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一部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的重要著作,起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迄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作者李心传(公元1166年——1243年),字微之,号秀岩,是南宋著名的编年体史学家,著作宏富,有十余种之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是他的代表作,全书二百卷,上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使南宋初年史事与北宋一以贯之地承接起来,与《长编》堪称姊妹篇,为历代史家所推崇,“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又叫沈存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法家代表人物。他生活在北宋中期即公元1031——1095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8年(33岁)取进士;治平元年(34岁),授扬州司理参军;治平三年,因他熟悉天文,提为司天监,一直到1079年基本上在北宋王朝的中央政府任职。在此期间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  相似文献   

3.
<正>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大师。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一生著述很多,在史学方面有《新唐书》(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其中尤以《新五代史》最著名,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全能作家,他的寓言也是杰出的,从我国寓言发展史来看,东坡寓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集大成性质和特点的艺术珍品。苏东坡,即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自幼好学,才气横溢,“奋厉有世当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二十二岁时中进士,受到主司欧阳修的赞赏,名满京师。他有振兴宋  相似文献   

5.
何述强 《河池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光看这个称谓,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北宋时期的牌坊,其实不然。北宋只是个地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北宋村,是这座牌坊的所在地。立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相似文献   

6.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著。王念孙,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开始致力于《广雅》的疏证,每天疏证三字,寒暑无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冬,完成前九卷(第十卷用儿子引之的稿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写成自序,作为疏证《广雅》的小结。《广雅疏证》是王念孙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他毕生学术思想的体现。学者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段玉载誉之为“不朽之作”。《清史稿·儒林传》:“(念孙)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相似文献   

7.
游过浙江永康方岩的人,大概都见过方岩山顶广慈寺后殿有一座神像。他,红面乌髯,锦袍玉带,气概轩昂。背后坐着三位凤冠霞披的妻妾,左右坐着两位少年公子。这就是人称“胡公菩萨”的一家。当地旧俗,年满十岁的人,必上山‘拜胡公”。数百年来,胡公受人顶礼膜拜,此风至今未泯。据方岩风景管理处负责同志说,近数年来上山拜胡公的香客,每年达七八十万人次,盛况几不下于灵隐普陀。香客们大都来自浙中、浙东南以及与闽、赣毗邻地带,也不乏身在异域、“根”在此地的侨民。可见这位胡公菩萨的影响,深且广矣。 这位胡公,就是北宋的胡则,永康人,字子正,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他在青少年时代是吴越国王钱俶治下的百姓,十六岁那年(公元978年),钱俶以其地归宋,才算是大宋的子民。他出身于平民家庭,由于五代钱俶时“士用补荫,不设贡举”,胡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贞元以来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据后晋刘(?)编撰的《旧唐书》柳宗元本传记载:“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一时,时号柳柳州云。”这说明柳宗元生前已名噪文坛。可是北宋沈晦却说:“至天圣间,穆修、郑条之徒唱之,欧阳文忠、尹师鲁和之,格力始回,天下乃知有韩柳。”以至“学古文必自韩柳”。这就是说,从柳宗元逝世(公元819年)到“天圣间”(公元1020—1031年),两百余年,却无人公开地、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他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如果说,这是受了  相似文献   

9.
钱乙(约公元1032~1113年)是我国古代著名儿科学家,鉴于其对小儿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曾破后人誉为"儿科之圣"。钱乙的祖籍在浙江钱塘(今杭州),为五代十国吴越王钱的子孙。北宋时期,他的曾祖北上,迁到山东郓州东平县落户,从此全家安居山东。他的父亲钱王景是一名长于针灸的医生。由于嗜酒出游,一直没回来。当时钱乙才3岁,不久母亲又病死,孤苦的钱乙便由姑母抚养。他的姑父吕氏也是一位医生,将钱乙当亲子看待,让他读书,并教以医术。坎坷的遭遇造就了钱乙悬  相似文献   

10.
北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用长达百卷的篇幅描绘了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独特的历史画面。然此书北宋初即始散失,论者推断亡于南宋。在数百年后的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年间,嘉兴屠乔孙、项琳之等人刊行了一部百卷本的《十六国春秋》,题为崔鸿撰,此即屠本《十六国春秋》(简称屠本)。清初至当代三百多年间,屠本的真伪问题聚讼纷纭。朱彝尊、姚际恒、全祖望、钱大昕、洪亮吉、王鸣盛等学术名家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濮阳县城十字街四牌楼的匾额上,赫然题写着"澶渊旧郡""颛顼遗都""河朔保障""北门锁钥"十六个大字。其中"河朔保障"、"北门锁钥"是澶州在北宋时期作为河朔重镇和军事要地的生动写照。北宋时期,澶州居大河要扼,距京城卞梁(开封)仅仅二百五十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澶州对阻碍北方铁骑、藩屏京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太阳黑子活动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起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终自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九朝共历167年。一般讲,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长度平均为11年;如能正常观测的话,在北宋167年中,应可至少记录到太阳黑子活动15起。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当时天文工作者记录下来的太阳黑子活动,《宋史》中有10起,《东都事略》中另有1起,共有11起,具体日期和简要描述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苏轼(公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县人。北宋时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对自然科学仍有较大贡献。在此,我们仅择其要者叙列于后,是为初探,一公元一一○○年前后成书的《苏沈良方》,就是苏东坡与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沈括共同完成的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医学著作。(一说《良方》为沈括所写;一说《良方》为苏沈合作,今人尚有专文考察《良方》中各篇分别为二人写作的文章。)苏、沈二人不仅“博学善文”,而且精通医理、熟悉药物。东坡所以留心医学,是出自于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  相似文献   

14.
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3年),日本名僧奝然,决心要寻访鉴真的足迹,宁海登岸,宿“白水庵”,此后谨见北宋皇帝,游名山大川。日本东京清凉寺中,至今供奉着一尊旃檀释迦牟尼佛像,就是由浙江台州雕刻家张荣制作,从宁海起运的。这些应该是北宋时期中日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正> 王焘,唐·(眉阝)县(今陕西省(眉阝)县)人,约生于公元670~755年。曾祖王珪,是唐太宗的宰相。他本人在唐代官府图书中心——弘文馆管理图书达二十年之久。后来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戒律,被贬守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等地。王焘幼年体弱多病,因而对医学发生兴趣。他在弘文馆的时候,有着很好的读书条件,加上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下了二十余年的功夫,整理了大量的前代医学文献。在他被贬期间,其志弥坚,其功益苦,复经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公元752年(唐天宝11  相似文献   

16.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北宋时期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法家人物。同时又是一位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气象、医药和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卓越的科学家。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报刊上常有所谓鲸“自杀”的消息。有时,一群海中庞然大物一齐冲上海滩,搁浅而死。有些学者推测这与海洋的污染有关。近读古籍,才知道鲸的“自杀”古时就有,并非是新时期的新鲜事儿。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祜四年)的秋天,北宋的大学者欧阳修(字永叔)差人给他的好友梅尧臣(字圣俞)送  相似文献   

18.
朱淑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她的生平,因无留下传记和较多的史料记载,我们不了解,过去多说她是南宋时人。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根据她与曾布妻魏氏为词友,推定为北宋人,他说:“朱淑真词,自来选家列之南宋,谓是文公侄女,或且以为元人。其误甚矣,淑真与曾市妻魏氏为词友。曾布贵盛,丁元佑以后,崇宁以前,以大观元年卒。淑真为布妻之友,则是北宋人无疑。李易安时代犹稍后于淑真。” (卷四)南宋、魏仲恭《朱淑真诗集序》中也说:“近时之李易安,尤显显著名者。”也说明李清照比朱淑真晚一些,起码说明朱淑真去世比李清照早,同时李的作品的命运要比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晚明四大科学家,按其生卒年代排列即是: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宋应星(公元1587—?)和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李、徐、宋三人的科学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至于方以智,他在科学上似乎没有多少具体贡献,而其卒年已在清代康熙年间,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来谈呢?这是因为,方以智具体的科学成就虽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天文学家李淳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淳风是公元六、七世纪时,我国唐代的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算家。他多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淳风的祖籍为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部,即为淳风的故乡。淳风的父亲叫李播,在隋朝担任过官职,在天文学、文学方面很有些成就,曾经写过不少著作,淳风深受家父的影响,青少年时期读了不少书,对天文学和数学尤为感兴趣。唐朝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天文学家傅仁均编造的《戊寅元历》,对日月食的测报多次出现误差。年青的淳风因而上书驳傅仁均之历。他提出的18条意见,经过辩论和检验,其中有7条被采纳了。由此,他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随后即授予将士郎,担任了执掌天文历算等职事的太史局太史令。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他又因修订国史有功,被封为昌乐县男(爵位)。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淳风又被改授为书阁郎中。咸亨(公元670年—673年)初,他的官职复旧,又回到太史局仍为太史令。淳风的生卒年月已无从查考,从史书的记载仅知他活了6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