的艺术才华非常突出,其音乐语言富于想象力和极有说服力.他的作品虽然时常带有伤感的色彩,但却能出乎意料地转变为超凡脱俗的华美,充满着戏剧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刺客的一颗子弹使我挑起了总统一职的重担”。这是美国新总统林顿·约翰逊11月27日向国会发表第一篇演说时讲的话。事实正是如此,就在他发表这篇演说的五天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南  相似文献   

10.
“团结的一年”吗? 肯尼迪上台曾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埋怨西方阵营的不团结。他说:“在欧洲,我们的联盟有空白,而且有点混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受到经济上的竞争的削弱,部分地受到了国家利益的侵蚀。它还没有把它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也还没有完全取得共同的看法。”因此肯尼迪竭力强调要加强“西方的团结”,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控制,加强美国在西方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一年快过去了,“西方的团结”加强了没有?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在12月4日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吹嘘1961  相似文献   

11.
借分     
我正在办公室统计考试的成绩,谢某敲门走了进来。“张老师,我的语文只差一分就及格了,您能不能通融一下,给我加上1分?”谢某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每次考试都是门门功课不及格,这次语文成绩最高,但也只考了59分。“你要1分有什么用?”我问他。“我给我爸保证过,这次一定要考及格一门,可还是差了1分……”他有点不好意思了。  相似文献   

12.
提到浪漫主义诗人,人们不自觉的想到的是诗仙李白,但对杜甫诗篇的研究让笔者感觉杜甫的浪漫主义更有一种感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一如他自己所言,有一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这里有一道用石头和各种废物堆积起来的街壘。我乘的那辆小型出租汽车的摩洛哥司机使劲地按着喇叭,他向我解释说在这里停下来“对我是不利的”。但最后他终于同意在四百多公尺外一条横街的左侧停了下来。小巷里,一个人站在街壘上讲着话。司机说:“这就是摩洛哥人的要求!”那人在一种非常肃静的气氛中讲着,只偶尔被人群里的愤怒声或群众的附和声打断,接着那人就又继续他的演说。他的两臂张开。样子使人非常感动,我因不懂他的话而感到焦急。“他说什么?”他向我解释:“在德尔·卡勒——德尔·卡勒,就在那里,在那些房子中——有很多死人,很多死人,可是警察不肯将他们埋葬,要抬到认尸所去。  相似文献   

14.
富布赖特     
今年3月25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威廉·富布赖特在参议院发表了一篇题为《旧的神话和新的现实》的演说,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的纷纷议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大辩论”的中心。在这篇演说中,富有赖特“批评”美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是以“神话”而不是以“现实”为依据的。他要求美国政府摆脱“旧的神话”,考虑一些“不可想像的想法”,那就是,改变“僵硬”态度而采取“灵活”政策。随着美国总统选举日期的逼近,共和党对民主党的对外政策的攻击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6.
“一进天狮门,就是天狮人。无论是谁,只要需要,我们就该用天狮的博爱去帮助他”,在人们眼中,善良的范定淑是永远快乐的健康使者,范定淑用她的爱心将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7.
6月25日肯尼迪在西德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的一次演说中,竞然宣扬起“国际主义”的理论,说什么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国际主义”的时代。头号帝国主义的头子,竟然也标榜出“国际主义”,这的确是世界政治事务中的一件新鲜事儿。什么是肯尼迪的“国际主义”呢?他说:“今天,在1963年,民主和自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国际意义。……因为我们生活在不仅有独立而且有相互依靠  相似文献   

18.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19.
他,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是名噪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非常喜欢自家客厅挂着的一幅画——《清贫的牡丹》,“这幅画指出了做人最本质的东西: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说明做人不仅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还要有一种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要求和力量,这是出于对生命的珍惜。”他,就是201O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  相似文献   

20.
在七七事变爆发近三个月后,罗斯福发表了名的“隔离演说”,尽管这次演说没有直指中国问题,但从中透出了许多有关的重要信息,因而倍受关注,分析可知。“隔离演说”体现了美国对华原则继承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