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探讨直接互惠和量子纠缠如何影响合作的演化,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建立了直接互惠下量子囚徒困境模型,计算博弈动态的均衡点并对均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讨论直接互惠参数和纠缠对均衡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直接互惠参数、量子纠缠在不同条件下,合作策略和背叛策略为演化稳定策略,并且当纠缠大于临界值时直接互惠行为促进合作;纠缠小于临界值时直接互惠行为抑制合作。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亟待推进的战略任务.京津冀三地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协同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互利、互惠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根据三方各地自身的禀赋条件,调整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系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要在产业分工、对接衔接、共建区域创新链、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建议开展产业链项目联合攻关和重点企业联合培育,推进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治理能够协调成员间共生关系和行为,促进成员间相互依存、互动耦合,进而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共生发展及价值共创.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与组织生态学,根据现有研究归纳出信任、声誉、合作文化、联合制裁四种非正式治理,运用Logistic模型,构建共生理论视角下非正式治理对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等成员共生关系演化影响的共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共生演化取决于成员间共生系数的强弱,其中,信任、声誉、合作文化共生系数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产生正向影响,利于互惠共生形成,而联合制裁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的影响既有正向也有负向的,可能产生寄生、偏利或互惠共生.系统成员共生稳定状态的收益受非正式治理共生系数和主体收益最大值影响.非正式治理影响创新生态系统各企业向互惠共生关系的演化,为企业非正式治理发挥正向作用,实现价值共创及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共生健康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周期演化区域上一类三种群互惠模型,讨论区域的周期演化对种群持续和灭绝的影响.利用上下解方法、比较原理、拟单增系统理论及抛物方程的先验估计理论,研究模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及稳定性问题.记ρ为区域演化速率,■.结果表明: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的影响是消极的;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的影响是积极的;当■时,区域周期演化对互惠种群持续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是现阶段产业、区域提高创新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中三角"高技术产业而言,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创新效率不高,协同创新尤其显得重要。而目前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协同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合作框架,以促进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合作进化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合作进化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合作进化模型以“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为基础, 为合作中的个体提供了一种与个体本身无关的策略优化机制, 以此探讨合作策略能够稳定进化的条件。基于直接或间接互惠理论的合作进化模型验证了在小规模社会中建立声誉机制有助于实现稳定的互惠合作; 互惠可以看做是对合作行为的奖赏, 开放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合作; 对非合作行为实施惩罚有助于实现多人合作, 在一定条件下, 由非合作者实施惩罚时的合作进化相较于由合作者实施时更稳定; 群组竞争有利于合作文化或制度的传播, 但无法解释群组融合后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改善以来,海南与我国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两岸旅游业的发展也迈入双赢时代。海南岛和台湾岛被称作"姊妹岛",在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竞争合作模式是两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也是两地实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该文通过分析海南、台湾区域背景,发现两地跨区域旅游竞合的有利条件集中在政策支持、旅游交通便捷、旅游资源分布及产品结构互补、跨区域旅游交流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共生"理论和"竞合"理论,构建二者跨区域旅游"可持续一体化互惠共生"竞合模式,以促进海南、台湾两地旅游业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开放创新实现了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让不同创新主体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创新,提高了企业创新成效。企业要强化开放式创新的系统化管理,明确开放创新的管理职责,不断提高员工开放合作的意识,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相关合作机制,有效实现对开放式创新过程的协同管控;构建各类合作方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强化内外部知识与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合作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以西安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构建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的内容要素和驱动模型。认为,成果转化生态是包括研发生态、商业生态、产业生态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与兼容而构成的复杂系统。研究为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构建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系统,加快形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活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廊坊市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平台形式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提高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当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创设有利环境。高校完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共享教学及实践资源,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为调动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力量,完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提供思路,提高了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为切入点,盘点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范式、评价和治理。综合而言,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提出今后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的时代语境有待拓展;研究地域范围与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丰富与调整;扩充要素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基于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创新生态系统观,剖析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内涵与定位;从创新主体、要素、载体、开放、环境的协同,完善“政产学研金介贸用”八位一体高度融合的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特拉维夫、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和波恩的区域创新一体化实践,梳理和总结开放式的创新链协同、多形态的要素链协同、创融结合的资源链协同、空间优化的产业链协同、政府主导的治理链协同和组织助力的区域传播协同的特色;进而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链、要素链、资源链、产业链、治理链和科技传播链动力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可以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笔者作为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天猫商城运营主要负责人,在文中对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就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定向培养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促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高校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优势,大力协同社会各种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构建一批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议将原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三个环节的两头,再分别加上政府和金融机构,拓展深化成为“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习明 《科技咨询导报》2007,(32):165-165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之所以普遍具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其深层因由乃在于拥有集群创新优势和有利于集群创新的内在机制。资源完善性、协同互惠性、组织结网性、竞合相携性,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优势。可把集群创新的内在机制,抽象概括为由四个基本环节"确认创新目标"、"组建创新团队"、"实施创新方案"、"分享创新成果"组成的逻辑流程。  相似文献   

18.
陈硕 《科技资讯》2006,(6):23-24
经典的现代企业理论都是以个人自利的偏好作为分析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并通过分析交易过程的制度细节对个人的策略机会和得益等的影响,来解释企业内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如何受到限制,以及企业内的权威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试图分析企业中广泛存在的互惠行为,并研究互惠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融通创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科技》2020,(2):1-9
融通创新是大中小企业通过与外部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产业伙伴、知识伙伴、政府机构、创新中介机构等)进行资源融合互补、知识协同共享、共创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并探索融通创新的特征内涵和商业实践,最后从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创新文化等三方面提出了实现融通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政府绿色创新补贴和成员互惠偏好行为同时纳入绿色供应链,分别建立集中决策、决策双方均无互惠偏好、制造商具互惠偏好、零售商具互惠偏好的4种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下,制造商的互惠行为对产品绿色度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且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政府补贴策略对成员的互惠偏好行为具有负效应;零售商的互惠偏好行为对绿色供应链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政府降低绿色创新补贴比例可减弱零售商的互惠偏好行为对绿色供应链效用的消极影响,同时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最后引入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契约对绿色供应链进行协调,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