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 ,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 ,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 ,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Humanity,DevelopmentandCultureDiversity)。这个主题的设定旨在涵盖人类学传统的诸分支学科: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学及语言人类学,并就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等诸多问题提出人类学的见解,使人类学在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世界从来都是多样的,这些多样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学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这个冲突不断的世界中,人类学应当为推动形成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和而不同”的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主题@黄杰…  相似文献   

5.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中出现了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和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二是从1996年始,重视东西方文化的内部对话,关注少数族裔和边缘的、弱势的族群文化及文学,它对文学的认识蕴含着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意识;三是2005年之后,重审了中国文化的多源性构成,提出了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观的设想,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从“地方全球化”到“全球地方化”的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显示出文化寻根和文化整合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文学人类学研究中的“陌生化”的运用,要求用新的形式言说新的感觉体验,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感受和认知。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中的运用与人类学始终对“远方文化之迷”的学科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所指;另一方面,“陌生化”理论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中也得到了应用性的发展,使得人类学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类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人类学即人类学的“历史化” ,是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历史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历史向度 ,强调历史的多元特征、历史的文化解释和记忆对于历史制作的重要性。历史人类学的意义在于指出一些主流的历史决定论自身的历史缺陷。从历史人类学出发对具体个案进行重新解读 ,使他们有可能赋予历史过程本身一定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简介杰杰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于1995年6月21日在北京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承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开班典礼揭开。作为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学习中一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发觉人类学的“读书 田野 感悟”的学习模式有着很大的魅力和很强的实践性,这也许对文科学习模式的思索和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偏见,文章以反思人类学的立场对此进行批判和改造,显现出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盘福东先生的《考古学文化考证的瑶族千家峒》,该文以考古学文化与瑶族迁徙为依据探析千家峒的生成,认为瑶族最早的千家峒在今天湖南临湘市龙窖山。证据之丰富,梳理之清晰,可见其用功之深。本期“文化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口传文化与神话历史”。叶舒宪《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是他2008年11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文章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彭兆荣《我者的他者性——人类学“写文化”的方法问题》说明人类学的写作概念旨在全面和整体性地把握一种文化,对于传统的文学写作和历史写作概念起到一种拓展和补充的作用。王蓓《史诗〈格萨尔王传〉与口传文化》提出:《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广州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十大人类学研究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前瞻,不仅为2008年世界民族学与人类学大会作了良好准备,而且对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中国社科院的汤晓青和四川大学的徐新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现代学术格局中的民族文学研究》和《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话语》的演讲。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类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人类学是在批判人类学的“无时间感”中提出来的。它大体上经过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本土人类学的学术渊源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排斥“历史”视野。历史人类学本质上是历史的批判,但它又拯救了历史。历史人类学产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一些主流的历史决定论自身的历史缺陷,而且还体现为人类学的文化论与历史学的过程论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综述了人类学重建以来关于“中国式”人类学的讨论内容,并就这次讨论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第二提出“中国式”人类学的讨论实质上是“人类学的本土化的问题,亦讨论了人类学本土化的背景、意义和缺陷。第三就人类学如何本土化,如何建设中国人类学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一个鲜活的民间档案文献,经过历史人类学田野经验的解读,这些文献马上就可以“活”起来,而“活”了的民间档案文献有助于“文化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深重的“苦难情结”是马丽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 ,全方位地展示西藏“大风景”的内在驱力。她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人类学史料价值 ,是有别于他人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藏 2 5年 ,她经历了走过春秋的创作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原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三种模式下族群性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建构与文化认同,认为群体认同实践整合过程突显行动者的能动行为抉择,指涉理性选择基础之上认同行为的动态、流变特征,从一般的情况来看,文化认同与族群建构之间呈现多样性的因果互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