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3,(3):16-17
出台政策类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围绕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扎实推进6项工程建设,引进培育100名左右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高端人才,引领带动试验区乃至全省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2013年,全省自主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核心,突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战略平台建设,强化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核心创新载体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3.
李颖 《安徽科技》2021,(4):17-19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2年以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凸显创新主体地位,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本文在总结分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概况的基础上,对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合芜蚌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肥、芜湖、蚌埠是安徽省内三大区域经济板块的龙头,经济基础较好,三市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合芜蚌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是舍芜蚌三市科技资源目前还存在务块分割问题,现有的装备、人才、技术、信息等主要创新要素尚需要整合聚集。本文分析合芜蚌三市创新政策环境、效果以及合芜蚌三市在联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皖发[2012]7号),提出实施  相似文献   

6.
朱策 《安徽科技》2013,(8):16-18
自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合肥市坚持创新驱动,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探索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取得了"一个放大"、"五个翻番"、"六项赶超"的可喜成绩。"一个放大"即:从科技部全国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科技部、发改委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率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享受股权激励政策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开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现"开门红",赢得"满堂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继续领跑全省创新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飙升。据统计,2013年1—2月,合芜蚌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7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4.7亿元、增加值509.5亿元、利润总额65.2亿元,分别增长22%、14.9%和36.8%。对外贸易呈爆发性增长,试验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安徽合肥、芜湖、蚌埠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合芜蚌示范区)。为发挥示范区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国务院批准在合芜蚌示范区内实施多项中央试点政策。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安徽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试点政策,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在政策的指引和执行下,合芜蚌示范区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试验区人才特区,就是在合芜蚌区域针对特殊对象,实行特殊政策、特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合芜蚌三市的通力合作、强力推进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试验区建设以来,累计引进高端人才近1.8万名,占全省60%以上;新当选两院院士4人(全省共新增5人);研发人员数增长了1倍多;共有109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12,(4):111-111
近日,从安徽省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议获悉,2012年安徽将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主线,通过规划引导、载体支撑、项目带动、政策激励,力争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合芜蚌试验区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合芜蚌试验区新增220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产业发展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人才集聚为基础,着力探索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自主创新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全市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蚌  相似文献   

14.
5月30日,合芜蚌(蚌埠)人才金港开港仪式在蚌埠市举行。合芜蚌人才金港通过引进上海陆家嘴人才金港资源,提供人才引进、孵化、教育、培训、认证等综合性服务。目前,人才金港已完成了蚌埠市人才现状及对策分析,发展共建单位68家、共建高校12家。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省份,安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将安徽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的议案。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由来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此举标志着安徽省力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10,(7):108-108
近日。安徽省下达2010年自主创新资金4亿元,专项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09年合芜蚌试验区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以后,安徽省自主创新资金已增至7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建设,2亿元用于全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1亿元仍固定投人到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中。  相似文献   

17.
夏辑 《安徽科技》2014,(3):16-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要深刻认识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强力推进合芜蚌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有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安徽省把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政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政策实施以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年来,借助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的平台优势,蚌埠  相似文献   

19.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11,(3):30-31
合芜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本刊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共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2010年,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高端人才与"双创"结合的重要平台、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带,在升级发展上探索更多鲜活经验。这标志着自2008年以来我省着力推进建设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次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